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家余光中的诗中,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表达的是漂泊异乡的游子对故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绵绵深情。“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乡愁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故土情结,一种浸入心灵的人文情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精神基因和情感依托。面对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当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城镇走向大都市,从乡土的宁静走向现代的喧嚣时,游子们可否还记得“土地的芳香”、懂得妈妈的“心肠”?日前,由中宣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正在央视国际频道播出。该片旨在唤起海内外华人记忆中的乡愁,凝聚亿万中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悟,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激发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自1月1日首播以来,该片引发了海内外众多观众的关注和热议。
中国现有村庄约60万个,其中古村落约有5000个,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界定为传统村落的有1561个。这些村落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有的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部分村落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记住乡愁》从中选取了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历时半年拍摄,采取纪实手法,实地走访,真实记录,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以“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训,寻找传统文化基因”为宗旨,围绕“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传统村落的千百年传承,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古今故事。可以说,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该片的一大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救困、见义勇为、孝老爱老等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该片始终贯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魂,突出了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优势和传承基因。拍摄的传统村落有体现中华耕读文化、弘扬敬畏之心的福建培田村;有秉持积善成德、孝道传家精神的江西白鹭村、安徽屏山村;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辽宁查干哈达村、湖南张谷英村;有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江苏明月湾村、黑龙江街津口村;有天道酬勤、宁静致远的湖南石堰坪村、浙江诸葛村……每集节目通过记录传统村落村民的发展状况和生活状况,展现了传统村落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乡土之物、深沉丰厚的文化积淀;同时,通过传承千百年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找寻、探索民族文化的精髓,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在民间的延续和发扬,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认为,乡愁是一种眷恋家乡的情感状态,是游子对故乡记忆的片段,它可以是一碗水、一杯酒,也可以是一朵云,是人们对故乡一生不曾割舍的情愫。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本来延续的根脉,传承几千年来深藏在文化基因中的家风祖训、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观众从这部片子中不仅可以看到传统村落的乡风、优美的风景和古朴的风情,还能看到悠久的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亮的因子。”黄坤明说。
《记住乡愁》的制作播出,也可以看作是对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影像化阐释。对于乡愁,生活于不同地理空间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生于乡村的人,乡愁会是农田、大山、溪流、祠堂,是那种挥之不去的田园情愫和和睦德善的血脉亲情。而对城里长大的人来说,乡愁虽然少了田园的宁静,但依旧有难以割舍的风土民俗、文化记忆和情感认同。无论人们对乡愁有多少种理解,对于每一位中国人,乡愁都是一个用心灵守护的精神家园,一种情感的归属、文化的根脉。故乡在哪里,中国人的根就在哪里。正如《记住乡愁》的文字统筹郭文斌所言:“人一旦没了故乡的概念,一切病相就要来了。现代人生活在城里,没有一个共同的地理凝聚力,房子常常换,漂泊感就来了,漂泊感带来无根感,无根感带来焦虑。不像古人,不管走多远,都心系故乡。”“记得住乡愁”就是要记住“根脉”,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福建培田村,800年的古村落,从明清时代,尊师重教就是村规民约的第一条款,正因为如此,才可能拥有如今年逾九旬的老妪书生,才可能在清末就建立女子学堂;安徽屏山村,明嘉靖年间,舒善天进京赶考,高中探花,衣锦还乡之际,发现相依为命的老母病倒家中,便弃官侍母,直至终年,孝道传统绵延至今;重庆四合村明清老街上,冯三姐的石板糍粑“烫手货不收烫手钱”,老秤匠廖明德凭良心做事,一生未做“缺斤少两”的秤,传统老字号店铺恪守着诚信赢天下的商业信条,以真诚之心,行善义之事……《记住乡愁》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段段历史的记忆,建构起一个个鲜活的文化坐标,这是对乡土风韵、桑梓情怀和历史传统的眷恋与凝望,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当代召唤和文化传承。该片让我们的古老文明“活”在当下,提醒当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之外,莫忘“生我养我”的那片精神文化的栖息地——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