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启动“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

//m.zimplifyit.com 2016年05月16日06:59 李晓晨

中国作协启动“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宁夏西吉开讲第一课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西吉县在人们印象中常常与干旱、贫瘠联系在一起,然而,在中国的文学版图上,西吉却是一个重要而丰沛的存在,这里有无数视写作如生命的基层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这里是中国首个“文学之乡”所在地。行走在西吉,到处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文学挽救了我的生命”,“文学让我获得人的尊严”,“文学是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情”……文学照亮生活,在西吉得到最好的诠释。

  5月13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启动。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开讲第一课,为宁夏各地的基层作家、文学爱好者带来了长达3个小时的精彩一课。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李一鸣、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中华文学基金会秘书长李小慧,宁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毛录,宁夏文联主席郑歌平等参加活动。

  “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是中国作协2016年举办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让文学走进基层,引导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让文学真正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照亮生活与人心。

  文学如灯,照亮人性之美

  文学在各种喧嚣和嘈杂之中如灯光一般,照见现实,照亮人性之美。铁凝从自己的阅读和创作实践说起,谈及文学亘古不变的力量。回忆起青年时期乡村生活的历练,她至今都觉得是乡村接纳了她,改变了她,塑造了她。那些朴素的、原始的记忆今天依然生机勃勃,那些醇厚的活生生的感同身受构成了生活和文学永恒不变的底色,那里有一种对人生深沉的体贴,无论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作家笔下是如何残酷的故事,文学最终还是应该有力量去呼唤人类积极的美德。她说,文学是灯,或许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即使灯光如豆,若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打不倒的价值。

  这样的体悟与分享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它使现场观众开始思考自己的文学与生活体验。作家郭文斌说,全民公益大讲堂在西吉开讲很有意义,这展示了中国作协对宁夏文学、对基层作家的关注和重视。没有文学光芒照耀的生活是暗淡的、平面的、泡沫的、冰冷的、脆弱的,同时也是没有质感的、没有诗性的、缺乏温度的。文学不但是一个民族的气质,也是一个人的教养,通过它,我们得以体会生命的温柔、生活的温情,它是给生命取暖的火炉。它让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保持一颗向好之心。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乳汁,也是人类相互理解的空气。

  来自西吉县将台乡的康鹏飞14岁那年差点儿走上人生岔路,但现在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作家。旧书摊上一本《平凡的世界》改变了他。他说:“文学照亮了我的生活,当年正是读了三四遍《平凡的世界》,我才发现和书中的主人公相比,我的苦难和艰辛根本算不了什么,他们面对苦难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让我羞愧难当,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生活应该有新的开端。”

  西吉县回民中学的学生们挤在离讲台最近的地方聆听这一课。高一学生马玲觉得,听了铁凝读书的故事很有启发,她也曾在农村待过,也割麦子、读小说。她说:“我也想看铁凝老师读过的那些好书,多读书肯定会对人生有特殊的意义。”

  生活是不朽的,艺术不能抄近道

  文学照亮生活,照亮了人心深处那些被忽略的褶皱,与此同时,生活也照亮了文学,结实的生活为文学提供了丰厚的给养。铁凝结合自己创作《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作品的经历谈到,“生活是不朽的,艺术是不能抄近道的。”她写长篇小说《无雨之城》的经历令人印象深刻,那个找不到小说开头的她站在窗前向外望着,一个放学回家的小女孩儿快乐地踢着一只高跟鞋走进院子大门,这一幕激发了她的灵感。铁凝还以卡尔维诺、瓦格纳、汪曾祺等作家艺术家为例,强调只有真诚地面对时代、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才能写出生命的明亮的光芒,也写出困苦和焦虑,更写出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她说,生活是不朽的,灵感是笨拙的。当我们把全部的情感、智慧和敏锐的观察力,把对生活不知疲倦的热情,投入对人生世相的追问和对生命的诚实体察时,灵感才会不期而至。

  生活孕育并催生了灵感,灵感是对生活的回应。作家石舒清觉得,这是一种并生关系,更是一种因果关系。当我们从袋子里找不到几粒米,当我们撒出大网也捞不回几条鱼,当我们读完一部号称倾多年之功写出的长篇小说,依然寻不见一个真实的人物,依然感受不到生活本有的博大和分量时,灵感体现在哪里?在不朽的生活之上产生的灵感,即使是笨拙的,也会开出花来。

  大学生村官刘治军曾就读于中文系,眼下他在农村所经历的一切成为了他写作的素材。他说,全民公益大讲堂让他见到喜爱已久的作家,还能有机会交流与文学、写作有关的问题。大学生村官的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也改变了他许多观点和看法,以后如果可能,他愿意把这些变成小说、散文,他也希望能有更多作家来到“文学之乡”西吉,来这里播撒文学的种子。

  宁夏西吉中学教师赵炳庭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小说、散文,至今已有30多年。他说,这是一次难忘的听课经历,文学是生活的重要部分,读书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生活,要写出感人的作品是不可能的;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写作就是纸上谈兵,只有通过阅读积累,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写好。

  西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里,似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愿意和你谈几句文学。电力工人臧国平只读过初中,但这并不妨碍他写出了50多万字的作品。他说,生活是可以照亮文学的,自己写作时常会觉得没东西可写,可能是缺少观察。在他看来,读书和写作让他更加靠近自己的内心,文学是与宗教同样重要的信仰。

  文学照亮生活,生活照亮文学,这是一份珍贵的初心和明亮的愿望。在宁夏西吉,文学照亮了贫困、艰难、善良、真诚,使一个个普通个体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和难以言传的幸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