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书快递 >> 《渡情》

《渡情》

//m.zimplifyit.com 2013年04月11日11:36 作者:刘远江

  作者简介:

  刘远江,原名刘远芳。1974年生于福建长汀,客家人,现居北京。字立说,号汀府学人。著名作家、思想家、书法家。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文学创作专业。曾任cctv-2《中国市场信息》栏目编导、国家发改委《中国改革报》社理事会副秘书长。现为中央电视台经营类节目制片主任、中国朴素世界网总编辑。

  从事媒体工作十几年来,刘远江写尽苍生,阅人无数,采写过数千位中外优秀企业家及社会各界名流奇士,已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改革报》《中国企业报》等中央级媒体发表逾百万字报告文学、散文、随笔等,海内外各路强势媒体多有转载。自觉推崇文人必须具备忠于历史和人民的崇高写作良知,始终践行为人类文明进步而写作的终极创作原则与精神,着意倡导“创造文明”的价值重在赋予万物以灵魂。著有《渡情山》《色空轮回》《京城客女》《倒戈》《爱由哲生》《户籍壁垒》等长篇小说。曾获多项文学奖。睿智提出“朴素思想提速世界发展进程,朴素文化重塑人类道德灵魂”的观点。再者,他的文人书法,风格独具,师法自然,尤擅行草,极力尊崇藉书法解读世间百态,致力于经世致用的深度审美美学,因而线条间真情流淌,充盈着极致思想张力与人文美感。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国际书画展,并获奖,广为海内外各界人士收藏。

  内容介绍:

  故事以情绪的渲染和情节之跌宕恢弘铺陈开去,以独特的视角和绝佳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刘耕耘近三十年来厚重奇特的人生经历和浩瀚惊艳的情感体验。最终,在机缘巧合的情境下,事业与情感的激烈碰撞和裂变,使他顿悟了人生,通透了情感,放下了爱情,进而解放了爱情。他以一位记者的责任、作家的良知、书法家的沉静和演讲家的激情,将自己的传奇经历著书立说,博爱天下,普渡众生,浓情奉献给寄望走向高品味人生及收获幸福爱情的人们,为人类的终极生活幸福铺就了一条光明之途,使得《渡情》成为像美好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的人类灵魂必需品!

  《渡情》的主人公刘耕耘同样对十数年来“藕断丝连”的初恋女友情有独钟,尽管身边痴情涌动且不乏出色女人,但他却坚守纯粹的爱情高地,即便是像付雪红那样对他恩重情深的女人也未能撼动他坎坷的情路,及至他的人生遭遇了重大挫折后,才从无情处显现他的多情与真情!

  故事以情绪的渲染和情节之跌宕恢弘铺陈开去,以独特的视角和绝佳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刘耕耘近三十年来厚重奇特的人生经历和浩瀚惊艳的情感体验。最终,在机缘巧合的情境下,事业与情感的激烈碰撞和裂变,使他顿悟了人生,通透了情感,放下了爱情,进而解放了爱情。他以一位记者的责任、作家的良知、书法家的沉静和演讲家的激情,将自己的传奇经历著书立说,博爱天下,普渡众生,浓情奉献给寄望走向高品味人生及收获幸福爱情的人们,为人类的终极生活幸福铺就了一条光明之途,使得《渡情山》成为像美好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的人类灵魂必需品!

  目录:

  首部洞悉人类爱情幸福的文学巨著   (自序)   / 1

  一 初恋情结 / 1

  二 真爱不言 / 8

  三 缘聚情来 / 10

  四 俘获爱情 / 14

  五 横生枝节 / 26

  六 不识爱语 / 29

  七 劳燕分飞 / 33

  八 不败而败 / 35

  九 柳暗花明 / 38

  十 因名结缘 / 41

  十一 巧遇故知 / 58

  十二 祸起红颜 / 62

  十三 生死遭遇 / 64

  十四 否极泰来 / 77

  十五 误打误撞 / 93

  十六 文理兼修 / 99

  十七 无心插柳 / 112

  十八 千里奔丧 / 120

  十九 精神储备 / 123

  二十 树倒人散 / 125

  二十一 为情而往 / 138

  二十二 如鱼得水 / 151

  二十三 心力交瘁 / 167

  二十四 直击黑窝 / 171

  二十五 再续前缘 / 192

  二十六 百姓疾苦 / 206

  二十七 往事如昨 / 219

  二十八 悲情少年 / 244

  二十九 邪不压正 / 256

  三十  偷尝禁果 / 258

  三十一 敲山震虎 / 260

  三十二 捷报频传 / 264

  三十三 人生喜乐 / 274

  三十四 生命无常 / 292

  三十五 改旗易帜 / 313

  三十六 奇巧人生 / 333

  三十七 通透情感 / 347

  三十八 解放爱情 / 352

  后记  文道 书道与人道 / 364

  正文开篇5000字左右:  

