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章是志趣,闲章也是心情。青少年时代要在人生的边上涂鸦,自由自在的心境,免不了青春的狂放。1983年,20岁,经常书写“天马行空”四字,还愿意在四个字的一侧题写鲁迅的话:没有天马行空的大精神,就没有大艺术产生。似乎自己是为大艺术而生的,其实是不知天高地厚。
还没有完,一副裹挟烟火气的笔墨,跌跌宕宕,跟随着满腹心事的青年,从北到南,从南到北。近于飞扬了,有点漫漶了,还是觉得不够开放,请朋友刻“我行我素”闲章,钤在书作的一角,胸怀世界的滑稽样子,雕刻着青春的时光。
很过瘾,流逝的岁月。
1993年,30岁,青年遍尝愁滋味,眼光犀利,心情忧郁,反对平庸,憎恶从众意识。
不合时宜,却有一种激荡人心的力量,感受到现实的活力。字沉稳一些了,文辞的选择也富含人生况味了。一支显老的笔,时常抄写明人的笔记。早年的轻狂,渐渐散去。一天读《西厢记》,张君瑞的道白让我陷入沉思——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多沧桑的一段话。只是脆弱的古人崇尚血统论,愿意显摆做官的先人,增门庭之赫。至于张君瑞的先人是否做过礼部尚书,我们不去管它,仅仅是“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的感叹,就让我与元代的距离近了,而张君瑞忧伤的表情,与我的情绪一同震荡。好了,就让“书剑飘零”四个字,注释我的而立之年。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愿意在“书剑飘零”的冷艳和秋寒之中攀爬,对一己局限的顽强超越,与王实甫笔下的张君瑞呼应。他幸福地见到了莺莺,我无畏地爬山涉水。他有他的收获,我有我的目标。闲章“书剑飘零”频频出现在我青年时代的书作上,不论书作的高矮,从“书剑飘零”中,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
2003年,40岁,人到中年。读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传习录》,看到这段话:“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地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
好一个知行合一。许多人对这段话有着不同的注解,我还是愿意在王阳明浅白的诉说中领悟“知行合一”的含义。是的,要“思惟省察”,不能“冥行妄作”;警惕“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需要“着实躬行”了。
励志书夸夸其谈的生活常理,不如王阳明一语中的。
请朋友刻细朱文“知行合一”,轻轻钤在略见烟云的书作上,当人们对字迹随意臧否时,我会留意落在一角的闲章,揣摩着“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