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典电影3D重置不宜扎堆

//m.zimplifyit.com 2015年02月04日07:15 夏宁竹

  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成为有史以来制作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3D电影,也让国内观众真正地感受到了3D电影为我们带来的审美享受。该片预算超过5亿美元,成为电影史上预算最高的电影。2010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3D电影大奖”的评委会主席、日本导演清水崇评价道:“《阿凡达》比以往任何一部影片都更能展现3D技术在商业和艺术上的价值。”它是3D电影漫长进化史的关键转折点。紧接着,系列电影的投资规模亦越来越大,特效水准也随之大幅度提高。

  早在1962年,我国的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国内第一部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后来又陆续出现了《欢欢笑笑》《快乐的动物园》《靓女阿萍》《侠女十三妹》等立体电影。3D电影在国内大范围上映始于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观众真正体会到了近在咫尺的细微生物、呼啸而过的珍奇异兽、过山车般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100元的高昂票价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让该片在有限的80块3D银幕放映27周,票房达6700万元,平均每块银幕票房80万元。据统计,3D电影平均银幕票房数是普通影片的10倍,“卖一部电影的票房就收回了放映设备的投入”,堪称奇迹。中国3D电影市场一不留神成为全球第二,成长速度可谓一日千里。同时,一批优秀的影视、动画工作者也投入到了3D电影的制作,开创了国产3D电影的先河。只可惜国产3D电影还不成熟,一方面技术上不能真正与好莱坞的3D效果抗衡,另一方面急功近利的创作不伦不类,这使得电影拍摄完成进入市场后几乎石沉大海。

  新瓶装旧酒,中国电影2015年初扎堆3D化

  正如2010年业内专家对国产电影的预言,2015年初国内3D电影确实有扎堆趋势。作为基于科技发展而产生的艺术种类,电影的3D化也是一种对电影技术的革新。3D电影的上映不仅仅是为了吸引票房,而且是在展现一种全新的艺术效果,有着逼真的视觉感觉和体验。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告诉记者,现如今,美国的3D电影数量正在逐年收缩,而去年的国产3D电影上映数目达到了三四十部,不但有专为3D而生的新片上映,而且还有将上映过的2D版重置成3D版上映的现象。徐克《智取威虎山》与姜文《一步之遥》同样是生来就为3D电影,不仅票房有所差距,观众对它的口碑也有所不同。作为一开始就为成为3D电影而制作的艺术视觉效果,在各个方面都比2D重置3D的电影要更加和谐,更易为人所接受。

  新的电影技术的应用使得许多经典2D电影得以回到院线,重新以3D的表现形式与观众见面,新瓶装上了旧酒。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支持经典电影的3D重置,他指出,一些经典电影的回归是影像的再传播、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使错过电影第一次上映的人再走进电影院,成为电影的铁杆粉丝。2014年年末,周星驰导演的经典电影《大话西游》《功夫》重新搬上银幕,网友大呼:“我们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为了更加适应3D电影的表现手段,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一共剪了4个版本,即中国大陆上映的2D版本(以下简称2D版),美国上映的2D版本(以下简称美版),欧洲上映的2D版本(以下简称欧版)及2015年重新剪辑后上映的3D版(以下简称3D版),相比之下,3D版更加接近于欧版和美版,与2D版区别比较大。而王家卫的巧妙剪辑使得《一代宗师》重生,并且巧妙地摆脱了重新“圈钱”的嫌疑,而且吸取了2D版上映后的反馈,让3D版更加完美。

  但是,3D版《一代宗师》的成功使得许多人只看到了“炒冷饭”的利益,将以前的电影全部重新拿出来重置成3D版再上映,岂不是可以再赚一把钱?然而,有些电影却不适合做成3D的效果,盲目地跟风效仿只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只有那些动作性强,有特殊表达的镜头、特别刻画描写的镜头更适合用3D的效果来表现影片的内容,这一点在类型电影的表达之中尤为突出。