  一

  初恋情结

  已为人妻的夏谷,心情从来都是和容貌一样美丽绽放的,因为她的身体不容许她不这样做。可这些天风云突变,她容貌打烊心情暴跌,几乎不敢相信自己会遭遇天下男女最难面对的“情感背叛”问题,以为这些事情只有传闻中的娱乐圈那些寡廉鲜耻的男男女女们才能干得出来的。这彻底击碎了她原先的冷傲与矜持,仿佛脖子上挂着的完美无瑕的珍珠忽然散落一地,然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爱之物被一群她所厌恶的人哄抢一空。

  夏谷不曾想过自己的情感会遭此“变故”,她清晰地记得三年前的8月8日8时他们参加完888对空前盛大的奥运集体婚礼后于当晚发生的情形,那时丈夫刘耕耘酒醉沉沉睡去了,而她则正襟危坐地对着镜中靓丽的自己说,夏谷啊夏谷,你的爱情这下该知足了吧,丈夫一表人才表里如一,在情感方面是个连原罪意识都不可能产生的真正的正人君子,他在她心里,一直顶天立地无人能及。

  如今,她直恨当年的自己着实是乌鸦嘴。她崩溃地想,要是当年自己不那样说,或许这一致命的情感劫难也就不会落到自己身上了。

  于是她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是潜在威胁和祸害。因为她丈夫刘耕耘先生,是她反复比较了身边的许多男人后才相中的,可谓万里挑一,而且他出众的文化水准和思想素质,从来都让她既踏实又放心。万万想不到,就连这样的男人也会“出问题”,这令夏谷无比失望和痛苦,她不禁心里无数次悲愤地仰天骂道:“难道天底下的好男人全都死光光了?”这样和着血泪的叩问,有时,问到她自己泪流满面伤心欲绝。此后,原本爱笑,被人赞为拥有婴儿般可爱笑容的夏谷,不复有往日迷人的笑脸,脸上忽然笼罩着的寒霜,宛如雪域高原的终年积雪难以被单薄的阳光融化一样。

  此后,从不上网的夏谷变得爱上网了,她觉得都说现在的互联网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自己兴许能从网上得到高人指点,从而解开爱情困局也未可定。令她难以置信的是,她很快就遇到了一位非常了解她情感世界的网友,这使她对生活重燃希望,她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对方,她对他无所不谈,他对她有求必应,她通过网络征求他的意见:前段时间,我和我的初恋男友见面了,以前同学时他就对我挺好,现在还是一如从前,他还动情地为我唱了几首思念的情歌,但我们都已有家室,而且当时我觉着和丈夫的婚姻感情很好很牢固,所以没想和他往深里发展。可现在不一样了,我丈夫“背叛”了我,你说,接下来我该怎么和初恋男友交往?她的网友显得很平静,说,这事一言难尽,但所幸你找对了人。我花了近20年时间即将完成一部长篇爱情小说,我将把它送给你欣赏阅读,我确信,你读后所有的情结都将悉数解开。通过这些天的交往和了解,夏谷信服了,她现在相信他胜过自己的丈夫。但夏谷提了个小小的要求,说你到时能不能亲自把书送给我,一来我可以当面感谢你给予我的宝贵支持;二来你也可以当面点拨点拨我,常言说闻名不如见面嘛。未料对方立马回复说,由于工作关系,现在条件还不允许,但我可以先把书稿发给你,等你看完后,或许我们见面才有实质意义。夏谷想,既然“恩人”如此说,自然有他的道理,于是致歉说,那就有劳你写成后把书稿发给我,我一定好好拜读大作,不信等见面时你可以当面考考我。网友说,不用了,不要把它看成是我给你布置的作业,我也从你的经历中得到启发,应该说这是我们共同的造化,完全可以惠及更多人。

  无独有偶,她的丈夫正是因“初恋情人”,才使他们的婚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只是她尚不知个中原委而已,而且她还有所不知的是,她的丈夫刘耕耘因此打通了爱情的“任督二脉”,正试图帮助她走出“婚姻失败”的阴影,只是她尚蒙在鼓里罢了。

  据刘耕耘多年来的调研和总结,类似于他们夫妻间的婚姻问题的家庭还有很多,可以说非常普遍。由此可见,世人皆为情所驱,苦乐无常,尤其深受来无踪去无影的初恋情感的困扰与折磨,欲罢不能,欲爱无门。

  因此,迄今以解放人类爱情为己任的绝无仅有的解放爱情宗师刘耕耘作家终于可以断定,情海才是世人真正的绝望之海!亦是毋庸置疑人人必经的希望之途!正所谓不破不立、亦破亦立、全破全立!

