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丝
到老了还是没想明白:打兔食时没有打过,也没见过兔儿吃,难道就因为它柔顺而被叫做“兔儿丝”吗?
这一种庄稼地里生长的野生植物,农村孩子认识得很早。在能挎动小篮儿,能帮助家庭打兔儿食、挖野菜、拾柴禾时,就对它有印象。
它是当年生草本植物,柔软无骨,根本不能独立。它直立起来,全凭缠绕在别的植株上,靠吸取别的植物养分丰富自己。它的丝茎太细了,犹如细铜丝。没有叶子,只见细丝。丝茎为黄白色,入夏开白色小花,秋天细小的种子是黄褐色。它缠绕的对象,不是玉米、高粱、谷子等高大作物,而是豆子一类。越是低洼的黄豆地,它越爱长。它在那里缠得很密,往往把坑洼里的一大片黄豆秧都罩上,就像扣了一个大网。它危害黄豆秧儿不结荚;少量结了荚,豆荚也瘪肚儿。人行经豆垄,常常被缠绕结实的兔儿丝绊倒。
依据兔儿丝专门袭扰豆类植物的特性,京西房山还流传一句谚语,道为:“兔儿丝缠豆子——不绕蒿子。”语意却是夸人性情直爽,有本事,做事干脆……
对于兔儿丝,农村孩子虽然打兔食不考虑它,但愿跟它交朋友。跑了半天,篮子装满以后,小男孩小女孩就纷纷入兔儿丝地,一人薅一把,拿回到树荫下玩儿。将它握在手心,揉啊,揉啊,揉成一个小团儿,揉出来的水汁把手心都染黄了。小小人儿的心里,一派乐趣。
到了半桩小子的时候,对兔儿丝已失去兴趣。男孩子学野了,学“坏”了。他们想到了合伙去偷梨。梨树园都在低洼处,入秋以后地里还见积水,地面十分陷脚。
趁着黑夜,小顽童们摸进梨园,各自爬上了树。正得意时,听见了看梨倔老头儿的动静,急忙出溜下树来。搂在怀里的京白梨噼里啪啦掉落一地。哪里还顾得上找鞋,跟头踉跄顺原路就跑。可没容跑几步,兔儿丝的绊马索就将他们绊倒。脸挨了地雷子扎,牙齿沾上稀泥。随后,窝棚那里响起嗬嗬嗬的大笑!
泥猴儿似的进了家,各自心里还抱怨:若不是兔儿丝绊腿,起码没这么狼狈……光阴就是这么快,很快就到了闻听下一茬小小子儿们偷梨而抿口笑的年纪。
已各自成为了一家之主的他们,此时去中医院的回数多了,往往会将药柜匣上的中草药名字瞄一遍,当发现“菟丝子”一名时,止不住怦然心动。
刺儿茄
依照京西地方土名,叫它“刺儿茄”。它在辞书上出现的名称,叫“曼陀罗”。
以“曼”打头的汉语名词,还有“曼陀铃”(一作曼德琳)和“曼荼罗”。前者为西洋弦乐器,后者为佛教用语。因“曼陀”、“曼荼”译语表现接近,就此,有人怀疑它非本土物种。但不管哪样,它落户生根已经很久了。
这种东西常常生长在地头、土岗、河滩、水沟、房屋旁边……往日不招人待见。但是,它生命力旺盛,尤其耐得住干旱。春天干旱少雨,它艰苦地拱出地面,一棵、几棵、一片小苗,硬挺着几片油黑的小叶儿,有时十天半月也不见它长,还被阳光晒蔫,但只要一场春雨洒下来,它就立即欢实,焕发出难以想象的生机活力,很快一簇簇、一片片绿秧呈现眼前,很有一种能屈能伸的顽强意志和共同向上的团队精神。
刺儿茄为当年生的草本植物,巴掌大,外沿伸展几个尖儿的阔叶互生,花开白色;白色花像细长的喇叭,朝上或斜逸,整个花体有裙褶样的竖褶儿,外露一组长长的花柱。俯身而闻,花有一股臭气。植株于仲夏后开始坐果儿,最终果实如青核桃大,表面生一公分多长的锥刺。刺儿在初时较软,可用手指压弯,并不扎人;待青果儿坚实以后,刺变硬,扎人很疼。挨了扎,留下发黑的洞眼儿,几天中都有痛感。勉强将未成熟、又大又青的果儿剥开,里边有几大瓣组合,像芝麻、百合、凤仙花荚似的,各自排列许多略为红色的种子。熟透了以后,果角儿会从其接口边缘裂开,稠密的种子大部分散落,种子颜色也变成了紫黑色。
刺儿茄从花到叶到种子,都有毒性,为麻醉性镇咳镇痛药材。它的药理作用,好像跟乡间孩子关联不大;乡间孩子是看着它成长而成长,把它纳入了可以亲近的对象。果儿青、不扎人时,孩子们常摘下它投掷,朝小伙伴身上打,视它为一种游戏玩具。
儿童们观摩它,也积累了经验,知道它能够在哪个环境生长。随着粪肥,它的种子可能被运进农田,但根本不容它长大,就被农人锄掉了。它能不受妨碍地长起来,以粪坑旁、打谷场旁和院场外的闲地居多。肥水充足的地方,长得有多半人高。
农村孩子幼小的时候,与刺儿茄会发生很多好玩的故事,但只是自己收藏,别人无法知晓。只一个故事,农村小男孩大多有相同经历:那时农村还没装上电灯,夏日晚间或是在玩耍时屎来了,或是不想蹲茅坑儿,独自去院门外拉屎,一时等不及踅摸,蹲下被刺儿茄的针刺扎了屁股。屎憋了回去,手捂屁股唉唉地叫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