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掌声最值得骄傲!”

//m.zimplifyit.com 2014年12月31日07:34 周 玮

  “这里的掌声最值得骄傲!”

  ——文化部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综述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周玮)  从2014年12月初起,文化部9个直属院团和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文艺工作者陆续奔赴基层,深入革命老区、民族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深入乡镇社区、学校军营、工矿企业,积极开展慰问演出、艺术采风、结对帮扶等活动。

  在这次由中宣部、文化部等五部门开展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文化部直属艺术单位今明两年将安排100批次、超过3000人次陆续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活动。

  “当年为了唱演《红灯记》,我们到铁路部门体验学习,参观火车司机驾驶室,了解什么叫‘扳道岔’;为了排演《草原兄妹》,我们到内蒙古体验生活,跟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牧民干的活我都学着干,比如放羊、剪羊毛……艺术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才能创作出人民喜爱同时又有正能量的作品。”赴广西帮扶地方京剧院团的老艺术家刘长瑜的一番话,道出了参与此次实践活动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声。

  “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采风就像刚断了奶的孩子再去吸吮母亲的乳汁”

  聚焦农民工的国家话剧院新戏《长夜》剧组,12月8日在院长周予援的带领下,来到地铁7号线即将竣工的达官营站工地。主演刘威、陶虹深入垂直深度达数十米的施工现场,同建设者交流,询问工期、生活等细节,还为他们赠送了演出票。

  《长夜》是一出反映农民工生活的现实大戏。这段时间,剧组正在北京周边农民工聚集地进行排练,让农民工与演员有更多的交流互动,从而使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更为精彩。

  周予援说:“国家话剧院将继续关注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只有更多地接地气,深入人心,真真正正扎根人民,才能塑造好更有品质的角色,也才能推出更多更好的话剧作品。”

  实践的精彩是想象不出来的,生活的美好是杜撰不出来的。在深入基层一线的采风创作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12月9日,在陕西省绥德县满堂川乡,30位艺术家的到来让十里八村都热闹起来——

  “高兴得很!人家重视咱呢!”为大家演出丑场子的77岁民间老艺人王怀恩格外激动。丑场子是陕北秧歌的一种。每年当地的社火活动中,王怀恩都会与弟弟一起表演丑场子,但为北京的艺术家演出,甚至成为被学习的对象,这还是头一遭。

  12月8日至12日,文化部艺术家小分队来到陕西,开展采风学习与慰问演出。5天时间内,艺术家们先后赴榆林市绥德县三十里铺村、清涧县贺家沟村,延安市延川县刘家河村和延安市基层,与民间艺人充分交流,观摩了陕北说书、二人场子、陕北道情、伞头秧歌、陕北民歌、信天游、陕北琵琶书、陕北大秧歌等十余种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形式,可谓“过足了瘾”。

  同时,艺术家们还为老区百姓奉献了3场喜闻乐见、极具西北风情的精彩文艺演出,节目包括陕北民歌《赶牲灵》《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唢呐独奏《翻身道情》、相声《时尚评书》、陕西快板《中国好人颂》等。

  在农家场院里,一同表演;在土窑洞热炕头上,坐下唠嗑;在偏僻的山沟沟中,互动交流;在并不专业的舞台上,倾情献演。没有“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只有真正的“身入”、“心入”、“情入”,艺术家与当地群众建立起了深情厚谊与血肉联系。

  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从事基层文艺工作40多年的榆林市群艺馆馆长孟海平认为,艺术家们放下架子走到农村,向民间学习,这是真正的采风。“老实说,这样的活动老百姓尽管也会很忙活,但心里特别高兴,知道你心里装着我们。老百姓最讨厌的就是好高骛远,来的时候摆摆拉拉,走了之后人家就会骂你。”

  “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艺术家要把自己当作小学生,向生活学习,向当地的民间艺术家学习,向老百姓学习,学习他们的真情实感,改变我们以前那些浮躁的、虚荣的思想,真正从心底和老百姓心心相通,才能创作出受老百姓欢迎的作品。”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员宋德全深有感触。

  中央民族乐团作曲家赵东升此次不仅录下了多段民歌、道情的演唱,还获赠了好几本民间艺人整理的民歌谱集:“以前对陕北民间音乐的了解更多是书面上的和资料中的,不像这次能有机会面对面听到原汁原味的陕北风情。真心期盼这样的采风活动成为常态,因为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采风就像刚断了奶的孩子再去吸吮母亲的乳汁。”

  “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神,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价值所在”

  门头沟潭柘寺小学的学生都是来自大山里的孩子,三家店铁路小学92%的学生都是家庭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了让平日没有机会走进剧场的孩子们能够在家门口看到国家级剧院的精彩演出,12月8日,中国儿艺的舞美工作者驱车往返100多公里来到潭柘寺小学提前装台。

  9日一大早,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冒着严寒来到演出现场,用饱满的热情为两所学校500余名学生奉上了益智趣味儿童剧《小吉普·变变变》。孩子们在台下看得认真,感叹于“变变变”的神奇,感动于“小吉普”的勇敢,跟随着剧情激动地为“小吉普”加油鼓劲儿。孩子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演员们也带着剧中的道具“消防车”来到了孩子中间和大家亲密互动,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观察着道具,既兴奋又开心。三家店铁路小学三年级一个男孩说:“这是我第一次看这样的演出,我觉得‘小吉普’就像是我身边的好朋友,我要好好向他学习,遇到问题也要勇敢!”