  从这往后,刘耕耘在面对公众演讲时这样介绍自己的人类爱情地位:遍尝百情的刘耕耘,有过浩瀚的情感体验,最有资格为天下爱情崛起现身说法;觉知觉悟的刘耕耘,最具爱情变革话语权。因为刘耕耘不仅参悟了天下爱情,也曾深陷其中,深受其累,但甘苦自知的刘耕耘,却用自己韧性扼守了二十年的纯洁情感做了一篇绝世文章,苦了自己,伤了自己,丰富了自己,乃至超越了自己后,却有幸让天下人鉴赏着他的最美爱情故事,并以其超拔古今的爱情思想,倾情培育更多爱情传奇故事。刘耕耘还说,之所以要这样说,一方面是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地说了实话;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受众常怀敬畏之心、虔诚戒惧之意,才会有思想的共鸣和真理的收获,从而斩获幸福爱情,成就美满人生,这也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共同夙愿。

  如今,解放爱情宗师刘耕耘的横空出世,终于可以让他们夙愿得偿!

  可以想见,在这个世界上,不乏像顿悟爱情之前的刘耕耘那样拥有根深蒂固初恋情怀的人,但并非人人都能从中淬炼出真知灼见。曾经的刘耕耘,对于初恋爱情的依恋之深及城府之深,实属世间罕见。其实细细思量,却也常见。之所以如此,皆因世人各自的性格、才情、历练和智慧等综合素养迥异使然。刘耕耘的综合素养自然居于众人之上,其襟怀宛若一潭波澜不兴的深水湾,不同的石子扔进去都发出一样的声响,尽管难辨深浅,但感意味深长。

  刘耕耘的面相长得善,善得即便干了坏事也不像是个坏人。因此熟识的人和见过的人,都说他是个老实人。加之道行极深,喜怒不形于色,能屈能伸,善解人意,因而他与人为善忠厚笃实的公众形象,也就更其深入人心了。

  但印象归印象,刘耕耘身边的人对他的看法却见仁见智:刘耕耘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常夸赞他在面相上占尽先机,说给人第一印象好的人,容易取得客户的信任和尊重,回旋余地更大,因而他们的合作默契长久互补性强;而刘耕耘的竞争对手则藐视说,他刘耕耘行事不够硬气,而且书生气太浓,作为竞争对手,他不足为虑。不幸的是,说者时常成为刘耕耘的手下败将;喜欢刘耕耘的女人们,却因他过于拘泥原则,而无法和他亲近,嫌他为人太过实诚,斥他像草木般无情,性格冰冷似铁,以致不易相处,可令她们愤怒的是,别的女人却完全无视她们的感受,对刘耕耘的人格魅力夸赞有加;至于刘耕耘的老婆夏谷,更是一度自信地认为,丈夫生性重情重义,除了自己老婆之外,对别的女人向来目不斜视心无妄念,为人忠诚高尚,与圣人无异,所以不管他去了哪儿,都一百个放心。可令她晴天霹雳的那天不期而遇了,丈夫原来心里面仍在挂念着另一个女人,从不露蛛丝马迹的丈夫,原来也是个“普通”的男人,如此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觉得不可接受万念俱灰……

  但大师毕竟是大师,同样面对失败,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刘耕耘从失误中彻悟了爱情,仅信手出了一招,便把老婆无厘头的心结化解得了无踪影,并在日后成为他事业上无怨无悔的贤内助。

  社会上的这些看法部分落到了刘耕耘耳里,他对人家的评价不予置评。一方面,他觉得任何人在不对他人构成毁谤的前提下,都有评价别人的自由,无可非议;另一方面,他又一针见血地认为,常人所谓的评价往往是自以为是的表现,绝大多数人连自己都不认识,又何必苦苦去认识别人?对于平凡的人们来说,只有先认识了自己,才有余力去认识别人,然后做出由己及人的理智评判,处事才能皆大欢喜。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的就是这意思。确切说,人只有当你自己活明白了,人生通透了,才可能拥有可以认知别人的智慧人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否则,难免出错,严重的还有可能铸成大错,终生追悔莫及!

  说到刘耕耘的为人,倒是一个和他无任何利益冲突的朋友,做出了较为接近事实的评价。在一次和刘耕耘推心置腹的畅谈过后,他极尽坦诚说,作为一位历尽苦难且感情丰沛的作家,你不可能不多情;身为一位疾恶如仇的新闻记者,你不可能不正直;作为一位拥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家,你不可能不深刻;尊为一位深具革新色彩的教育家,你不可能不高尚;贵为一位敢于担当的真男人,你的行事风格不可能不硬气;博为一位深沉似海、以人类进步幸福为己任的演讲家,你的人生不可能不豁达!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天下人都不甚了解你,而你却对天下人了如指掌。刘耕耘闻言,先是大吃一惊,而后会心地哈哈大笑,遂把他引为知己,最终成为无所不谈的诤友。

