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竟
祁十木,1995年生于甘肃,回族,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作家,中国作协会员。
2024-11-05
-
给生活添加慈悲的滤镜
王熠,1988年生于安徽,满族。
2024-11-05
-
当代北疆草原生活的全景式书写
对于久居南国的我,地处北疆的内蒙古大草原总是给我一种遥远边地的美好想象。
2024-11-05
-
那些温暖明亮的乡愁
纳西族作家、学者白庚胜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题材广泛,涉及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多种文体。
2024-11-05
-
史诗记忆 英雄崇拜 精神原乡
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六祖史诗》和《支格阿龙》等是“60后”彝族诗人文化寻根的源头,并在其创作中有所体现,例如神人形象“雪子十二支”及祖先英雄“六祖分支”。
2024-11-05
-
编选文学选本应持什么样的标准
假如历史是一条奔腾的河流,文学就是两岸的风景。
2024-11-04
-
台湾少数民族生态书写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2024-11-01
-
采集民族之花的芬芳,酿成艺术的蜜糖
在从事民族事务工作的那些年里,我的足迹遍及许多民族聚居地。
2024-09-11
-
“让更多众生听见的大声音”
摘 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语境中,生态文学创作如何实现与本民族的文学传统相结合,生态文学研究如何以同频共振性反映当代中国现实并彰显本土意识与文化自信,是生态文学批评自主理论建构的关键所在。
2024-08-30
-
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牧民》:中国牧民杰出代表的精彩呈现
《中国牧民》,布仁巴雅尔 杨楣 著,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 近年来,关于脱贫致富、乡村振兴题材的作品纷纷涌现,其中不乏令人称道的佳作。
2024-08-15
-
共绘绚烂民族画卷
中国故事中的“三重辩证关系”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述评 纵览参评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百余部长篇小说,不难发现其中形成的几种主流叙事模式:或以个人奋斗、家族传承、地域发展为缩影,以线性之轴推演“成长史”,展示历史的沧桑变幻;或深描特定时空的民族文化,细剖多种文化的交织互动,在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交互中展开自己的故事;或立足于当代视野,勾勒崭新时代境遇下文化转型与交融的进程。
2024-08-08
-
不同的声调,动听的歌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评选工作已经落下帷幕,从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彝文、朝鲜文49部作品和翻译奖申报者11人中最终产生了3部获奖作品和5位翻译奖获得者。
2024-08-08
-
由个人通往“无数的人们”
如果从功能角度对散文创作做一个粗略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抒情的与载道的两类。
2024-08-08
-
宏阔之境与发现之光
少数民族诗人的96部诗集参评本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其中民文作品10部,参评诗人涉及20多个民族。
2024-08-08
-
共绘绚烂民族画卷
报告文学是深切地触摸时代脉搏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文体形式,它以其贴近现实的温度和扎根大地的深度,成为新时代最为重要而又鲜明的文学表达方式之一。
2024-08-08
-
现实世界的精神探索,或平凡人物的动人故事
本次骏马奖共有54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短篇小说集和11部少数民族文字中短篇小说集参评,经过评委会严格评审,最终,蒙古族作家阿尤尔扎纳的《蓝天戈壁》(蒙古文)、彝族作家包倬的《十寻》、壮族作家凡一平的《上岭恋人》、蒙古族作家娜仁高娃的《驮着魂灵的马》、土家族作家少一的《月光紧追不舍》5部作品脱颖而出。
2024-08-07
-
中国故事中的“三重辩证关系”
纵览参评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百余部长篇小说,不难发现其中形成的几种主流叙事模式:或以个人奋斗、家族传承、地域发展为缩影,以线性之轴推演“成长史”,展示历史的沧桑变幻;或深描特定时空的民族文化,细剖多种文化的交织互动,在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交互中展开自己的故事;或立足于当代视野,勾勒崭新时代境遇下文化转型与交融的进程。
2024-08-07
-
非遗传承与历史记忆的生动叙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遗”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记忆的当代再现。
2024-06-05
-
传统与现代相杂糅的复合咏叹调
青年作家张新祥的小说集《遇见》由7个中篇小说组成,从敏锐的个人生活体验出发,以深沉的思考与有质感的语言描写西南边陲的历史与现实生活,记录时代的发展变迁,反映平凡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2024-05-15
-
在塔顶的铜铃声中找回自我
我生长在充满神性的祖国西南大地上,中短篇小说集《遇见》的创作灵感由此迸发。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