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从失恋哀歌到时代悲曲

//m.zimplifyit.com 2016年06月24日06:59 王树福

  20世纪俄罗斯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十月革命前后的风云际会中,以与众不同的诗歌探索和契合时代话语的长诗,成为白银时代俄罗斯诗坛一颗耀眼的明星。

  作为马雅可夫斯基的代表诗作,长诗《穿裤子的云》(原名《第十三个使徒》)高度的艺术技巧、深刻的思想意蕴和多样的话语内涵,即使今天以挑剔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从1914年初,诗人就开始从主题和技巧方面构思《穿裤子的云》:“我感觉到我有了技巧,能够掌握主题了……关于革命的主题,构思《穿裤子的云》。”长诗由一个抒情片段发展而来,与诗人的真实爱情体验和失恋经历密不可分。在长诗中,马雅可夫斯基以第一人称直陈其事的叙述策略,一方面增强了长诗的故事真实性和时代现实感,另一方面也方便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复杂氛围的营造。在第二版前言中,诗人对长诗进行了“纲领性”的说明:“《穿裤子的云》……我认为是当代艺术的基本思想。‘打倒你们的爱情’,‘打倒你们的艺术’,‘打倒你们的制度’,‘打倒你们的宗教’——这就是四部乐章的四个口号。”这一提纲挈领式的宣言,无疑点明了长诗的思想基调和时代特色。

  作为一部爱情长诗,《穿裤子的云》的情节基础是个人初恋的痛苦感受,男主人公“我”高大魁梧,性情温柔,勇敢坚决,英俊体贴,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所爱的女孩玛丽娅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离去。长诗基调并非描写爱情的美好,而是批判资本主义的丑陋,从“对爱情被庸俗化的抗议进一步发展为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否定,个人的悲剧与穷苦大众的悲剧结合起来”,由此形成情节架构和思想意蕴上的悖论张力,被视为马雅可夫斯基早期创作的纲领作品。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语体风格是要求性的,或慷慨激昂,或激情四射,或温柔缠绵,或典雅清新,充满强烈的情感和炽热的诉求,而非请求性的,舍弃了俄罗斯古典诗歌中的浪漫感伤情怀,抛弃了星星、月夜、花园、云朵、阁楼、云帆等传统意象。总体说来,马雅可夫斯基在十月革命前创作的总主题是抗议和孤独:抗议旧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反抗资本主义的肮脏和丑陋;诉说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倾诉情感的落寞和孤寂。

  《穿裤子的云》体现出未来主义诗歌的典型特色,把古旧词语和乡村俗语、优雅话语与粗俗俚语并置,大胆使用夸张、想象、比拟、隐喻等超现实艺术手法,体现出明显的对照式描写和悖论式特色。美国斯拉夫学者马克·斯洛宁在《苏维埃俄罗斯文学(1917—1977)》中指出:“在所有这些气势不凡的作品里,马雅可夫斯基使用了未来派的词藻、古怪和破碎的韵律、奇特的近似韵脚、半谐音、整枝式的排列和怪诞的标点法,而他的词汇也是夸张地使用俗语和粗话。叛逆和抒情的结合,近似野蛮的表达力与内心情感的敏感性结合而使他的诗歌具有高度的独创性。他在诗歌中,把悲剧式的爱情故事和对艺术、国家和宗教的否定糅合在一起。内心的自白紧跟着对社会状况的鞭笞。”

  就思想内容层面而言,《穿裤子的云》实质是马雅可夫斯基以个人情感为蓝本创作的一首从私人情感出发,探讨社会问题,呈现时代悲曲的社会-哲理性诗作。诗作描写了20岁奇伟英俊的诗人因恋人的离别而生发的爱恨情仇和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由此衍生出对社会现实和历史史实的激烈抨击。控诉资产阶级的罪恶,抨击封建制度的腐朽,成为作者创作思想的核心。年轻的诗人自称“穿裤子的云”,等待恋人玛丽娅的到来,然而,让诗人意想不到的是,恋人来到诗人面前诉说的却并非相思之情,而是分手之别,因为玛丽娅要嫁给有钱人。悲愤万分的诗人强烈否定虚假的爱情,批判有钱人的罪恶,抨击城市的物欲横流,向往美好的未来。“一九一六年/戴着革命的荆冠正在行进”,而诗人则是革命的先驱者,他愿意交出“血淋淋的灵魂”,引导众人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值得注意的是,《穿裤子的云》中的时间节点并非是线性逻辑直线发展,而是以心理逻辑曲线呈现,由此改变了时间变动的轨迹和方向,强调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控制和把握。如此一来,经由私人性的恋爱遭遇和失恋体验,作者成功地展示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表达了群体意识的觉醒和内心的愤怒。

  《穿裤子的云》在艺术形式上也别具匠心。诗作共分四章,每章长短不一,以情绪表达为结构核心。长诗根据渐次展开的原则来构建诗章,通过由浅入深的逻辑来抒发情感。被恋人抛弃后,诗人有一种遗世独立的孤独感和痛楚感。在个人情感体验和社会形势的双重作用下,诗人成为被遗弃的预言家,从爱情经历走向历史概括,从个体小我走向群体大众,从对艺术使命的思考走向对本质变革的信仰。由此,作为“第十三个使徒”,孤独的诗人融入下层民众,成为大众诗人和广场诗人,传播未来主义的思想,“在人民短视眼望不到的地方,/带领着饥饿的人群,/一九一六年/戴着革命的荆冠正在行进。//我在你们这里——就是它的先驱者,/哪里有痛苦,我便在哪里停下,/我在每一滴泪水上/都把自己钉上十字架”。随着牺牲思想的深化,长诗的悲剧色彩逐渐加深,形而上的因素使问题趋向复杂和多样,似乎在昭示着现实变革的迫切和精神复兴的保证。四个打倒口号并非长诗四部分各自独立的主题,而是贯穿作品的思想主旨。诗人采用重音诗律,诗行构成以重音音节数量为核心,大胆运用跳动不居、抑扬顿挫的音韵,使作品既有鲜明的音响效果和振聋发聩的气势;同时,大量使用呼语、请辞和感叹语,运用断行、移行、续行等楼梯诗形式,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宣言品性和论辩基调。

  马雅可夫斯基起步于未来主义的试验,得益于未来主义的革新,但他突破了未来主义的束缚,最终超越了未来主义的局限。他以其新颖的诗歌形式、奇特的韵律构拟、鲜明的音乐节奏、新奇的诗歌理念,极大革新了俄罗斯诗歌的发展,给20世纪苏维埃诗歌带来丰厚的文学养料,开一代诗歌风气之先。可以说,诗人之成就在于未来主义的大胆革新,诗人之悲剧亦在于未来主义的割裂传统,一如在《穿裤子的云》中,诗人走出个人失恋的愁肠哀苦,走入激烈变革的社会现实,走进时代脉搏的剧烈跳动之中,在呼喊出个人情感和未来主义的同时,也奏响着暴力革命和割裂传统的最强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