  因此,刘耕耘自有属于刘耕耘的烦恼和快乐。不过,他的阅人智慧助他通透顿悟了人生百态,刘耕耘不愧是位对人类非常了解的可敬智者!他曾说,阅人无数,必先从“阅己”开始。否则,你永远不可能拥有“识人”的智慧。他还曾发出过惊人之语,说普天下人的爱情,大多都是不幸福的。而剩下那部分人的幸福,则是自诩的幸福,为着掩人耳目。正因如此,刘耕耘早在初恋之后,就在着手研究人类爱情的本质与真相,就想写一部以诠释人类终极爱情为价值取向的自传体小说,借高洁思想,续写人间佳话,好为天下人指引真正的情感幸福之路。可由于当时未能破译人类爱情的幸福根源,他只好被迫搁笔,用心酝酿再次动笔的机会。为写好这个神奇恢弘的爱情故事,他耗时近二十年全力追踪自己及相关人员的情感历程,有意让自己像一个普通人那样,不畏“情途”,尽情体验感悟爱情赠予的酸甜苦辣,从而为情路受阻的人们指点迷津,以便远离缺憾,重享爱之欢愉。

  在这期间,初恋的折磨,是最令他刻骨铭心的。刘耕耘以为,严格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拥有初恋,都有对美好爱情的想往,只是各自的情路不同罢了。他敏锐地觉得,初恋可以是痴情相望的一双眼神,亦可是心仪已久的一组微笑,抑或心照不宣温暖的只言片语,或是明里暗里流露出的相互好感……毋庸置疑,先入为主的初恋情感是上天留给人类的最大谜题,很少有人能够正确完美地破译,这擦亮了刘耕耘的爱情智慧。

  二十年来,初恋情人的倩影,似乎从未离开过刘耕耘的脑海。这种超越一切的情感魔力,有时会带来温暖和感动,有时更会带来无尽的惆怅与绝望,如不进行有效干预,将大大降低人类对于爱情体认的幸福度。刘耕耘对此深有体会。当刘耕耘还没有结婚时,当他自感混得还不错时,曾多次回老家去找寻过初恋情人,无奈她家早已搬离,根本无从找起,只好作罢。不可思议的是,当他对初恋基本不抱希望的时候,魂牵梦萦的初恋情人却在京城与他不期而遇,遭遇了“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侣自是不愿再分离,他们很快喜结连理。不幸天妒良缘,他们结婚没几天便意外惨遭车祸,致爱妻永远离他而去。待他再婚后,他依然不死心,每年携妻回老家过年时,仍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定要想方设法支开现任老婆,然后独自到初恋情人——前妻——原先的家门口转转,一直以来,确切说是自从她意外车祸身亡后,他内心更愿意相信初恋情人和他的结合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境,其实她自从搬离后就再没有回来过,但不能排除将来的某一天她会突然回来。因此他固执地认为,只要来到她家门口,她随时都有可能现身,然后赏赐给双方一个超乎寻常的巨大惊喜!

  可预想中的“奇迹”从未出现,现实冰冷得令人厌恶。每次“铩羽而归”后,当他面对老婆一脸的从容和淡定时,身为人夫,心中的愧意可想而知,而最为不幸的是,终有一年,他给出的理由实在站不住脚了,这,原本子虚乌有不具杀伤力的事情,却因不便启齿,先是对夫妻感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发展到后来,双方陷入冷战,误会愈陷愈深,因情感非理性对抗差点让婚姻解体。

  正是这次“似有实无”的情变使得刘耕耘真正读懂了爱情秘语,他睿智地引领妻子走出了世界上最难以逾越的情感信任危机。刘耕耘觉得,要想破译爱情,人们最应该先放下的是初恋,然后才是爱情。而当一个人真正破译爱情后,才有可能发乎情止于礼地去鉴赏爱情,并因此沉淀为性格时,才称得上是悟透了爱情的真谛,才算识得了爱情的本色,才有资本在爱情的天地自由翻飞、蹁跹翱翔。唯有如此,人们所构筑的爱情世界,方能通达幸福之大境界!

  刘耕耘的初恋情人叫俞天香,二十年的光阴流转,她在他心目中,无论死生,依然一如当年纯美深情的模样,一丁点都没有改变,如此超越时空的驻颜术,是迄今任何现代高科技都无法企及的,永远望尘莫及。

  刘耕耘始终在关注人们的爱情发展态势,他有一个跟全人类的幸福都有关的满载希望和爱心的终极梦想,就是希望把他跨越二十年的旷世爱情故事及俯视人类的完美爱情思想,毫无保留地献给普天下热爱生活、渴求真爱和愿意为幸福爱情而改变的人们,祝愿天下爱情皆能从中获益良多,以期重行沐浴亘古圣洁的爱情神光。刘耕耘相信人们将乐于走进他奇妙的情感世界,并勇于对话他无垠的爱情思想,既鉴赏他的最美爱情,同时也鉴赏自己的爱情,以期让鉴赏与爱情同行,使得幸福与爱情同在,邀世人同筑真爱。

