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一代的文艺生活

//m.zimplifyit.com 2014年03月19日07:14 韩 松

  如果几十年后,回头来,说到这一代人的特点,也许可以叫做“霾一代”,因为大家一生中有很长一段时间,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这种污染是持续的,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也许很难有大的改观。中国可能花上较长的时间,才能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这是时代给人生打下的深刻烙印。就如这代人不得不面对价格高昂的住房一样。那么,这会怎样影响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呢?一个连太阳都不能经常见到的人,他眼中的宇宙,是怎样的呢?

  霾一代早已存在了,但他们的正式纪年,应该是“公元二零一二”年底开始的。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心肺之痛。自此,严重的空气污染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全民话题。

  为什么是这个时候呢?因为GDP达到一个高值,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2008年以后的4万亿投资,注入大批量工业项目,开始对大气产生效应。所以,以前也烧煤,但这个时候,烧得更多了。空气污染的加重,是与煤老板作为一个爆炸性的阶层进入人们视野,以及能源土豪们的崛起,是同时来到的。

  媒体讲,由于空气污染,很多人因为伴生疾病而死亡。这是残酷的话题,却又是很酷的话题。因为它很科幻。科幻是工业时代或后工业时代最酷的文艺。科幻作家对霾并不陌生。1987年,由科幻作家小松左京编剧的科幻片《首都消失》在日本上映。这部电影以现代日本为中心,主要描写东京突然被一股莫名的浓雾笼罩,整个城市好像一下子消失了似的,与外界失去联络,各地政府及科研人员极为震惊,急忙组织起来研究对策。影片表现的便是大气污染可能带来的灾难,是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预警。未曾料到,东京没有消失,最近北京倒好像是“消失”了。科幻中的一幕在现实中上映。而中国科幻作家陈楸帆在2010年写过一个小说叫《霾》,预言未来中国人将统统生活在污染的大气中,变成了一个个形容模糊的影子。霾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题,小说中,人们成立了“霾协”这样的机构,来重组自己的生活,并随时对污染进行观测,建立样本,并开展大气实验。这让人想到近日的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将在北京怀柔建设世界最大的“烟雾箱”以模拟灰霾的形成和治理。果然现实越来越科幻。这个小说也提到是了霾的种种成因,其中一个,是讲它有可能是美国人搞的气象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目的就是要阻止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让你放慢脚步,从而延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有些开玩笑的。不过,根据科学突击的预言,有一天,这也的确会成为现实,人类将有办法改变大气,就像他们用基因手段,改变人类自身一样。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人将霾与美国联系起来,比如张召忠将军,他说大雾是对美国激光武器的最好防御。因此大气污染勾引起了人们复杂的地缘政治的联想,霾也具有了某种意识形态的因素,有着东西方竞争较量的内容。不过,反过来一想,不正是这样吗?第一大经济体与第二大经济体的比较,中国工业化的突飞猛进,设想中的对美国的赶超,2030年前中国要成为第一大经济体,这些,难道与霾的形成没有关系吗?这又让人想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想象中的一幅最美好的画面,那便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大烟囱,黑烟滚滚布满天空,这就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样子。

  当然,面对空气污染,科幻作家也想出了很多的解决办法,比如,每天待人们都睡后,便人工降雨,甚至用人工的方法改变大气结构。还有人认为,这些都用不着,因为未来的中国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叶永烈在1961年写出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一书中,讲述了21世纪人们的生活,那时便根本没有什么霾,人们用的汽车都是绿色环保的。但这只是科幻。而我们大多数时候看到,科幻是飞不起来的,因为现实太沉重。

  说到现实,便要说说河北。10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里,一半以上在河北。2月25日早上,根据环保部公布的数据,邢台、唐山的AQI(空气质量指数)达到500,指数“爆表”,属于6级严重污染,成为161个参与空气质量排名的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为什么是河北?河北不是最需要为保卫北京作贡献的地方吗?我们去河北调研,看到有一个县居然有4000家企业。县委书记说,无工不富呀。什么样的企业呢?当然不会是像中关村那样的高科技企业。所以一进入河北,就能嗅到水泥厂化工厂钢铁厂等等散发的各色烟雾。现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要求不污染。但城市毕竟是用钢铁和水泥盖起来的,是要发电的,是要行车的,不可能都搞成核能或天然气。同样也不可能都搞成硅谷。我们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与西方国家有一个很大的差别,人家到后来把传统的工业转移出去了,像伦敦,后来搞金融,搞创意产业。但这些在可见的未来,至少并不是河北省的强项。

  实际上,河北的情况,在全国都存在。生产停留在低端,也没有办法再转移了。企业家说,找不到投资的方向,也很难转产,那么,做什么呢?一是卖土地;二是借钱搞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让人担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三是各个地方纷纷搞旅游产业,河北的许多县,都在开发山水民俗,而像北京这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郊县也搞出了很多的人造景观;四是出现了像四川刘汉那样的人,黑白通吃。他不用去创新就能发财,靠人际关系,靠权力,就能发财。这是中国市场经济中很大的一个问题。去年爆出湖南衡阳500多名人大代表贿选,又有900多名厅级干部兼职为自己谋利。总之,财富来得轻松,便不去思考怎样发展面向未来的替代性产业。因此我一直怀疑霾与腐败是有关系的。另外,就是年轻人纷纷去考公务员,不愿意到市场去创业。虽然抱怨做公务员辛苦,没成就感,却也很少有人离开。这说的是,人们不再愿意去创造。西方的污染是怎么解决的呢?根本上是创新,搞科技革命。比如发展出了互联网。至今,有关互联网的创新思想,仍来自西方。西方人还发展合成生物、3D打印、智能城市……说到智能城市,中国也搞,却成了圈地,成了卖地。

  说到中国的空气污染,西方人也很有创意。英国艺术家霍麦普居住在北京,热衷设计新型机器,比如,见北京满大街的口痰,就想用一种超级机器来吸走。见到霾,他设计了一种自行车,用200元的现成车改装,是携带空气净化头盔的新型“气车”,使用锂电池,可以抗击北京的雾霾污染,骑上街后,市民都围观,问淘宝上买不买得到。他还为自己设计了一套类似防化服的衣服。在此之前,有一位荷兰设计师发明出类似于真空清扫器一样的东西,可以吸入特定区域的雾霾,受到了舆论的关注。在北京生活的美国人杰克还设想了一个手机程序,当空气污染指数达到200时,就自动帮人订张机票离开中国。这些都是西方人在想。那么,为什么西方能够做到不断创新?我们经常说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工业化之路,这是不确切的。很多我们没有走到。比如我们没有经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激发了西方对人本身的关注,对发现自然奥秘的兴趣,由此才有了后来的工业化。但我们不是这样。因此,要解决雾霾问题,还得解放人自身,解放人们的思想,让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变得更大胆、更奔放一些,更有创造性一些。这需要什么呢?当然了,需要文艺。没有创意的城市,文艺一定是落后的。而文艺的落后,则可能是一座城市缺乏创意的原因。所以,不能仅仅从经济上考虑问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