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散文必须‘以我为主’,其个性和心灵是赤裸的,是自我心灵生命和人格魅力的艺术外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何红霞的《岁月向西》是我阅读到的一本好散文,一本渗透着作者生命个体真实情感的、沾血带肉的好书。
何红霞曾坦言:我知道,我从来就不是文字里创意的公主,我是活在当下的女子,世俗,庸碌,是尘埃里普通的一粒灰,弥漫烟熏火燎的味道。读《岁月向西》,我读到的亦是何红霞有血有肉的生活味道。尽管这样的文字有如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物什,然而,这就是生活本身的味道。
何红霞说,《岁月向西》中所有零碎的篇章,铺展开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我”和“我”眼中的生活与世界。掩卷后,我觉得,何红霞这里的“我”是一个细腻的人间女子,而“我”眼中的生活与世界,亦是轮廓清晰的人间世界。“人间”这个定语,可能让人觉得好笑,其实不然,如今的很多文字,看似写有烟火味的人间,实则写的是天上人间或地下人间,而非人的人间。这些文字空灵到了没有骨头,近妖,似怪。散文应该比小说或者其他冠以各种各样的文体的文字更加真实,也惟有真实,散文才会有“心”,才能让读者在阅读中受到感染。
在《轻描淡写》这组短篇中,何红霞描写了姑妈、表姐、一个因病被遗弃的婴儿之间的故事。姑妈是个乡间女子,在衰老和孤独的冲压下,苍老、佝偻,让我“仿佛抚摸到了一种普遍的苦难,它骨骼强大,精神固执,肌肉坚韧,巨兽一样,无视我的情绪,蔑视我的卑微和软弱”。幸运的是,姑妈日渐萎缩的生活在皈依基督教后得到了救赎和复活。何红霞的“轻描淡写”揭示了乡村社会的一个转变。
在面对爱情时,何红霞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写出了爱的纠葛。何红霞决绝地告诉读者:“必须转身的时候,就要果断抽身而出。所谓的痛不欲生,那其实只是一种艺术的形容。有时候过后,你会发现,一切都没那么严重,都不过如烟如雾,不留痕迹,如一杯不断稀释的茶。”我一直认为,能将感情看明白的女子,是有大智慧的,何红霞的智慧练就了她文字中的睿智。
何红霞的文字看似散淡,实际却是见心见性的。同时,这些文字的价值在于,越是私密化的书写,越具有更加广阔的意义。何红霞记录下的“与我发生血肉联系的故土”,现在看似单薄,但在城市化所向披靡的当下,有关乡土、有关童年、有关泥土的记忆将日渐散失,或许将来有一天,当我们的孩子追问起我们祖辈曾生生不息的土地和我们的童年时,我们将变得闪烁其词,无法向我们的孩子还原一个鲜活的乡村版图。有关泥土的记忆,也许有一天将消散在日渐膨胀的高楼中。何红霞的文字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
“张场老街”在何红霞的记忆中是活的历史,是和我“贫瘠的胃口”、“小姨们初开的情窦”有关的人的历史。在何红霞童年的记忆中,乡村小河的水是清澈的,里面有小鱼、有泥鳅……在这样的泥土记忆中,漳河变得像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让何红霞怦然心动,也让何红霞愿意“在漳河安放自己”,乐意“在漳河,寻找并追问”,只因“漳河是天堂里跌落的喜悦”。
何红霞无意中做了故土历史的书写者。当有一天何红霞的故土无可奈何地卷进了城市化的浪潮时,她的子孙可以在她的文字中,找到已经消失了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