  刘耕耘亲历过许多爱情,现在拥有美满爱情,将来或许仍会遭遇爱情。但过去的爱情,大多已零落成泥。过往的情人,也基本情同陌路。而将来的爱情,注定将一如既往地过去。唯独神圣的初恋,仍在他的情感世界里日出日落着,成为他爱情世界里永远值得仰望的丰碑。他极富预见性地说,没有哪段爱情能够超越初恋的影响,能够像初恋那般历经雨打风吹仍能永不褪色永葆新鲜。也许正是经受了这样一种大快乐、大痛苦的极限情感历练,才透显出萌芽时的爱情的至高纯度,才赋予刘耕耘解构爱情、顿悟爱情、诠释爱情、鉴赏爱情的超级能量,促成多舛的爱情命运和迷离的人生经历,始终保持并行不悖的发展态势,演绎世间神奇的情爱故事。

  因此,如梦若幻永远美好的初恋,是刘耕耘爱情世界里一切“善”的发轫者,破译天下爱情亦缘起于此。如是,刘耕耘富含神性的初恋,究竟是何时悄然莅临的呢?他时常这样问自己,也常常极力回想一些可以界定初恋起始的真切细节,却总拿捏不准,叠合不上。如同一个美好的破碎之梦,有心圆梦,却发现,此梦,原来永远也全乎不了。

  推荐语:

  《渡情》倾情为人类开启一道易于审视和认知自身情感通畅和事业顺达的方便法门,智慧天成,彻悟世情,助推天下有情人如愿渡过情海劫波与事业迷途,从此事业爱情得以圆满,真正迈向普世诗意人生!

  前言、序、后记

  首部洞悉人类爱情幸福的文学巨著

  ( 自序 )

  《 渡情 》是一部足以令世界同类文学作品黯然失色的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旷世力作,该书的横空出世,印证了不受意识形态左右的纯粹文学艺术创作才是人类文化灵魂的终极价值追求,呈现了无国别的伟大人类爱情样貌,还原了世界文学创作的初衷与真实现状,表明中国当代文学的思想艺术成就首次在广义人性情感层面登顶世界最高水平,使得人类爱情在数千年的情感劫难与挣扎中首度修成了“正果”。

  鉴于古今中外的文学著作迄今皆未能真正解放人类爱情的客观事实,《 渡情 》的成功尤显难能可贵,凸显了作家无与伦比的绝世爱情智慧与才情!但这并不代表那些“失败”的作品缺乏尝试与创新,而是此前作家对于人类情感的阅历、思想、智慧与襟怀远未企及足以引领人类爱情走出困境的高度,所以不同程度局限了他们的创作视野及艺术诉求,导致其笔下的所谓“爱情故事”基本背离了文学创作的本质,异化为或支离破碎,或俗不可耐,或险象环生,或伦理病态……的卑微粗俗的爱情故事,唯独不见满载人性光辉的唯美的稀缺爱情故事盛行于世,极大低估和丑化了人类的情感审美能力和标准,那些被“世俗”生生扭曲的爱情,自然不会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爱情归宿。

  因了人性进化过程中伴随着未知多变的矛盾局面,使得人性不自觉地呈现出复杂善变、玄奥无穷的对外防范心理,促使人类情感世界充满了“冷酷与血腥,虚伪和狡诈”的悲惨博弈场景。当然了,人类的情感世界里同样充满了无数美好朴素的成分和元素,只是人们不愿相信,抑或无缘了解而已,正是诸如此类的自以为是的粗浅想法,使得人们无意深入其间,无法深谙其理,往往浅尝辄止聊以自慰。所以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应是对此前爱情小说一事无成的最精准具象的诠释!因为当一位作家因其语言修炼不足及道德人格缺陷,以致连人性善恶美丑都无力搞懂和破译的时候,又谈何懂得圣洁的爱情?又如何能够写出利于人类改变爱情命运,从而享受爱情之美的盖世文章?正因如此,堆积如山的文学垃圾在所难免,呈现旷世之丑!