  内容与形式须平衡,技术终究要为内容服务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其发展伴随了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从电影诞生之日起其艺术手段就和科技息息相关,从黑白片到有声片到彩色片再到宽银幕直至3D电影,每一次的跃进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左右视觉分工的发现更是为3D电影的诞生奠定了科技基础。目前来说,中国的电影3D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一些经典的影片以合适的方式得以再传播也是市场需要。

  电影的视觉效果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而为大家所熟识,当一种艺术得以成为经典,其中心的艺术灵魂才真正起着作用,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平的内核才是一部艺术作品得以成功的关键。诚然,外在的表现形式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看电影的人首先会看到的是3D视觉效果,透过这个视觉效果才能真正探触到电影的内核,只有完美的形式和丰富内容的有机结合,才能使电影得以成为经典。盲目地追求外在表现而忽略精神内核,会导致艺术作品华而不实,略显空洞。3D艺术效果正是一种华丽的外在,能很大地满足人们的视觉期待,而电影作为一种新时代的艺术,虽被赋予了商品这一属性,这就要求影片在追求外在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作品的精神内容。

  周星告诉记者,自3D技术诞生之日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3D到底是猎奇还是表现影片的具体内容?人类的科学技术用十多年时间去探索3D视觉效果,实际上是为了最详细精妙地揭示对人们内心世界的探求,视觉效果对于揭示人们内心情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来说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它仅仅是视觉的炫耀,或忽略了2D以内容为主的表达方式,只是炫奇地去表现那些外在的壳,会让观众很容易看腻,再一方面就是,会让观众觉得看完之后了无所得,这样的现象是无法长期维持下去的。所以3D技术能否更好地表达对心灵的震撼和冲击,对影片的地位来说一定很重要,观众会在银幕前获得很好的感受。而3D电影很容易倾向于过分表现视觉效果而忽略2D影片通常突出的内容、情感、感染力,这会使观众感到很空虚。

  饶曙光也表示,当电影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更加趋于平衡之时,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电影的持续发展。电影实际上就是讲故事,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叙述一个故事,然而故事的内容不动听,再华丽的辞藻也会让人失望而归。所以,3D技术再华丽、再炫奇,也终究是要为影片的内容所服务,也是为了更能突出影片内容而存在的。

  中国3D电影的发展前景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法,3D电影在未来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甚至在3D电影的基础之上发展4D电影乃至更高技术手段的电影,使观众的精神生活添加更多的体验。观众会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去增加票房,从而更加刺激艺术技术的革新。中国的3D电影将会更加稳步地向前发展。然而,3D电影在未来却很难逐步取代2D电影,由于要适应电影院各个角度,观众在观看3D电影时需要佩戴3D眼镜,这给许多观众带来了不便。而且有许多的影片不需要冗余的3D技术来表现故事情节与作品的精神内涵。

  周星认为,中国的3D电影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我们要避免“伪3D电影”的出现。如果一部2D电影它的内容不值得去改成为3D电影,而是盲目跟风地改为3D电影,既浪费了人力财力,还会加快影响到观众对3D电影的感受。而且有些3D电影并不是适合所有的观众,有一部分观众表示在观看3D电影之后有身体不适的感觉,因为3D效果会放大某些细节、加重观众的心理感受和身体负担。另外,当一部不适合作为3D电影的3D电影出现在银幕上时,会使观众减低对3D电影的好感,同时也有跟风圈钱等嫌疑,影响电影的口碑。

  饶曙光认为,将经典影片重置成3D电影,首先需要把握良好的时机,能够再次将这部电影变为热点话题。其次,由于3D电影的票价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部分受众,所以要想让电影广泛地传播出去,还是要做一些公益性的活动,例如成立上午场、低票价的场次,及增设老年场来丰富电影的观众群体,这些提议在四川已经有试行,在成都也有公益电影院出现。最后,重置经典电影虽然有利于电影经典作品的再传播,但同时也要注重原创影片的发展,还要不断鼓励新的电影出现,丰富国产电影的样式与内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