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书快递 >> 《戴面膜的女幽灵》

《戴面膜的女幽灵》

//m.zimplifyit.com 2012年11月07日14:35 作者:吕约
作者:吕约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7月
书号:9787562466192
定价:20.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诗人和批评家双重视域下的大众文化省察。作者以诗性智慧和思辨理性的双刃剑直逼当代文化无意识深部;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权力分析,以及犀利幽默的话语风格,更将女批评家的气质和性格发挥到极致。作者所论都市生活、消费时尚、性别文化等无不意深笔长,鞭辟入里。

  目录:

  总序

  第一辑 核武士与鸟叫

  老鼠的情书与狼的情书

  为“美”守灵的人

  女猎人耶利内克

  母猪女郎与香气扑鼻的猪圈

  齐达内撞出的窟窿

  电影中的自残

  天才与公民

  核武士,鸟类观察家与鸟叫

  第二辑 男性病与女幽灵

  偏头痛的中国男人

  洁癖的正当出路

  胡兰成:聪明男人的解脱法门

  在接吻中窒息的人

  口刁的中国名士

  帮闲大师应伯爵

  兄弟们,没有兄弟

  乡村成功者的演讲

  戴面膜的女幽灵

  亚当在天上,夏娃在地上

  乡村泼妇与城市泼妇

  女性的笑声

  第三辑 美丽新世界

  人与物

  残酷的书写

  PPT与老猫钓鱼

  时尚的权力

  时尚,身体与社会

  名牌的道德问题

  比基尼周年祭

  蝴蝶:从淑女到荡妇

  人工肉体

  北京:皇权与资本逻辑的赛跑

  大街上的眼睛家族

  喧闹的居室

  西部梦与吸氧焦虑

  大学乌托邦及其后遗症

  第四辑 激进的沉默

  激进的沉默

  虚无者的玩具

  写古诗还是写现代诗

  作为幽灵的女性写作

  诗歌与当代社会的语言问题

  无政府语言的奇迹

  不真实的美妙事物

  “这也许就是爱情”

  为亡灵指路

  第五辑 文学与城市

  圣兽与怪兽之城

  北京的“声音”

  序言:

  批评丛书“刀锋文丛”,是一套主要针对当下中国文化现象(包括文学、大众文化、影视、音像、传播媒介等)进行批评的丛书,作者为备领域的学者和新锐批评家,他们都受过良好的人文教育,学有所专,在批评技术上训练有素,以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取胜,并力图借此实现批评的独立价值。他们对其批评对象,不做一般意义上的“解剖学分析”,而是更加关注作为批评对象的符号系统如何潜入当代文化,以及潜入过程中产生的怪异踪迹。

  对于文化批评而言,其批评对象是一个巨大的疑问。文献意义上的传统符号体系与文化商品意义上的新符号体系,早已在全新的传播媒介中胜利会师,并拉帮结伙地向人示威。它们在街道上招摇过市。在电视节目中口水四溅,在策展会上沐猴而冠,在各种叙事建构中钻头觅缝。通过对其他文化DNA的吸纳和重组,它们已经具备了高度的变异能力,是一种可怕的文化

  “异形”。它们以新的宿主为掩体,摧毁传统意义上的解剖学和阐释学。要将它们从新媒介这个宿主之中剥离出来,使之原形毕露,是文化批评的重要任务。

  因此,作为“微观意识形态”的一根敏感的神经,文化批评不再是书斋里的解剖学,批评者也不再是历史的建筑师和形而上学的幻想家,更不是神话和象征的合谋者。他们应该是文化相面师,是经验分析的数学家,是新的(或者其他文化现象)的话,就是要将研究对象转化为公共领域的话题。成为公共领域话语批判的对象。

  有学者将文化批评的特点总结为:一、注重当代文化而不是历史经典;二、注重大众文化而不是精英文化;三、注重边缘文化和亚文化群体(比如女性文化、少数族裔文化、青少年文化、打工族文化等)而不是主流文化;四、注重文化与社会密切的互动关系,而不是封闭的、象牙塔式的、静态的分析研究;五、提倡跨学科超学科的、综合思维的研究方法。…我认为这个总结比较全面。它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当代的、大众的、边缘的、动态的、综台的。换一个说法,作为传统文学的“文学‘生”,已经像碎片一样消散在另一个新主流文化(市场和消费)之中,文化批评就是要在这种新的文化语境之中重新发现“文学性”,在“现代‘生”中寻找那些“可以挽回的部分”,在市场的垃圾堆里寻找“文学性”的碎片。

  我们知道,在20世纪80年代也有过所谓的“文化热”,但与这里所说的“文化批评”关系并不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翻译了大量的“文化批评”理论著作。但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文化批评,还正在探索的途中。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没有自己的文化理论,所有文化批评的方法,都是“拿来”的外国货。一些概念是否适用于我们的文化批评,需要甄别;文化批评中对中国经验的把握。需要探索和实验。这些都需要通过长期的批评实践来解决。中国问题的复杂‘生还在于,它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传统符号作为历史经典的出场,往往成为常态。我们的文化批评,还面临着对历史符号进行解码的艰巨任务。无论理论还是方法,都应该从写作实践中来。我们不要被那些貌似严密的仿西化理论吓住。我们应该对批评写作的中国化实践表示敬意,哪怕它的创造是点滴的!

  我大致从2000年前后开始文化批评的探索性写作,2003年完成第一本显得幼稚的文集《文化的病症》。在2004~:开始筹备文化批评丛书“刀锋文丛”的出皈事宜。第一辑于2005'年出版。收入了朱大可等人的文集。第二辑于2006~E出版,收入了陈晓明等人的文集。由于出版社改制,丛书原责任编辑调离,“刀锋文丛”出了两辑就停下来了,我感到非常遗憾。这一次有缘与重庆大学出皈社合作使“刀锋文丛”重获新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第三辑“刀锋文丛”不是没有遗憾,但总的来说基本符合我的设想。 期待更多朋友的加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