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近50万字的书,是王泉根近年来理论研究成果的结集,也是他第10本理论集。时代场景和文坛情景一时变迁、一路变动,不变的是书中的精粹文笔和精深见识,在当下有限的儿童文学论集中尤值得关注。首先,它的目光集聚在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新发展,从“中国儿童文学60年”绵延到了现时,所探究的问题均为当下热点,所论及的作品皆系当代佳作;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是宏观的,又是微观的;既可感可触,与广大读者零距离,又深思深想,将儿童文学研究引向深入。其次,它不拘囿于纯儿童文学研究,而是集创作、理论、出版、阅读于一体,书中四辑,有机地形成一个“儿童文学系统工程建设”;而且,因其目光深切、透彻,剖析生动、缜密,使全书中的百篇文章集结为一种有观察、有根据、有批判、有反思的内在的融会贯通。虽很学术、很理论,却很平易、很鲜活。
书中的亮点就由此一个个显现出来。
亮点一,站立在新世纪新时代的前沿,却以“中国儿童文学60年”为基地。既敏锐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在时代发展中已经显示的或仍被遮蔽的一些问题,又细心地提炼能够推动中国儿童文学不断前进的丰富智慧,问题意识明朗,使理论研究上的每一步,都踏实而结实,都有独到的见解。
开卷首篇《中国儿童文学60年的发展思潮、艺术成就与诗学内涵》,就从儿童文学60年经历中,提纲挈领,凸显儿童文学发展中的根本问题。
……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儿童地位、权利、生存状况,也就有什么样的儿童文学的价值取向、文化选择、审美追求与艺术章法。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在一切儿童文学现象背后,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掌控、规范着儿童文学,这就是成人社会的“儿童观”。
儿童观,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际问题;而且是一个与时俱进、有着强烈的时代内涵的复杂问题;又是一个常常被埋没于当下儿童的表层生活之中的现实问题。正由于此,抓住思想观念问题,就抓住了儿童文学这根链条的中心环节,一切都将迎刃而解。也正由于此,书中的其他论文就能有序展开并深层拓展,进而论及:“从成人中心主义转向儿童本位”、“从一把尺子到细分读者”、“从单一模式到多元共生”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王泉根在做中西方儿童文学比较研究时,也始终贯穿着“儿童观”这个中心问题。如他在《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外来影响与对外交流》中写到:
……《哈利·波特》创作的重要思想是儿童本位,作家是站在儿童立场,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叙事,为儿童说话,为儿童争取权利。这对国内儿童文学也有一定影响。
虽然早在五四时期就已经提出了儿童观的问题,但是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在崭新的现代化进程中,这三个字,已具有了新的意蕴、新的意义。
亮点二,站立在新世纪新儿童的立场,却以光大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在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中,记录着对当下儿童文学的感受,抒发着自己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感触和感喟,洋溢着对中华传统文化无可置疑的认同和毫不犹豫的追寻。这种执著的精神,是一种无法割断的文化传承。通过这样的传承,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儿童文学领域中生根,开出新的花、结成新的果。从书中可以看到王泉根儿童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中国话语。
读一读他在《动物文学的精神担当与多维结构》开头部分所写:
中国的《诗经》开篇即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种叫“雎鸠”的美丽鸟儿,亭亭地栖在波光潋滟的河中央,关关地鸣叫着,开启了中国文学的华美篇章。孔子说,诗的作用在于“兴观群怨”,可使人们“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的诗教,岂止是希望人们熟识鸟兽草木之名而已,而在于引领众生俯仰天地,万物一体,扩大心性,到达厚德载物、天人和谐的仁道之境。
王泉根以精彩的思辨、优美的文笔,把中国优秀的文化积淀与当代正在崛起的动物文学相结合,艺术地探讨动物文学的源头,并不露声色地驳倒了动物文学是域外传入的不确实的说法,揭示了中华文化底蕴的深奥和美丽,充满传奇,显示独特。
再读《张之路:〈千雯之舞〉为少年儿童与中国文化“给力”》:
书中所有的人与字、字与字、字与事,都是在特定的汉字世界展开的,真所谓天马行空,妙造自然,吞吐大荒,张力弥满。
……
他表现的是汉字的较量,但是背后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作为他坚强的平台。这使他的小说有了非常深厚的文化的意味。我们看完这个小说,对汉文化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深深的敬畏的情感。
文章述及儿童文学创作中因作家的想象和创造而呈现的与传统文化似远实近的承扬关系,笔致简,情意深,对民族优秀传统的深情透彻纸背。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对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相承相接,对优雅与平易、深刻与浅近的相融相合,都寄寓于中国气派、中国情韵的论述之中。
亮点三,站立在新世纪儿童文学全面开放的平台上,却以“民族自己的本土原创”为准则。一边考察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现状,一边对具标杆性、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精到解析和点评。尤其注意将每个作家作品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看他们面对的儿童阅读状态,看他们在创作上的独特贡献与艰难突破,更注入了自己挚爱儿童、热爱生活、珍爱儿童文学的思想情感,使儿童文学理论、评论具有暖融融的情性和活泼泼的诗意,显示出一位资深学者的学术品格和艺术个性。
如在《丰子恺的儿童世界》中写道:
丰子恺特别喜欢孩子、热爱孩子,甚至到了“崇拜孩子”的地步。……为此他还满怀惆怅地写了一篇《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的散文,既为自己的儿女长大而欢欣,又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伤心。
……
笔下的儿童漫画,无疑是现代中国儿童漫画的巅峰之作。画中的儿童,那神态、那情趣,那天真样、那快活劲,使人看了真恨不得自己也化身为画中儿童,重回儿童时代去。
如,在《大自然文学的特征与刘先平的意义》中写:
刘先平曾五上青藏高原,四探怒江大峡谷,三次穿越柴达木盆地,两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直达帕米尔高原,朝拜万山之祖。刘先平在用腿丈量大自然壮美版图、用笔抒写大自然雄浑气象的同时,他的文学观、价值观、世界观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
……
他像一个叶圣陶童话《稻草人》里的目睹现状却无法改变现实、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稻草人那样,只能迎风叹息。但他是坚定的,忧伤与愤怒使他“更加努力地呼唤生态道德的建立,也更寄希望于孩子”。
王泉根采用散文式的白描手法、深情的语言,把一个作家、作品表述得特征明朗、个性彰显,意蕴高远又饱满丰富,且时代气息浓郁,蕴藉地传达出一个深层的文坛话题:一个作家,无论是为成人创作,还是为儿童创作,创作思想的正确至关重要。也令读者自然地领悟到一个恒久的美学问题:文学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情感价值。儿童文学尤其如此。
这是怎样的一种评论境界呢?严谨、深邃,温暖、活泼。从读者的角度,这种最简单、最清晰,而又最真切、最实在的评论,童心的律动、文学的韵致,尽在平实中显现。
论集中亮点熠熠闪闪,分明见出,王泉根善于从最受儿童喜爱的作品下手,横切出儿童文学历史悠长、意蕴悠远的新面貌,并因此将严肃的理论研究变成雅俗共赏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