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文学论坛落幕,两国作家关注探讨——
文学的处境与作家的责任
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由中国作协和俄罗斯联邦出版与大众传媒署联合主办的中俄文学论坛于8月29日落下帷幕。在论坛上,中俄两国作家共同探讨了文学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应担负的责任。大家认为,文学虽然不再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但它依然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不能忘却精神的创造,不能忘却对人类的温情与关怀,作家应该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对时代的担当。
对文学前景的不同估量
随着时代价值观的变化和各种新媒体的兴盛,文学边缘化似乎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文学作品现在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似乎越来越小。但在中俄两国的社会进程中,文学都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用俄罗斯作家伊戈尔·沃尔金的话来说,文学曾是讨论国家重要问题的“场所”,文学具有无与伦比的容量。今昔的强烈对比,让两国作家都感受到,文学似乎很难再回到“中心现场”。
但是,中俄两国作家对文学的前景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作家邱华栋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很多作家、诗人分享了经济发展的益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大家的关注点又回到文学本身的精神价值。与此同时,人们追求金钱和财富,使得社会浮躁、人的精神空虚,这又给作家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家的价值和作用继续显现。目前,文学虽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击,比如新媒介的出现,但它也借着这些冲击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作家关键是要写出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而空前活跃的中国社会现实、丰富深邃的中国历史都在持续地给中国作家提供着写作资源。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作家遇到了文学生长的年代。
对于这个问题,伊戈尔·沃尔金却偏向于悲观。他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曾在他们的小说中描述了社会、人心的状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么多年过去,人们发现,他们所担忧的很多问题依然存在,他所期盼的美好未来也只存在于文学的幻想之中。在这个时代,文学既不能阻止灾难的来临,也无法改善道德的败坏,人们对于文学力量的坚定信念在慢慢动摇。因此,文学回归中心现场,或者说它作为民族精神主体的存在,已经是不可能了。而且在俄罗斯,作家得到的保障比较少,比如劳动法典中没有将作家这一职业列入保护范围,作品的电子版税和影视收获版税很少。因此,作家进行创作,很多时候只能出于一种喜爱和信念,怎样坚持、如何坚守成为很多俄罗斯作家都会考虑的问题。
在全球化语境中保持文学的差异性
在全球化时代,作家们意识到,要寻找到自己的文学之根,保持本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作家赵玫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群已经变得越来越彼此认同,进而越来越渺小。这种全球化的后果之一,就是当下写作的极端类型化与趋同性,这对于应该充满创造性的文学写作来说,无疑是致命的。这种过度的全球化,必将会消解文学本身的差异性,而这对于任何地域的文学来说,都将是不幸的。因此,作家必须回到自己的地域、自己的故乡,寻找到独属于自己的声音。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的生活环境一定为他的作品涂抹上地域的色彩。这种色彩无论对他的思考、写作,乃至表述方式,都会留下深深的印记。
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阿尔汉格尔斯基认为,俄罗斯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在不断借鉴西方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俄罗斯小说像是一个体裁旋涡,容纳了其他各种体裁,试图解释存在的法则。”因此,俄罗斯小说哪怕是从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出发,最后总会涉及宏大的历史、哲学、宗教问题。俄罗斯小说在坚守民族性的同时,也积极借用国外小说的叙述结构或艺术手法,用它来演绎民族性的内容。无论全球化进程怎样推进,俄罗斯小说总会自动地保持它的民族性。总体来说,俄罗斯小说形成了这样一种辩证的特性:越是具有民族性的,就是越具有世界性的;越具有世界性的,反过来,越具有民族性。
作家乔叶在发言中谈到,这些年我们总是说,中西文学是互相影响的,但实际上不得不承认,主要是我们学习西方。中国文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似乎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性,但这种特性还没有形成一种鲜明的范式,进而产生世界性的影响。这是中国作家应该努力追寻的方向之一。
变革时代的作家责任
在论坛上,俄罗斯作家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结合自己的一部小说谈到了当下年轻人的精神焦虑问题。在俄罗斯的传统中,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面临冲突的时候,就像保尔·柯察金所选择的那样,个人要让位于集体。但在她的小说中,新一代的年轻人却只顾个人的成功,完全置集体的利益于不顾,这让小说中的女作家感到非常惊讶。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说,就像小说中所描述的一样,俄罗斯的很多年轻人受到社会上流传的“成功神话”的冲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俄罗斯青年作家感到非常的焦虑,他们喜欢写处处不顺、走投无路的青春。他们是孤独的,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获得成功,而是因为没有普遍承认的、十分确定的价值观的支持。后现代主义的生存空间被剥夺了方向和中心,没有任何东西是具备自主价值的,青年人获得了自由,但与此同时却失去了方向。在很多俄罗斯青年作家的作品中,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当然他们也无法提供答案,但这体现了一份责任心。
实际上,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值得作家们去关注并发出自己的声音。作家李洱在论坛上分享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在他看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盟友的关系,而不是对手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而不是主仆的关系。作为一个作家,他愿意在任何时候为保护环境付出自己的努力。
在本次论坛上,尽管语言不同、观点各异,但两国作家通过交流加深了对彼此的理解,探讨了文学的责任与价值,体现了作家们对文学精神的坚守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