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这让世界文坛更加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讲述中国故事,进而与世界文学对话,已渐渐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核心话题之一。10月24日至2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讲述中国与对话世界: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70多位作家评论家与会研讨。
在为期两天的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从莫言等当代作家的作品着手,深入探讨了在当今的时代语境中,中国作家应如何加强写作,用文学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现实、中国精神。大家认为,莫言的写作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但这种批判并不是时政性的,而是社会、人性层面的。对于当代作家来说,这种批判精神非常珍贵。一个作家必须要有自由的精神,要有与时流保持距离的坚持和勇气,进而在作品中寻找人性的善,批判人性的恶,体现新的时代价值。从艺术层面上看,莫言的小说兼具传统性、民间性、现代性。他的小说很好地处理了文学创作中历史与人文的关系,不仅体现了一个作家对于历史和记忆的理性思考,更表现了他的人文关怀,表现了他对于人性、人道的思考。此外,莫言的作品具有诡谲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往往来自生活之根。在莫言的文字中,各种不可思议都可以变得自然而然,这既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艺术提升,也是文学创作手法的最好体现。这些特征不仅成就了莫言的小说,让他的文字背后有声音、有灵魂,更为当代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的思考空间。
在论坛上,莫言谈到,“讲述中国”在当下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认真研究的问题。每一个作家都是有个性的,都有自己的一套讲故事的方法。讲故事有技巧、有立场,讲故事的人要有自己的思想,要用自己的良知来讲述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讲述我们的生活、讲述我们的人民。他认为,作家的创作要始终将关注点放在“人”身上,应该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把塑造人物当做最重要的目的,作者的一切思想都要通过人物的形象表现出来,通过人物的形象来感染读者。讲述中国是当代作家不容推卸的责任,讲述的方法因人而异,但是有一些立场是必须要坚持的。无论社会如何纷繁复杂,无论取得多大成绩,存在多大的问题,作为一个作家,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违背自己良知的立场来看待中国历史、中国现实。他说:“批评一个社会需要胆量,赞美一个社会也需要胆量,这个胆量的背后就是良知,就是你的良心。” (行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