-
古文字学家陈梦家的河南情缘
2019年底,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1959年写作的豫剧《红日》手稿突然亮相上海朵云轩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最终以74.75万元的价格成交。
2022-09-30
-
第一位进入陕北红区的女作家
1936年9月,丁玲从上海登上西行的列车,到达西安,决心投奔陕北红色根据地,寻找一个革命作家的精神归宿。
关键词:  丁玲2022-09-30
-
张清华:郑敏先生二三事
一 2021年末的一天,我正在去南京的高铁上,忽然接到郑敏先生的女儿——诗人童蔚的电话,她告诉我说,老太太可能就是这一两天的事情了,让我与师大文学院说一下。
2022-09-29
-
刘汉俊:孔子的天空
山水造神化圣,天地钟灵毓秀。
2022-09-28
-
沈从文在“京海之争”中的真实意图重辨
1933年10月沈从文以一篇《文学者的态度》拉开了“京海之争”的序幕,之后他又相继发表《论“海派”》《关于“海派”》两篇文章,再次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释。
关键词:  沈从文2022-09-27
-
钟桂松:作为翻译家的丰子恺
《源氏物语》引歌 丰子恺 众所周知,丰子恺先生(1898-1975)是一位著名的漫画家,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尤其是那些展示儿童纯真天性、同情穷苦人民生活的漫画,“一片片的落英都含着人间的情味”,滋润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
启功:“境愈高时言愈浅”
启功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诗、书、画兼擅的通才,尤其在诗词方面,先生倾注心力颇多,即便晚年书名大盛,仍然自称“书不如画,画不如诗”。
2022-09-26
-
冯至:儒家知识分子的底色
尽管从冯至先生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窥见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与中国道家“逍遥”哲学的痕迹,但他毕生希望研究与书写的杜甫、伍子胥等人,又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2022-09-23
-
何谓阿Q的“行状”?——兼谈如何读懂鲁迅
多年以前,我第一次阅读《阿Q正传》,遇见在小说中先后出现5次的“行状”一词,感觉有些陌生和奇异,根据上下文,大致推测是行为、事迹之意,当时没有深究。
2022-09-22
-
岑参:骏马长鸣北风起
在唐代星光熠熠的诗坛上,岑参是颇为另类的一颗星。
-
杜甫人生中的“迎难而上”
今年是杜甫诞辰1310年。
2022-09-19
-
季剑青:现代学术史上的赵元任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最早运用现代的科学的学术方法,对现代汉语,从多方面展开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开创性的成果,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
关键词:  赵元任2022-09-16
-
“动态思想”视野下的鲁迅
一 “噬尾蛇型”学者的鲁迅 西方学者以赛亚·伯林曾经将学者分为“狐狸型”和“刺猬型”两类,这一分类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
朱光潜:提升文学的趣味和境界
今年是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诞辰125周年。
-
“年轻的神”不相信爱情
诗集《预言》是何其芳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亦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大收获。
关键词:  何其芳2022-09-13
-
杨宪益的最后十年:翻译家的“信·达·雅”
如果说翻译工作讲求“信、达、雅”,那么杨宪益的人生也可以用“信、达、雅”来形容,信是对祖国的信仰,达是对生活的达观,雅则是对翻译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
-
黄德海:金克木的观星岁月
金克木有一样极强的能力,凡有所学,立刻便能放入实行中巩固和检验。
关键词:  金克木2022-09-07
-
“笳吹弦诵在春城”——记西南联大时期的袁可嘉
2021年有一部纪实电影《九零后》,引起了我的关注。
-
“天容海色本澄清”——苏东坡贬逐岭海
一 苏东坡晚年被流放在岭南的惠州及海南,长达七年之久。
-
契合与超越——王佐良先生的学术人生
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