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2:蔚为大观的电视剧创作

//m.zimplifyit.com 2013年01月11日07:54 肖惊鸿

  2012年,中国电视剧产量超过17000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蔚为大观的文学艺术现象。在加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制作与播出的政策宏观调控下,这一年的电视剧,导向作用更加彰显,质量取胜渐成共识,多方重视一剧之本。在艺术理想与社会担当的号角声中,于审美探索中推陈出新,创新求变,预示着电视剧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再次飞跃。

  现实题材落地生花

  献礼剧汇聚精品力作。为庆祝十八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各电视台播出了一系列精心制作的电视剧。其中,人物传记剧《焦裕禄》全面展示了“什么是焦裕禄精神”,为荧屏奉献了一个真实的人民公仆形象。《杨善洲》通过种树的故事,呈现出一个真实可感、既有坚守又有情义的基层领导干部杨善洲的形象。同类的还有《阿丕书记》《正午阳光》等。这些剧作均塑造了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讲述了打动心灵的人生故事,传播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此外,“两弹一星”精神浓缩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伟大的民族气节。《国家命运》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以其史诗品格和史诗气度成为同类题材的佼佼者。《青海花儿》则以青春励志为主旨,讴歌了一群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科技工作者的高尚情操。这些剧作,刻画出一代创业者的智慧、意志和家国情怀,张扬了真善美的人生价值。

  家庭婚恋剧五彩纷呈。《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以“80后”青年的婚恋生活为主题,风格鲜明,谱写了积极向上的时代旋律;《夫妻那些事》以其精彩演绎,在类型剧中以质获胜;15年前《儿女情长》的原班人马再聚首于《儿女情更长》,演绎主流价值观的回归。2012年,大量家庭婚恋剧的播出,对家庭道德伦理重建、主流价值观的回归起到了引领作用。但此类剧作大量上演,导致过度演绎,同质化严重,甚至出现了以伦理来反伦理的现象。同时,“翻拍”剧、“续拍”剧也走到极致。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萎缩。

  青春剧彰显理想主义。2012年,相当一批代表着荧屏理想主义的青春题材电视剧崛起。年初的《北京爱情故事》给荧屏吹来一股“小清新”的风气,该剧看似在表述爱情,实际是在谈年轻人的理想;《北京青年》以清新的剧情阐释了青春和迷茫的主题,展现了年轻一代寻找精神家园的历程;《知青》以一代人的精神情怀和鲜活的人物群像唤醒老一辈的青春记忆,也让青年一代反思几对名词:青春和理想、友情和爱情、现实和未来。

  军旅题材剧见证成长。军旅题材剧以成长励志为主线,彰显了军人的价值观,弘扬了英雄主义,体现了时代精神。《我是特种兵》为观众展示了和平时代“80后”的军营生活,以青春励志路线,展现了年轻军人的成长轨迹;《火蓝刀锋》以海军陆战队官兵生活为内容,刻画了一群生动、鲜活的中国海军形象;《先遣连》 刻画了进藏先遣连以惊人的毅力,到达“世界屋脊”藏北高原及阿里地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

  都市题材剧发扬现实主义精神。这一年的都市题材剧,多为反思现实困境、探索人生出路、指向人生理想的剧作,其中以情感戏居多。如《大男当婚》演绎了都市大龄男青年生存的尴尬和生活的曲折,主人公的经历彰显了深刻的现实意义;《我的非常闺密》讲述了“70后”都市大龄女白领的喜怒哀乐,体现出有抱负、不气馁的理想主义精神;《青春四十》展开了爱的故事,为平凡的人生点亮了理想之灯;《丈母娘来了》将镜头对准那些饱尝婚房之痛的“80后”,在一系列啼笑皆非又让人心酸的故事背后彰显出现实意义;《真爱无敌》和《丑角爸爸》指向对生存意义的探求和对亲情、爱情的真情呼唤。

  聚焦转型期社会变革。《青瓷》通过两家拍卖公司的故事,折射出转型期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众多的社会问题,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心和道德选择,冲破利益的樊篱,张扬了现实中的理想和正面价值;《浮沉》通过国企改革的背景,写出了转型期的人们在面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时的抉择,用艺术的手法表达了对主流价值观的弘扬。

  农村题材剧变中求新。一些剧作聚焦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变化。如《阳光路上》成功塑造了柳春香的形象,展示了新型的农村经济和新的乡村文明和精神风貌,为农村的未来寻找光明,彰显了现实观照;轻喜剧风格的《火红的日子》,刻画了农民的新型生活与精神追求,语言风格独特,传达了人生智慧和哲理。

