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号,在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学术报告厅,儿童文学作家苏梅迎来她的第一次新书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这时候,距苏梅发表第一篇作品的1995年,已经过去了18年。18年,正是一个小生命成人的时间;而苏梅的文学创作,也在这18年间,从一棵微弱的、刚刚露土的芽尖,慢慢长成了今天的枝繁叶茂。童话集《红红的柿子树》、“苏梅自然童话绘本”、“苏梅数学童话绘本”、“苏梅科学童话绘本”,在2012年年底到2013年上半年集中推出,厚厚的、精美的一摞,是苏梅创作上的“成人礼”。朱永新、石雅娟、束沛德、金波、樊发稼、王泉根、海飞、徐德霞、汤锐、韦苇、欧阳东、张国龙、汪玥含等,数十位儿童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的专家,为了幼儿文学,为了苏梅的成绩,相聚北师大,共同研讨苏梅的成长,以及文学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童年的成长。
可能和很多作家不一样,最初写作的苏梅也许并不是因“作家梦”的指引,而是整天与孩子为伍的生活不断地撩拨她,终于触动了她潜藏的文学的神经。当时的苏梅,是一位尽心尽职的幼儿园老师。一直关注苏梅成长的金波注意到,苏州有一个独特的现象,从幼儿园老师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儿童文学作家特别多,幼儿园教育的经验以及苏州浓厚的文学氛围给了他们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和苏梅一样,从幼儿文学创作入手,这是一个极好的锻炼,因为在金波看来,幼儿文学“涵盖了儿童文学创作所要求的一切技巧”。它的短小,它所面对的对象,决定了在清浅的外表之下,作家要具备更丰富的想象力、更凝练的语言、更严谨的结构。金波认为,从作家自身的成长来说,从事幼儿文学的创作有助于作家境界的修炼,因为幼儿文学创作要特别小心,不容许有一点杂质,要有一颗纯真的心,要“平和、谦和、亲和”,它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像孩子一样地写自己”。
因为是同乡,评论家束沛德对苏梅笔下的世界更有共通感。年过八秩的他,居然在阅读苏梅的过程中,清晰地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在苏梅的作品里“重返”故乡,“重返”童年。他评价苏梅的绘本系列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直关心、关注、帮助苏梅创作的前辈,他为苏梅的成长感到欣慰。
教育家朱永新也高度评价苏梅的创作,他还提出建议,希望苏梅的绘本能降低成本,以普通工薪家庭和农村家庭能接受的价格,走进更多孩子的阅读,让这些佳作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经过十多年的孕育、发酵、探索,“绘本”在童书业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也是很多儿童文学作家发力要攻占的领域,尤其本土原创图画书,虽然曾经极其惨淡,但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出现了一批精品佳作。中国版协主席海飞认为,中国童书已经进入了一个“图画书时代”,苏梅的幼儿文学创作和“苏梅童话绘本系列”的创作出版,适逢其时,并以自身鲜明的特色,给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创作注入了一股值得关注的力量。
也正是对中国图画书市场的信心以及对苏梅作品质量的信任,让初涉童书出版的中国城市出版社能如此不惜成本地高调投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与作者、小读者、热心妈妈以及多家阅读机构反复沟通、打磨,推出了18本苏梅童话绘本。该出版社负责人表示,他们还将继续加大在童书出版上的投入,虽然目前童书市场竞争激烈,但是他们依旧对这个领域的生长性抱有信心。
研讨会的最后,苏梅以感恩的心表达了她和儿童文学相遇的幸福。她说自己只是一颗小小的沙粒,因为遇到了儿童文学,她得以在文学海洋里历练、打磨,才有了一点珍珠的光泽。
虽然还不完美,但是这颗小小的珍珠已经焕发出属于自己的、引人瞩目的光芒。 (刘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