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我和几位作家一行到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日喀则支队帕里边防派出所体验生活。
我们到帕里边防派出所时,一名叫龙熙的小伙子其实不在,他休假回家了。
但他的照片张贴在派出所的“梦想墙”上,在众多人中引起我的注意——因为他的“民族”和他的“梦想”。
“穿青”,这个民族的名称如此好听,但目前还是56个民族之外的族群,只被称为“穿青人”。在居民身份证上,这个族群的人只能标以“汉族”或者“其他”,到今年的5月,“穿青”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居民身份证上。
入伍近6年的龙熙想当一名“像郑渊洁那样的作家,为孩子们的童年带去更多的乐趣”。按常理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有啥特别的理想,可常年工作、生活在海拔4360米以上雪域高原的边防派出所,在缺氧、寒冷,生活条件差、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他的这种简单而纯净的理想却显得严肃了起来。
帕里边防派出所1961年组建,期间多次更改建制。如今,这个派出所的人员既是边防武警又行使着公安干警的职责。身处藏区,辖区内不是很长的边防线上有14条路径通往境外,这使得他们维护祖国统一和边境安宁的工作尤其重要。同时,他们还要积极帮助藏族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帕里镇,老百姓都知道,有困难找派出所。2003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帕里派出所“模范边防派出所”荣誉称号。
卓木拉日峰下,每天早上,一批“90后”的男女官兵们在“80后”领导带领下,跑步、出操,他们来自天南地北,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有多位是藏族官兵,也有一些是从大学入伍和援藏的警官大学学员。如今他们在无法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改良小环境,建起了蔬菜大棚,还养宠物一般饲养了一群小鸡。来自山东的姑娘小王,从中国警官学院毕业后援藏,4年后她就要回内地。从到帕里的那天起,她就在军裤内加上了秋裤,她说,得穿4年秋裤呀。热情开朗的她要求自己适应环境,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她养的小狗“可可”成为了全所的宠物,只要一放开锁链,它就狂追小新兵索朗饲养的那一群鸡,让小个子兵索朗急得直跳。
所里近期建起了阅览室,但书籍不多。年轻的官兵们业余时间可以在阅览室读书,也可以在微信朋友圈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他们自娱自乐还拍了一部微电影,名为《蜕变》。
太阳下山,操场上热闹起来,官兵们在打篮球。墙壁上镌刻着的“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一行字极为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