  “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神,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价值所在。”演员赵宇说。

  《小吉普·变变变》不但为郊区的孩子们送去欢乐,还“开往”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来到特殊儿童身边,让孩子们感受艺术的魅力、社会的关爱。2015年1月4日至9日,还将走进冀中能源邯郸峰峰矿物局开展10场“温暖童心——优秀儿童剧走进冀中能源”公益演出,把“小吉普”的勇敢和快乐传递给那里的孩子们。

  12月13日、14日,中央民族乐团和贵州黔东南苖族侗族自治州歌舞团的100多位艺术家为深圳观众送去了富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歌舞剧《仰欧桑》。

  观众一大早就在深圳锦绣中华景区大门前排起长队入场,还有一些从香港、广州专程赶来的观众。他们是为了一睹民族管弦乐苗族歌舞剧《仰欧桑》的风采。

  由两团共同制作的这部歌舞剧,融合黔东南州苗族歌曲、舞蹈、乐器、服饰、习俗五大资源优势为一体,当中涵盖了十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今年9月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仰欧桑》在锦绣中华印象中国剧院连演4场,每场演出结束后观众都久久不愿离去,纷纷上台与演员合影留念。来自香港的设计师龚炯辉,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折服,他连续看了3场:“这部剧太感人,很好看,既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又非常贴近生活贴近民众。”

  “国家级院团‘种’下农民铜管乐队的‘春晚’梦想”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地处北京和平里,后院有一个小排练厅,直接对着居民小区。前不久,居民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天出入排练厅的全都是农民,还个个背着形状各异的乐器盒子。

  这十来位农民,是“追”到北京来培训的重庆市南岸区迎龙镇北斗村农民铜管乐队的成员。

  这要从20多天前说起。12月6日,国交乐队第一批艺术家代表来到基层联系点北斗村。艺术家和这里的农民乐队已建立了5年的师徒情谊,一见面就激动地拥抱,农民徒弟们抢着给师傅们背乐器,问长问短,国交老师们则拿出了从北京带来的“京城特色小吃”。

  排练开始,艺术家们立刻变得很严肃、很严格,每一下呼吸、每一个音符,都详细讲解,要求一丝不苟。当农民队员的演奏达不到要求的时候,艺术家们还忍不住发起火来,毫不客气地批评、指正,就像给自己北京的学生们上课一样严格。农民乐手也非常理解,当老师们道歉的时候,他们却说:“发火好,这说明对我们负责,严师出高徒!”

  国交艺术家们刚从北斗村回到北京没几天,就接到农民乐队的电话,提出要到国交来集中训练。于是就有了和平里居民看到的那惊奇的一幕。

  农民乐手们整整坐了一天一宿的火车来到北京,国交乐队派遣了铜管声部最有实力的教师,安排了满满当当的一周课程,还专门腾出了一个小排练厅,给农民乐队上课,以及供他们自己晚上练习。

  老师们教得很认真,从呼吸、用气,到指法、节奏、旋律,一点点地提高,一点点地讲解,老师们讲得口干舌燥,站得腰酸腿软,农民乐手们也演奏得非常辛劳,不少队员嘴唇都磨破了,针扎一样疼,但是大家都兴致勃勃,每堂课都要“拖堂”。

  回忆起5年前,国交建立基层联系点帮助组建北斗村农民铜管乐队时的种种,国交乐队队长田少明感慨不已:“当时觉得,农民和交响乐之间差距太大。想不到,这支农民乐队能有这样的进步。”

  的确,从一开始的“像驴叫”、不识谱,到后来能吹出调大齐奏,再到现在能表演铜管五重奏、成为活跃在十里八乡的文化明星,这支乐队带给人们太多惊喜。2014年元旦,在重庆市南岸区,这支农民铜管乐队登上了国交新年音乐会的舞台,媒体的镜头对准了那一双双粗糙开裂却紧握着金光闪闪的乐器的大手。

  5年前就参加乐队的张玉福现在很少去麻将馆了;43岁的周永淑说自己变得开朗了,家人也都爱上了音乐,家里唱歌跳舞欢声笑语不断。他们说:“国家级院团‘种’下了我们农民铜管乐队的梦想,我们的梦想就是上春晚!”

  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播撒文化种子的同时,艺术家们也收获了感动与满足,心灵受到洗礼。正如国交团长关峡所说:“我们到过很多世界顶级音乐殿堂,赢得过无数赞誉,但是这里的掌声最值得骄傲!”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