  然而《 渡情 》却创造性地默默填补了这一人类爱情史上史无前例的认知空白,成功解放了人类爱情,这是“艺术战胜规则”的结果,是为满足人类千百年来求而不得的深层情感需求与价值需求,将极大提升人类的整体生活品质和情感幸福指数。

  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界,之所以会出现《 渡情 》这种一枝独秀的撼世局面,追根溯源,就是由于之前的文学作品在人性层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人为文化精神缺陷,最终制约了其思想艺术成就,导致直抵人心的爱情思想遗憾缺失,使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爱情故事不幸沦为个别人自娱自乐的爱情呓语。包括被认为在全球因“评选标准与评选道德”广受质疑而拥有一定影响力的素来被打上西方标签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在内的许多文学作品,都舍本逐末的过于强调文学的故事性和形式性,却忽略了文学最重要的人性形象与价值形象的深层塑造,以及自觉彰显引领人类灵魂向善这一主观意愿的重要性。这从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就可知现行评审标准存在巨大的局限性和短视性,仅是看到了文学热闹的表象,没能触及文学本质。在他们眼中,文学还只是可有可无的创作者自己的一己私事,充其量只是大众的精神“奢侈品”,只要评委们看着好玩有趣就行。难怪萨特得知自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会毫不客气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尚没资格为他颁奖。因为文学事业在他心中无比神圣,怕遭至“小丑们”亵渎。萨特的举动值得尊重,而且此事凸显其文学眼光和抱负敏锐而独到。相较之下,鲁迅先生却用略带奴性的口吻自称还不配诺奖赏金,不禁令人深感遗憾!我想,何时有中国作家也能如此硬气地对诺贝尔文学奖说“不”时,那才说明中国文学已经走向成熟和强大,而不是受宠若惊,因为文学价值不是靠评出来的,而是经由社会影响力靠人们的口碑塑造的。纵览天下文学,古今中外的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就从没有人给它们颁过奖,但照样流芳百世长盛不衰!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西方文学基本还行走在“技术层面”,即尚停留在方式方法的层面上,其实是在“玩文学”,而只有当文学真正行走在“文道层面”时,才能有益人性和人生的成长,才会给人类饥渴的灵魂带来福音!《 渡情 》的脱颖而出正是中国文学率先行走在“文道层面”的集中体现,是当今灵魂走失的世界最需要的文学作品,亦是世界文学从现象层面转向本质层面的分水岭,既是世界文坛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灵魂重塑的一桩盛事!

  对文学本质的忽视看似无关宏旨,却实实在在衍生了令人痛心扼腕的现象发生,变相怂恿现在的许多作家集体无可救药地走向人格沉沦和道德败坏,归根结底,就在于其言行不但没能引领人心向善,反而被丑恶的世俗所高度同化,趋炎附势,媚俗成风,成为更加恶俗的一群人!这既是全世界的作家群体的集体不幸,也是人类文学事业的莫大悲哀!

  从这种意义上说,《 渡情 》是爱情与文学结缘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达至最高层面的思想艺术境界,已然超越“爱情是文学永恒主题”这一古老论调,并无情揭露出正是因为人类对爱情的无知、好奇与恐惧,才使得“爱情成为文学永恒主题”的事实,有望开启全新的文学追求与格局,引领世界文学真正重拾信心和希望,进而斩获新成就,促成新突破,开创新局面,树立新标杆!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可爱的人们一代又一代从为数众多的爱情小说中寻觅了千年,以为可以从中获得灵感,得到真爱,结果要么一无所获,要么反受其害,让人们不得不反思,文学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人类精神生活真的还需要文学吗?

  正是在世人对“文学有否作为”质疑声渐强的时代背景下,《 渡情 》承载着颠覆传统的惊世爱情智慧出现了,既拯救了文学的长远存在价值,又满足了人类的内在情感需要,是人人需要且值得拥有的一部情感智慧大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 渡情 》的卓越表现有望证明,对于人类来说,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的爱情智慧都将具备无可比拟的巨大生产力!该书更将告诉人们文学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精神奢侈品”,人类爱情其实也可以变得更加美好,甚至远远超出人类的现有预期!只是你得擦亮眼睛,睁开你的慧眼找寻到适合你的伟大作品。而《 渡情 》恰恰是人类在情感问题和处世哲学上亟须结交的“良师益友”。因此,何妨给自己一次机会,正如你愿意给自己谈恋爱的机会一样,不妨听听人类情感的智者是如何发出善待爱情的惊世之语的!

  《 渡情 》以解放人类爱情为己任、当世最具才情的主人公刘耕耘作家的传奇经历和情感发展波澜为双重主线,层层推进,找到了最佳的叙述方式和视角,是一部对人类情感充满着神圣使命感的爱情绝唱,首次阐述了人生历练对事业和情感的重要性,以及“语言能力与爱情纯度”有着千丝万缕的深层联系,将人世间包罗万象的爱情现象和真相尽收眼底,并剖析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演绎出极致美感、荡气回肠和感人肺腑的情感故事,从而为人类的“爱情、婚姻和幸福”在语言世界里铸就了一面永远闪耀着人性光辉的金色之镜,我不吝赋予它文坛从未有过的巅峰褒奖,将之定位为一部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彻底洞悉人类爱情幸福与真相的传世奇书。

