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战”中走近科学

//m.zimplifyit.com 2015年01月23日07:06 吴 岩 刘 洋

  儿童时期阅读的书籍,对于人一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当那一双双幼小的眼睛,好奇地观察着这个处处充满陌生和新鲜感的世界时,这个世界也悄然地在他们的心中涂染上不同的色彩。而要让儿童对科学产生兴趣,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给他们一本图文并茂、富有趣味的科学童话书了。

  杨向红老师的《海底激战》就是这样一本书。

  拿到书之后,我很吃惊自己竟然能够一口气读完它。从文字上来说,它通俗流畅,没有那些艰涩复杂的词句,通篇口语化的叙述方式,自然拉近了与儿童的距离。比如:

  小燕朝着一只飞翔的蚱蜢俯冲下来。眼看蚱蜢就要被他捉住,这时蚱蜢一收翅膀,降落在草地上。小燕也紧跟着降落在草地上。就在这一刹那,蚱蜢不见了。小燕东张西望地找了好久,哪有蚱蜢的影子,遍地都是绿茵茵的野草。其实,蚱蜢就趴在小燕身边的草叶上,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心想:幸亏自己穿了一件与草一样颜色的衣服,不然就没命了。(《小燕受骗记》)

  从内容上来看,本书更是丰富多彩。我们时而随着主人公一起,畅游奇妙的蝴蝶世界(《花瓶里有个蝴蝶谷》),时而化身为一条会飞的蛇,到世界各地与各种奇异的蛇打交道(《思思尼漫游蛇世界》),或者在惊心动魄的海底激战中,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海底生物和它们的特点(《海底激战》)。

  对于儿童来说,认识这个世界各种各样的生物,正是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大关键。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孩子可以聚精会神地对着地上的毛毛虫看上几个小时。这些与人类截然不同的生物,它们的一举一动、一扑一跳,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那么妙不可言。从动植物的故事着手,儿童更容易进入情境,进而了解到关于那些奇妙生物的丰富知识。在这本书中,有相当大的部分,便是关于这些各式生物的故事,它们通常在主人公的一系列探险中自然地呈现出来,让小读者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经历各种新观念的熏陶。

  当然,书里涉及的科学知识绝不仅仅是这些关于动植物的博物学常识。我们在书里可以看到颇具凡尔纳色彩的月球童话《中秋节赏月》,关于光线散射的《天空的画》,描写水泥特点的《沙子、水和水泥》,介绍氢气性质的《红红、黄黄和绿绿》和放射性同位素辐射的《螺旋绿蝇覆灭记》等等。即使在这些故事中,作者也全部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让情节显得相当生动有趣。

  作为科学童话来说,其难点在于怎样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讲好一个故事。这本书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正是,其在故事的构造上,颇有不俗之处。以《会变来变去的少年》为例,故事的开始,主人公东东在地下室捡到了一根猴子毛,原来那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毛,得到它之后便可以像孙悟空一样七十二变。这个富有奇幻味道的开头非常有吸引力,读者会不由自主地读下去,看主人公接下来会干什么。果然,接下来东东便开始在“大圣毛”的帮助下,变化为各种动物,有了各种奇遇。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各种淘气的举动,比如变成一头狮子把其他人吓一跳,也有温情之举,比如东东变为一匹小马,带着瘫痪的小女孩去野外玩耍。当然,故事并没有在这一连串的变化中结束,在最后,另一个小朋友毛毛偷走了东东的“大圣毛”,于是故事又再次变得波澜起伏、悬念迭起了。

  最后,科学知识当然要和人文观念、教育意义结合在一起。可以注意到,在很多故事里,作者都嵌入了关于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的观念,比如《小土粒遇险记》《树精灵和花仙子》等。另外,《沙子、水和水泥》告诉小读者,“团结起来力量大”;《美丽的海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外表美的东西,心灵不一定美”;《小燕受骗记》告诫大家,学习千万不能骄傲自满。这些教益都内含于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中,因而更显得自然而易于接受。

  杨向红多年耕耘在儿童科学文艺领域,硕果累累。她早年曾经担任文学编辑和科普编辑,对科学通话情有独钟。这本优秀的科学童话中虽然也有一些还没有摆脱内容过于简单或说教痕迹,但它对孩子的吸引力并没有由此减少。相信本书一定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