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可以载国,可以立人

//m.zimplifyit.com 2014年10月22日07:22 赵 彤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系列谈

  而立之年以后,每当听到国歌响起,禁不住联想到抗战历史,也禁不住想起贾谊在《新书·审微》中,借用孔子口吻写下的那段话:“夫乐者所以载国,国者所以载君。彼乐亡而礼从之,礼亡而政从之,政亡而国从之,国亡而君从之。”此后400年,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写到“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艺于国之重,由此可见一斑。而这一观念延及后世,历久弥新。及至20世纪,约瑟夫·奈在其《软实力》一书中,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文化力纳入到国家力量的组成之中。

  2500年前,孔子教导他的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诲他的儿子“不学《诗》,无以言”。降及宋清,《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也因启迪童蒙、濡染大众之用而先后辑成。文艺于育人之重,因其“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能量,成为国家民族延续发展议事日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今,在应试教育之外,素质教育也成为国家与社会的共识。

  文艺可以载国,可以立人。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国歌不是本国音乐艺术的杰作,没有哪一个民族的童话不是襁褓中婴儿最初的启蒙教材,没有哪一个民族的建筑不显现对自然和人的思考……中华文明史、文化史、生活史是与编钟琴瑟、诗经楚辞、民歌谣谚、乐府汉赋、篆隶楷草、刻石雕像、李杜苏辛、工笔写意、俗讲演史、瓦肆勾栏血肉相连的,没有彼此。文艺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性格、气质、思维和兴衰荣辱,也给了我们自尊、自信、自觉和自省自强的精神滋养。

  一个民族整体文化精神的维系、传承与发展,需要文艺给予代有创新、代有成就的有力支撑。中华文艺的历史荣光,是代代成就汇聚而成的。告别商周秦汉,走过唐宋明清,我们曾跌入低谷,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前辈吟咏过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变奏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江山依旧,使命不同,在前仆后继之中,这片山河原野中诞生的文艺菁华和精神,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今天,当我们奋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程中时,奏响时代前进的号角,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是以载国和立人为传统的中华文艺在新时代承载的新使命。

  1949年的中国,接续着1894年的中国,接续着1894年之前的中国。65年过去,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探索,2014年的中国,不是1894年的晚清,不是1894年之前的历代王朝。今天,我们仍会感怀《关雎》的优美和《天问》的磅礴,仍会赞叹“夸父逐日”的想象和“女娲补天”的神奇,仍然会吟诵“会当凌绝顶”和“但愿人长久”的诗句,仍然感奋于《歌唱祖国》和《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旋律……

  在感怀和感奋之外,我们也渴望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为人民喜闻乐见、击节应和,响及当代世界文化之林的作品不断涌现。

  “后之视今,如今之视昔”。

  可以载国的文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记载历史光荣的作品,站在前人的肩头,面对壮阔的山河,当代中国文艺应该也必须让后世子孙,感受到21世纪中国的筋骨、道德和温度,体味到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祖国的步伐、气象和胸襟,触摸到人民的情怀、意志和理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达人之道,在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向上,才不会被阴影拘泥;向善,才能够义薄云天。王勃英年早逝,但其“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名句跨越了千年。范仲淹的诗句不可胜数,但数百年来为士农工商所共同吟咏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舒婷及其诗作的年代已经过去,但是如我一代至今激动于她的宣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3000年来,在我们的文艺史中,吟风弄月之作、搔首弄姿之作、无病呻吟之作、愤世嫉俗之作,不可谓不多,不可谓毫无文采,不可谓不得一时之赏,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艺术的考验、人民的选择而仍旧熠熠闪光的作品,无一不抒发向上向善的情怀,无一不昂扬着骨气、底气和正气的主旋律。

  可以立人的文艺,从来都是在众声喧哗中脱颖而出的,从来都是在人生的历练和对历史大势的把握中总结而来的,从来都不是从顾影自怜与自恋中生发、而是以忘我的精神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情怀中锤炼出来的。

  “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生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