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盛开的美丽诗花——喜读山东诸城市文化路小学学生的童诗

//m.zimplifyit.com 2012年12月10日08:15 樊发稼

  今年在江苏常州市参加“海峡两岸儿童诗教学研讨会”期间,我有幸认识了山东诗人、《超然》诗刊主编柳笛先生。先生赠我一册《超然》诗刊(2012年6月出版),上面载有诸城市文化路小学学生的创作专辑——共49首童诗,一气读完,眼睛一亮,不禁乐从心生,大喜不已。那是天籁之歌啊,那是未经世俗污染的童心盛开的美丽诗花啊!

  请看这样的诗句:老师的眼睛真美,/跑步时,我摔倒了,/老师用眼睛对我一笑,/我就不疼了。//老师的眼睛真亮,/上课时,我走神了,/老师用眼睛呼唤我,/我就惭愧地坐好了。 (三年级1班 徐一茗) 老师的眼睛多神奇!这是孩子“眼睛”看到的“眼睛”,这是孩子心灵感受到的老师的眼睛。老师的眼睛,体现了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莘莘学子的极其温婉、无限温馨的关爱。而这种饱含理趣的内涵,小作者没有直说出来,而是通过诗的艺术暗示,通过饶有诗意的意象映照,通过自己切身的感受折射出来的,因而赋予诗篇以浓郁的意境、深厚的情感感染力。第二节中“老师用眼睛呼唤我”句,令我叫绝。现实生活中,或从生理的角度,眼睛(眼光)是不能发声的,可“我”却听见了老师“眼睛”的“呼唤”。我们阅读时,只觉得是如此自然、如此美好。聪明的小作者自然而不露痕迹地成功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呢。

  我也很喜欢二年级二班王汶倩创作的《放学》: 爸爸背着我的书包,/一直跟在我身后。/我期待着什么时候,/爸爸妈妈才能松开我的手,/让我像小鸟一样自由。这首诗,生动反映了有志气的聪明孩子的心声。现在父母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大人十分爱护“独苗”,这无可厚非,但若过分,就是“溺爱”了,溺爱便不好。须知孩子在不断成长,做父母的应尊重孩子的发展个性,不可以过分呵护,束缚其独立自主生活的手脚。这首诗,深情表达了孩子的一种渴望:亲爱的爸爸妈妈,请松开我的手,让我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这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声,也是新世纪儿童对年轻父母的强烈请求。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在我看来,说这首诗是向世俗父母发出的一篇旗帜鲜明的“檄文”亦无不可。看,一位入世未久的二年级小学生能够写出这样一首有着深重内蕴、发人深省的儿童诗,多么了不起!

  “摘一片枫叶,/夹在书本里,/秋天,/藏在我的心里;//采一朵棉花,/缝进被子里,/秋天,/盖在我身上;//采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把它吃掉,/秋天,/装在我的肚子里”……(五年级1班迟宇琪:《秋天在哪里》)诗句清新,想象丰富,诗意盎然。

  “软软的枕头暖暖的床,/朦胧的月光透纱窗,/照着我那甜甜的脸,/还有那甜甜的梦乡。”(四年级4班孙钰涵:《宁静的夜晚》)诗,作为一种韵文,是讲究音乐性的,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是诗的抒情品质的“外在”呈现。这首只有4句的《宁静的夜晚》,以鲜明的节奏、悦耳的音韵取胜,亦属诗的佳品。

  二年级5班房梁基的《雾》则是另一番景象:“远处的山不见了,/树不见了,/房子也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是雾爷爷/把它们藏到怀里了。”前3句是实写,第4句以“发问”引出拟人奇想,既是实写,亦属虚写。说是实写,指自然界的大雾遮住了山、树和房子;说是虚写,因为小诗人将自然物象人格化了,这是一种想象,透着作者形象思维的轻逸和灵动。“雾爷爷”居然将树木和房子,以及自然界的庞然大物——山脉,统统“藏到怀里”,气魄宏大,而且十分有趣。

  限于篇幅,好诗佳作不再一一举例。文化路小学孩子们的儿童诗,无论取材于多彩的生活,抑或直接抒写大自然,都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陈伯吹语)的产物。总体观之,这些诗作都较好地体现了鲜明的儿童心理特征,有较高的诗的质地,这是令人欣喜的。当然,也有极个别习作,有明显的模仿痕迹。诗是创造性劳动的结晶。真正的好诗,艺术构思、语言、比喻、想象方式等等,都应该是全新的,既不能仿效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孩子尚幼,不谙创作原理,在习写过程中,难免有仿作的情况,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孩子仿作,作为一种练习方法和手段,也是可以的、容许的。但指导教师和家长必须告诉孩子,仿作是不可以署上自己的名字、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的。

  诗人高洪波说:“诗歌需要儿童,儿童更需要诗歌。通过教育平台对儿童进行诗歌教育,意义深远且重大。童年心灵有诗的种子与阳光,未来必定茁壮而开阔。”衷心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儿童诗教学、以诗育人方面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樊发稼)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