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书快递 >> 《春分之后》

《春分之后》

//m.zimplifyit.com 2013年01月10日11:03 作者:[日]夏目漱石 译者:赵德远
作者:[日]夏目漱石 译者:赵德远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书号:978-7-5327-5871-5/I.3475
定价:32元

 

  内容简介:

  《春分之后》是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1912年1月至4月在《朝日新闻》连载,后结集成书,描写了刚毕业的敬太郎为就职东奔西走,后在友人须永的帮助下获得职位,因此与须永、须永的舅舅、表妹千代子熟识,旁观了自我意识强烈、以哲学家自诩的须永与热情天真的表妹千代子的恋爱烦恼。描写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知识界的状态和知识分子的困惑彷徨。

  日本文学巨匠夏目漱石的作品有"前期三部曲"和"后期三部曲"之说,《春分之后》则是其"后期三部曲"的第一部,是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生涯的一大转折点。

  首先,《春分之后》是写于经历修善寺大患的生死考验之后的第一部作品,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的人生观和生死观;其次,在创作手法上,首次尝试使用了将诸多短篇连缀成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手法,在创作态度上,实现了由作者本位到读者本位的转变;再次,在创作内容上,实现了由前期对社会的批评到后期探寻人性内部的转变。

  《春分之后》这部作品在内容的整合性上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夏目漱石通过敬太郎的目光,以须永和千代子的恋爱问题为主线,刻画了一个自我意识过剩、对理性产生怀疑并为之苦恼的须永这一人物形象,而且将自己的不幸人生以及处世态度融入其中。因此对须永这个典型人物形象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对理解该作品乃至夏目漱石的其他作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对他关系的角度,论述了受理性束缚、痛苦烦闷的须永形象。通过分析血统中与母亲潜在的竞争、与千代子理性的爱,以及与同属"高等游民"的松本、敬太郎的比较,探明了须永的生命本质在于对理性的怀疑。须永在理性的魔咒下,迷失在血统的迷宫中,对他人失去了信任,进而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沦为理性的俘虏,陷入痛苦、烦闷的人生深渊。

  作者简介:

  夏目潄石(1867—1916),本名金之助,日本近代小说家、评论家、英文学者,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极高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与森鸥外并称日本两大文豪。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风气之先。他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以他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给后来的作家以深刻的启迪。

  夏目漱石的创作受到当时西洋文明的影响,把日本国民生活的精神空白这一现象作为知识阶级的伦理问题清楚地再现出来。这种文化的压迫感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而最根本的被害者就是知识分子本身,在他们生的欲望无限扩大的同时,却丧失了内部的伦理基准,把自我的意识陷入奴役的境界,让从世界文明中得到的自由平等的意识远离自己的幸福。

  夏目漱石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我是猫》、《哥儿》、《虞美人草》、《三四郎》、《后来的事》、《门》、《行人》、《心》、《明暗》,及作品集《漾虚集》、《梦十夜》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