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首都少数民族文学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京举行,20多位少数民族作家评论家结合自己的文学实践,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讲话的感受与体会。此次座谈会由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共同举办。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丹增、书记处书记白庚胜、名誉委员玛拉沁夫出席座谈会。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主持。
丹增谈到,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这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实际上,我们不能只是追求“量”而不注重“质”,而应该在作品中追求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对话。当前一些文艺作品淡化了理想、软化了信念、远离了崇高,出现了娱乐取代教育、技术取代艺术的现象。对于当前文艺界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对此有责任。 我们应该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扎扎实实做事情、认认真真搞创作。
玛拉沁夫说,文艺工作座谈会的举办,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文艺界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习总书记在会上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观点,我们要用心地听、细心地领会、真心地自省、一心地去践行。习总书记提醒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创作,并积极为出作品、出人才营造良好的氛围。
评论家包明德认为,少数民族文学让我国文学大花园更加绚烂多姿,并不断补充了文学持续发展的新元素。少数民族作家在创作中要感到自信、自豪,要重视本民族的生活现实,珍惜自己的生命体验。在学者降边嘉措看来,深深扎根于民族的土壤,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持亲密的联系,这是少数民族作家的优势,不能在创作中放弃。作家高深说,少数民族作家一方面固然要扎根本民族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要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用新的视角来认识、抒写自己的民族,只有这样才能够写得更深刻。
石一宁、杨盛龙、尹汉胤、郭雪波、景宜、肖惊鸿、鲍尔金娜、韩静慧等与会者也在座谈会上作了发言。大家表示,少数民族文学是传播中国价值、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是少数民族作家得天独厚、无比宝贵的创作资源,挖掘和表现民族历史文化,从民族历史文化中获得知识、养分和启迪,应当成为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自觉。同时,民族生活不断在发生变化,作家们要在快速变化中抓住那些本质性的东西,去抒写各族人民在这一过程中的精神飞跃、心灵震颤。此外,无论是什么民族的作家,要去抒写其他兄弟民族的生活时,要有一个正确言说和阐释的角度,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在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李霄明、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副主任冯秋子等也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