  该书从酝酿、动笔到脱稿,前后历时近二十载,呕心沥血,可谓是一部真正意义上严重耗损作家身心的扛鼎之作,这也是作家自始至终践行“对每一个字负责,对每一位读者负责”的崇高写作精神的现实写照,亦是作家勇于担当和践行终极写作良知的集中体现。与当下许多粗制滥造的炮制之作形成了鲜明反差,或许对文学回归“理性与沉静,激情和久远”起到不言而喻的表率作用。既是警世,也是自勉。

  《 渡情 》仿如长征般艰难完成后,我直如凤凰涅槃般重获新生。曾有一些关心我的好友建议我应好好“物色”一位文坛名家为之作序,说是可以增强作品的影响力和关注度。还说,有名家推荐也可避免自夸之嫌嘛。我听后不由会心地笑了。我说,我何尝不是这样想的?“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我还是懂的。可是,在当今文坛,我实在找不出哪位名家的思想比我更深刻,语言比我更优美,阅历比我更丰富,写作比我更智慧,人格比我更高尚,最关键的是,实在没有哪位名家比我更其了解人类变幻莫测的爱情了。既然如此,我再去找人家作序,难免置人于尴尬之境,令人心存自卑之虞,此非君子之所为也。更何况,我是位素来直言不讳极具人格魅力的伟大作家,不像一些小文人无论做人为文总是瞻前顾后谨小慎微从来都是“话无半句真,文无片语实”的做派。正因如此,我不得不力排众议亲自捉刀,敢于高调的亲自站出来现身说法,也算是为《 渡情 》再添一把冲天旺火,目的无他,力求白璧无瑕矣。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 渡情 》的作序事宜亦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有天,我到上海拜访一位好友,意外欣赏到一位文化名流之后的书法及文章,尤其是他的文章让我眼前一亮,特别是他关于“莫忘草根”的清醒言论令我印象深刻。于是,我领略到此君并非一般意义上徒有虚名的名人之后,从他的思想文章来看,是有着较为深刻的社会洞见和智慧灵光的,应属于具备一定文化灵魂的真文士。不谦虚地说,当世能被我高度认可的文人寥若晨星,而他居然能进入我的文化视野,足见其水平非同一般。无巧不巧的是,好友亦极力从旁推荐说,这位名人之后的文章的确不错,既然你对他的文字颇有感触,何不邀他为您的新书作序?我听后心内怦然一动,遂萌生了邀其作序的念想。甚感欣慰的是,对方听说后欣然应允。由是,有望诞生本书的“序二”,亦将由此成就一段当世文坛不可多得的传世佳话,其蕴含的深意,令人为之动容!

  始料不及的是,由于时间仓促,为了对读者负责,特邀其作序之事只好无奈搁浅。人生就是这样,有时愿意做的事情失之交臂,而无心之事却又机缘巧合得以成行,但谁又能说结局代表了一切?我对此颇不以为然,我窃以为,最关键者,是以何种心态去面对结局。其实,对方能领略本书的巨大价值和拥有为本书作序的意愿就已经足够了,就值得引为知己。至于他是否作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是否会真正关注文学,是否在真心关切人性的进步,是否能真情关怀人类灵魂的重塑,是否有真意关心人类文明的永续传承与创新。如是,即可大爱苍生,物我两忘,愈行愈坚,且行且远。试问诸君,纠缠千年的人类情感和事业问题又何尝不是如此?

  是为序。                                             作者于京城野草斋

  2012年10月19日后记

  文道

  书道与人道

  二十年如一日写完《

  渡情 》后,我的灵魂顿觉空缺了不少,但却生发出不少深层创作感悟,这就犹如“按下葫芦浮起瓢”,现将原本与创作相伴而生的不羁思绪形诸文字,聊作后记,以飨天下读者。

  以天下第一经——《

  易经 》为首的“重道轻技”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内涵,大概是中国成为世界艺术中心和发源地的最有力证据和支撑之一,这是情意相通的世界艺术,走向最高层面的大智慧和大境界的必由之路,有望引领西方的知识技能艺术向东方中国的大写意艺术看齐,成为最终拯救西方艺术,并大力贯通东、西方艺术命脉,促使世界艺术整体走向繁盛与空灵的最有价值和前途的终极艺术发展之道。而要尽情领略这一尚不为世人普遍了解的内在艺术运行规律,就必须深入“研读”最具中国艺术美学特征的艺术门类与艺术家代表。

  因此,中国文学的“文道”、中国书法的“书道”和寓意中国人民处世哲学的“人道”,无疑为全球艺术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学习窗口与渠道,倘若“三者”皆能贯通通透者,则必定是位能为国际艺术注入强大生机与活力的伟大艺术家,笔者就有幸成为这样一位世界艺术界的“拓荒者”。