  医患题材剧频繁登场。《心术》对社会现实、医患矛盾、法庭争辩、生离死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释,传达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希望和关爱,以纪实风格完成了艺术升华;《感动生命》从医道到人道,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道德的选择和人性的温暖奉献给观众,张扬了对生命的礼赞和对生命尊严的捍卫;《生死依托》在医生与患者、城市与乡村、理想与现实之间进行审视,指向人际关系的温暖化解,主流价值观得到艺术呈现。

  历史题材以史为鉴

  红色偶像剧引人追捧。近年来的红色偶像剧以其青春化叙事把人物的蓬勃青春朝气和坚定信仰追求相结合,引起广泛好评。《我们的法兰西岁月》颇具亮色。在中国共产党人确立政治信仰的过程中,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该剧再现了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蔡和森等众伟人年轻时代旅法勤工俭学的真实经历,他们以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火热情怀,阐释了“赤色青春”的含义,掀起了荧屏“红色偶像剧”的热潮。《铁血男儿夏明翰》以烈士夏明翰的精彩一生为原型,浓墨重彩地勾勒了跌宕多舛的红色岁月。该剧将人性信仰和温情融于一体,体现了信仰的力量。

  抗战题材剧沉稳前行。《光荣大地》塑造了一群敢爱敢恨、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高扬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红军东征》摹写了群英逐鹿晋西的恢弘往事,其真诚的艺术创造再现了历史真实;《借问英雄何处》书写了由土家族苗族组建的湘军在中国人民抗日史上留下的浓重一笔,该剧在写实与写意、叙事与抒情中尽现中华民族精神与风骨;《战火西北狼》讲述了一对情同手足的兄弟,走上了不同的革命道路,人物性格刻画立体真实;《密战峨眉》以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讲述了抗战期间保护国宝的故事。

  古装戏呈现转机。创作者秉承以史为鉴、求真求实的创作态度,在穿越风留下的反思中,重新审视历史剧的创作。《甄嬛传》摆脱了传统古装言情剧的戏说格调,秉持历史主义的创作态度和批判精神,揭示了后宫女性的悲剧命运,给人以深刻的现实思考;《新白发魔女传》以经典翻拍的旗号再次演绎了“侠”之上的爱情故事,是理想主义精神在武侠剧里的补充。

  谍战悬疑剧再现亮点。近两年,类型化泛滥所导致的谍战剧粗制滥造、人物定位不明、情感元素雷同、甚至泛人性论等倾向,损伤了这类题材电视剧的历史文化品格。这种倾向在2012年得到改观。《悬崖》中孤胆英雄周乙的内心复杂性得到充分展露,讴歌了在残酷革命斗争中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国门英雄》是一部以缉私为主要内容的悬疑剧,抒写了一曲海关干部的英雄赞歌,传达出新时代的英雄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震撼力;《誓言今生》里,主人公们尽情演绎了对信仰与忠诚的不同解读。在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广的时空跨度中,人物的心灵历练与宏大叙事、生活质感相辅相成,颇具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

  传奇剧表现不俗。《红娘子》演绎了革命与爱情故事,展现了一名红军战士的成长经历;《山里红》以传奇女主人公 “春芍”的爱情、生活为故事主线,讲述了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的感人故事;《聪明小空空》人物栩栩如生,是非分明、渴求亲情在智慧的呈现中,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追求;《皇粮胡同十九号》以智勇谋略和巧妙的故事结构取胜,讲述了民国年间传奇女侦探冯紫町的破案故事。

  年代剧丰富多彩。《大戏法》以清末民初社会为背景,讲述民间魔术艺人用朴素而本能的爱国情怀传承、保护国粹的故事;《跑马场》以五四运动为背景,以青岛跑马场为舞台,讲述了中国骑士与青岛民间女子及日本闺秀之间的爱恨情仇,展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权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我的娜塔莎》以浓墨重彩的情感和荡气回肠的故事讲述了中国抗联战士与俄罗斯女军人娜塔莎之间长达50年的“马拉松”爱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向东是大海》是一部描绘晚清民国时期民族工商业的大戏,塑造了中国宁波商人的人物群像,融会了深明大义、勇于担当、民族节操等主流价值,表现了民族大义和人间真情。

  少数民族题材回归荧屏。2012年是少数民族题材回归荧屏之年。《木府风云》将云南纳西族女性的传奇故事搬上荧屏,讲述了一个别具风情的阴谋与爱情的故事。在明末阶级仇恨的背景下,以家族兴旺写民族壮大,表达了国家主流价值观。《长白山下我的家》以史诗品格反映了朝鲜族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和情感,以此折射社会变迁和时代精神。在历史叙述与民族风情两相映照的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里尽显民族特色和诗情画意。

  综上所述,2012年的电视剧,格局变式渐渐生成。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坚持引领观众,反对一味迎合,重视文学对电视剧的作用,创造出“有思想的艺术”与“有艺术的思想”和谐统一的优秀作品,成为从业人的共同追求。可以说,2012年是我国电视剧的一个重要节点。(肖惊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