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严格说来,不算是现代作家,他为人所知的创作,开始得太晚。但他是那个时代生产的人,只是正式出版晚了一点。木心一现身,就惊世骇俗,获得大众文学青年的普遍认同。他在网络时代那么红,身世却仍谜团重重,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不仅他的身世有诸多难以解释之处,他的创作亦有凭空而降之感。木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目前对他进行文学史上的定位,未免为时尚早。只能说让我们再继续认识,然后再来谈论。
木心,1927年2月14日生于浙江乌镇东栅财神湾,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木心自道:“起名木心,是取‘木’字笔画集中,‘心’字笔画发散之意。”然而木心总有言外之意,真正用意未必如此。木心的大甥婿郑儒针是香港银行前行长郑铁如的长子、谢仁冰的外甥,与钱锺书交好。木心小时家境应该相当不错,且家中文化环境颇为西化。他自称小时吃过多种鱼肝油,十几岁就能用钢琴弹肖邦,并认为二三十年代南方富户西化程度很高,应是从自身经历生发。他长到十几岁都没有上街买东西的经历,家中经常请包括夏承焘在内的名教授来授课,曾在茅盾的书房里大量读书。他与茅盾并无亲戚关系,但故居紧挨孔家花园。15岁到杭州求学,1946年,到上海美专学油画。1947年,参与学生运动被开除、通缉,避走台湾,1949年才回到内地。曾任教杭州高级中学,任职工艺美术研究所。他曾是“五类分子”,1971年,木心被囚禁在一个废弃防空洞中达18个月,三根手指被折断。狱中,木心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The Prison Notes》,用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
“文革”结束后平反,木心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以及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木心也是曾参与主修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之一。
在1977年至1979年间,木心遭遇软禁,这也是他20年间第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自1982年起,木心即长居美国纽约,并盘桓南北欧,游历甚广,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1983年,“林肯中心”举行木心水墨画展;1984年,哈佛大学举行木心彩墨画展、收藏仪式;2002年,耶鲁大学与巫鸿联合策展,举办“木心的艺术”大型博物馆级全美巡回展。
2007年,在学生陈丹青的安排下,木心回到乌镇。2011年12月21日,木心在桐乡去世。
木心1971年前的文学作品虽然有20本之多,但未正式出版,均为手抄精装,且已被烧毁,据他自己说,读者不到10人,现已消散无踪。他现在为人所知的文学创作始于他去纽约之后。1983年,他开始创作,时有作品发表于《中国时报》《世界日报》《华侨日报》《北美日报》《中报》。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主编痖弦做了一个木心专题,将他命名为“时代的鲁宾逊”,轰动彼岸,此后台湾共出版木心文集12本。大陆学者陈子善就此对木心发生兴趣,2001年,他推荐木心的《上海赋》在《上海文学》发表,引起内地文学圈内的强烈兴趣。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主编发起并主持“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与会者包括:郭松,旅美台湾小说家,联合国高级翻译组资深翻译家;杨泽,旅美诗人,《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编;李渝,旅美台湾文史论家,纽约市立大学教授;林泠,旅美诗人;梁恒,旅美大陆学者,北美中文季刊《知识分子》主编;陈丹青,旅美画家。同年6月20日,以上6位人士的发言文本在《中报》副刊连续3天整版刊出。木心公开出版文学作品的时间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但他的文气自三四十年代绵延而来。
木心在纽约时结识陈丹青等一批“在纽约”的中国艺术家,被他们邀请讲文学史,陈丹青回国之后竭力向公众推荐木心,同时随着木心作品内地版的大量出版,木心获得大量年轻粉丝。他去世之前,全国各地赶来的年轻人自发陪护。木心回乌镇,由陈丹青安排,为他争取到相当舒适的物质生活,住宅有两层,里面甚至装有电梯。
木心很红,但是他如天外飞客,来历不明。他两年前才去世,拥有大量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但木心一生经历几乎没有交代,让我下笔之时极是为难。
他自己说生于西方情人节,家中非常有钱。但乌镇孙家的资料着实欠缺,不知背景为何。之后的求学经历更是模糊,他自言与夏承焘在师友之间,然查夏承焘生平不得要领。他说他50年代去林风眠在上海南昌路的家,那时林风眠已离开杭州,木心因何机缘拜访,他没有说明。1971年为何被囚,1977年为什么被软禁,亦不知。他说这是他20年内第三次失去自由,那么另一次在何时何处?1982年他通过何种途径去的美国,也没有明确的说法。他不会英文,刚到纽约如何安居,也是一个谜。后来他在纽约华人圈中成了一个名人,修古董、讲课、卖画,一步一步一定有很多故事。他对幼年、少年、中年、老年的个人生活一律讳莫如深,凡有访谈,问到细节,特别是个人经历均巧妙绕过,乃至直言拒谈。他甚至拒绝研究者通过《狱中笔记》的背景来理解这份手稿。他的文章妙语纷呈,可是读不出他自己的人生。陈丹青在各种场合大力推荐他,但从未细说过这位“尊师”的一生。
木心一生未婚,出国前身边有一个少年,也是他的邻居“小翁”陪伴,之后跟着他去美国,后来不知所踪。在纽约最后10年,由黄秋虹女士照顾他起居,亦不知关系如何。作为研究者而言,对于木心简直无法知人论世。他曾想写《瓷国回忆录》,可惜未动笔,否则我们可以多了解一些。2013年初,《温故》为他出了特别专辑,分上中下,然而里面论文之作甚多,知人之言极少。
1982年去纽约之前,他没有留过学,没有读过教会学校,十几岁前连上街购物都未曾经历,甚至不会英语。可是他对世界文学了如指掌,弹得一手好肖邦。他衣着考究,且一身衣装均由自己设计、缝制而成。尤其木心有一个非常欧美的长相,戴上礼帽,坐在纽约中央公园的长椅之上,哪有半点像一个年过55岁才出国门的人。他的文章洋气十足,一点共和国的风霜都没有沾染。不过,一定要和传统扯上关系,那倒并不是不可以。他能写一手极漂亮的文言,用词遣句极讲究,文如其人,一样体面到十分,半分沧桑都不肯染。可是他的文字骨子里没什么中国,古代中国能勉强扯一点,可现代中国也好,当代中国也好,却都无迹可寻。他的文字和他的人更像天外飞仙,他的脉络在哪里?他人生和文字的前半生都到哪里去了?木心是文学史上的异数,没有更多的资料,我们看不懂他文字后面的历史。他是“住在绍兴的希腊人”。
台北洪范书店、刻印出版社有大量木心的著作。2006年,广西师大开始出版他的作品集。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云雀叫了一整天》《会吾中》《伪所罗门书》等;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等。但仍有大量遗稿、片段和俳句未及出版。另外还有《文学回忆录》,是木心在纽约为陈丹青等人的讲课记录,木心十分健谈,且知识渊博,陈丹青等人请他讲课,一方面是为了补贴生活,另一方面也是被他所折服,一讲5年,殊不容易。另有《木心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