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对于上面这首汉乐府名篇《陌上桑》,流行的讲析大抵认为,此诗讽刺暴露了官僚的无耻,诗中的使君竟公然调戏良家妇女,结果讨了个大大的没趣,富于喜剧色彩,表现了民间文学的战斗性云云。
这样的解说虽然持之有故,但颇不耐深究。事实上,美女秦罗敷用来对付使君的那一番话很有点奇怪,她说自己丈夫的地位很高、派头很足、人又漂亮,以此来警告对方不得无礼。她尤其津津乐道的是本夫升迁之快:“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一帆风顺,现在已是级别相当高的大人物了——你算个什么东西!
现在年轻漂亮的女生如果遭到调戏,对方忽然来问什么“宁可共载不(否)”这种荒唐的问题,她绝对不会搬出自己丈夫的行政级别来抵制和打击对方,她只用自己的力量和根据。
秦罗敷的一番话无非是“官本位”思想。古代的价值取向往往是不认人只认官,官大一级压死人;女子的价值则全在其丈夫(或公公)官阶的高低。《孔雀东南飞》里兰芝的哥哥训斥兰芝道:“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他显然是一个庸俗小人;读《陌上桑》的人们不禁要担心,听罗敷的口气,她也只认官,如果她的丈夫只是芝麻小官或平头百姓,她会不会心甘情愿地跟着前来调戏自己的这位“使君”老爷走呢?
曾经有一派意见,认为罗敷讲的那一套并非事实,不过是机智灵活的战术,是用来对付使君的应急手段:你倚仗权势来调戏我,我杜撰一个权势更大的丈夫来制服你,以毒攻毒,出奇制胜。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这一派论客往往特别强调罗敷与她所说的丈夫之间年龄上的差距——罗敷“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而据说她的丈夫已四十开外了——年纪太不相当,可见是杜撰出来打击“使君”的策略。
这种分析似未足起信,老夫少妻在古代并不罕见,富贵之家尤其如此;即使现在也还有这种情形。如果拿一种根本不可能的情况去打击或忽悠使君,岂非无从出奇致胜吗?罗敷有些“官本位”思想似无可疑,不管她说的情形是否属实。
罗敷为了还击使君的调戏,不从自身出发,专讲丈夫的情况如何,虽然可以理解,但这决不是一种健康的女性心理。中国古代女性大抵缺少独立的人格,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她总要依附一个男子;于是她只能用她所依附的丈夫来抵制男人的勾引调戏——这其实正是古代妇女的悲剧。
《列女传》和《西京杂记》都记载了“秋胡戏妻”的故事,说一个叫秋胡的男子新婚以后外出求官,后来衣锦还乡,途中调戏一个正在采桑的女子,遭到严词拒绝;及至到家一看,那女子正是自己的妻子。秋胡妻一旦弄清楚调戏自己的家伙原来是秋胡,悲愤之至,投水自尽。宋儒朱熹就拿这个故事解释《陌上桑》,他直截了当地说:“罗敷即使君之妻,使君即罗敷之夫”,“其曰‘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正相戏之词,又曰‘夫婿从东来,千骑居上头’,观其气象,即使君也”(《朱子语类·诗一》)。这一解释很有点意思,但缺少具体论证。照我看,“秋胡戏妻”故事与《陌上桑》之间的联系不在具体情节可能的相似,而在妇女深层心态的血脉相通。秋胡妻是依附秋胡的,她只能依靠此人,真相大白之后她才发现这个人根本靠不住,于是心理支柱完全倒塌,只剩下死路一条;幸而罗敷自有其强大的靠山。《陌上桑》在喜剧式的气氛背后隐藏着古代妇女丧失自我的深刻悲剧,这首诗客观上的深刻之处恐怕正在这里。
曾经读到过一种对《陌上桑》的新诠释,说是“民歌既有讽刺权贵的一面,也有艳羡权贵的一面”,“与其把罗敷的夸夫解释成聪明机智的呈现,还不如说作者借罗敷之口弘扬了流行的婚姻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像罗敷这样美丽而纯洁的女子理当配给一个英俊的高官,这才是理想的一对呢”(康正果《风骚与艳情》,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9页)。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可以补充指出的是,这种流行的婚姻观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鲁迅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平民所唱的山歌野曲……每每拿绅士的思想,做自己的思想”(《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22页)。不能笼统地认为民歌的思想一定就是非常进步的,也不能以为旧时代的官与民在心理上完全对立,事实上他们往往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也正因为如此,“改革国民性”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要嫁就嫁官二代、富二代——据说专做此种美梦的姑娘也还颇有人在,而美貌就是她们的本钱。这样的姑娘如果碰上一个来问“宁可共载不”的贵人,那就很容易爬上他的车子,而预后很可能不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爱美只需欣赏,无需占有。但世界上总会有些“使君”老爷式的人物,美女们,小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