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的当代情爱叙事

//m.zimplifyit.com 2015年05月11日07:17 江秀廷

  周志雄教授的《回眸百媚的样貌: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研究(1949-2011)》(以下简称《研究》)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以内在研究和外在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的深层内涵与艺术肌理,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之思与艺术构架进行了一番新的审视与思考,读来颇有意味。

  《研究》试图对比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与古代小说情爱叙事、现代小说情爱叙事以及外国优秀小说情爱叙事的差异,用叙事学、价值现象学、精神分析学、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学等方法对当代小说情爱叙事书写的深层意蕴、作家心态、叙事结构、创作主体的性别差异、影像的改编等进行分析探讨。作者思维开阔,对于现代诸种批评理论的熟稔使得《研究》能够多层次、多侧面地分析研究对象,将研究客体清晰、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内在的文学作品意蕴观照同其外在思想、社会的思考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使得《研究》既能通过望远镜看清历史的流脉,也能以显微镜走近作品的细部褶皱之中。在当代文学60多年的流变中,作者紧紧抓住了不同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现象和活动,并从中选取典型的并引起广泛影响的文本加以研究、评析。《研究》中指出,有的文学作品表现了单纯的人性美和人性丑,有的却表现出人性的复杂,不管哪一种表现方式,人性的书写都是极其重要的。“现在的问题不是文学要不要表现人性,而是文学如何表现人性,文学对人性的书写在哪个层面上实现了有深度的表达。”作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对人性的表现是不足的,很多情爱小说并没有达到深刻表现人性的高度。作者在《研究》中写道:“情爱是人性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情爱叙事都是人性的。通俗风情的情爱叙事如果在复制和模式化道路上滑行的话,那就不是丰富读者对人性的认识,而只能满足读者一种低能的感官享受。”很显然,作者坚守文学的审美立场,对文学叙事的深层内容有深入的评析。情爱叙事包蕴着丰富的人性信息和人性内容,这些不是简单地借助文学理论的工具所能把握的,它有必要调动作者全部的生命情感和审美感知,去触摸文本的体温才能把握细若微澜的人性情感。

  面对情爱叙事所架构的历史冲动,在文本的缝隙处,优秀作品总是难免溢出理性的历史规范,而这是情爱叙事研究所必需阐释的。即一面是脉络清晰的线索纹理,条分缕析的概念运用,另一面是捕捉作家在叙事之中逸出规范的层面。《研究》对此有很自觉的认识,《研究》中认为,十七年的情爱叙事是传统英雄美人模式的改写,遵循了“史传”传统而缺少“诗骚”的抒情精神。在这种整体性把握下,作者分析了那些故事夹缝里的情爱叙事的意义,即“使小说变得有趣、耐读、有人情味,也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真实”、“情爱叙事具有结构文本的作用,情爱事件穿行于大的历史事件之中,在结构上让文本变得紧凑、有悬念”、“实现了革命叙事与古典小说叙事、现代小说叙事的成功融合”。这些颇有新意的阐释,是作者细读文本的发现,体现了作者敏锐的艺术眼光。

  好的研究著作总是能在资料的梳理,文本的阅读分析中给我们以发现的思维火花,以强烈的辩证意识和价值反思意识给读者以启发。作者并没有将目光仅仅局限在单一的文学作品和现象本身,而是着眼于整个文学史,在对各个历史时期文学作品的比较过程中发现情爱文学创作的不足之处。例如他认为大部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没有明显的性别自觉,作品中的女性多是被符号化的,从来都是处于附庸地位。作品中的不平等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男女的不平等,只有在《红楼梦》这样的少数经典作品里才能看到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随着五四文学革命特别是新时期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越来越丰富,这是历史、文学的巨大进步。但是,作品中的性别书写仍然存在着明显问题:大部分女性作家擅长塑造女性,大部分男性作家习惯叙写男性,他们多依靠的是个体的性别经验,一旦涉及到异性,作家们只能凭借想象,而这种想象多带有性别偏见的盲视和隔阂。作者通过对张承志、路遥、王安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作品的分析,总结道:“面对写作主体的同性,作家写起来得心应手,并极力美化;而面对写作主体的异性,都有简单化倾向,在人格上被同性的光芒所遮掩”、“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不仅需要具备一个自身生理上的丰富性别心理,他(她)还应具备一个区别于自身生理的性别的心理世界。这也许是苛刻的,但却不是毫无意义的,这意味着一个作家只有超越自身性别经验才能写出更大含量的作品”。在谈及网络作家蔡智恒的创作惯性时,作者指出:“一个作家要改变自己是不容易的,需要沉着内敛、刻苦致思,更需要广泛的阅读和对中外优秀文学传统的融会贯通。”这些观点是自然而然得出的,是建立在一种综合的文化气度和高远的文学审美境界之上对作品的审视。

  《研究》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多维视野带来丰富而深刻的研究内容,作者将文学作品改编后的电影与小说中的情爱叙事进行对比分析,将网络小说中的情爱叙事结合新媒体的特点进行阐释,将情爱叙事对小说结构的影响进行抽样提炼,以哲学意识反观情爱叙事的深度,以文本修改阐释情爱叙事的历史境遇,以喧哗、繁复的交响乐类比小说叙事中的多重声音,以悲剧意识穿透情爱叙事对人生的诠释,等等,这些新视野的开拓,清晰地呈现了中国当代情爱叙事的艺术广度、深度及其不足。在开放的视野中,在对于理论的自觉运用和对理论本身的警惕之中,《研究》以独立的思考深化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