  文

  道

  文学之道重在对人性形象的塑造、空间意境的营造和语言美感的建造上,想要在这“三造”上取得举世公认的极致效益与极致突破,在目前全球所有语种中,唯有汉语言文学能触及这一艺术终极美学目标。遗憾的是,世界文学一度被“国力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绑架,直到近年伴随中国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引起全球性的广泛关注,才有中国籍作家于最近登顶被认为是当今世界颇具影响力的所谓“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首获诺贝尔文学奖表面上是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其实不然,中国人民拥有的伟大文学成就浩如烟海,根本无须西方蹩脚的文学奖项来重复证明。因为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是西方文化贵族与权力贵族相互需要的结果,与真正的世界级文学成就没有多大关系。不难看出,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表明世界艺术“本末倒置”现象有多么严重,说明世界文化艺术已“沦为”人类野蛮行为的牺牲品,而不是人类心灵发展的必需品。这更为诺贝尔文学奖蒙上了难以洗净的斑斑污点,最大限度凸显了“规则战胜艺术”的丑陋评奖内幕,全面掩盖了艺术创造的真实面目及标准,严重摧残了艺术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极大拉低了世界人民的艺术审美品位和格调。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评标准大多肤浅而幼稚,时常令人汗颜!而且通常对世界文学起负面消极作用,成为西方利益集团影响世界的“牺牲品”。

  因此,西方艺术总体而言是在“欺骗与谎言”中成长起来的另类艺术,表面繁荣的背后,已经埋下了深深的信任危机和生存发展危机。

  所幸,东方艺术缔造者们普遍具备“温良敦厚,普世育人”的艺术品格,愿意向西方的艺术同行们伸出援手,以帮助他们认识艺术的本源,接受东方艺术的熏染,找到艺术创作的真谛,赋予西方人民共享高端艺术熏陶的权利,帮助西方百姓摆脱西方政客们的意识形态蒙蔽和西方媒体的片面蛊惑。因为东、西方艺术同属于艺术大家族,身为源头的东方艺术,既是世界艺术的先驱和领跑者,亦是世界艺术的共有财富,有责任帮扶西方艺术创造者觉醒,进而不再让艺术创作充当意识形态的“牺牲品”,以期带领世界艺术一同迈向“艺术的春天”。

  然而,之所以将汉语言文学尊为世界文学之最,主要源于汉语言本身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语种优势。比如汉语言的深邃、精准、韵致、空灵,均为其他语种所望尘莫及,这是数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以贯之的智慧结晶,可谓贵为世界文明的绝唱!

  诚然,就像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并非出自他笔下的所有书法作品都是精品一样,汉语言文学也是这个情况,并不是所有的汉语言文学都会是精品。纵览中国当代文学,就很难见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精品,但不能就此断定中国文学已经堕落,因为人们常见到的那些文学作品并不能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水平,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真正优质的文学作品很难有机会出版,抑或成为焦点,往往被无情湮没在泛滥成灾的文字垃圾堆里,这才是真正令人痛心的。

  由此可见,卓越无敌的语言工具尚需同样卓越非凡的语言驾驭者与之匹配,才能达到“人言合一”的自由创作境界。因为写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文化视野、文化理想、思想境界、创作动机、审美格调、艺术涵养、文化底蕴、价值取向、人文精神、人性通透等综合文化素养的优劣与否,直接决定了文学创作本身及其他文本写作质量的高低,这就是深谙为文之道的杰出作家们所应具备的硬指标!当然了,写作过程中的创作智慧与野心,也是不可或缺的。

  正是由于高端写作对写作者的要求如此之高,所以当我“写遍天下人”,进而迎来“天下人写我”之时,我却突然发现人家很难把我写准、写好,于是我发自内心地羡慕那些被我写过的人们,切实体悟到他们能成为我的写作对象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因此,为了和他们拥有同等的幸福,我不再轻易接受人家的采写,我开始毫不避讳的自己写自己!我想,这会是一种当代极其难能可贵的写作精神!

  “自己写自己?”这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文人来说是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首先他们觉着“自己写自己”会被人视为“自夸”,从而担心遭人闲话,这是极不自信的体现;其次,即便不满意别人采写自己的作品,无奈之下需要亲自捉刀“自己写自己”的,他们也多不敢大方地署上自己的大名,而是改一下叙述人称,冠冕堂皇地署上别人的大名“借鸡生蛋”,这样“变脸”之后才敢拿出来与世人见面,这是极不诚实的表现。试想想,一个既不自信,又不诚实的文人,还有什么出息?这样的文人写出来的东西难道还有什么看头吗?我深以为,身为文人,既要坦坦荡荡做人,亦要一丝不苟著文,作家须坚持价值写作,用最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宏阔的视野、最人性的笔触,艺术地再现和刻画值得聚焦的人与事,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极力推崇且正在做的事情,将来也会是,因为这是最高境界的“文道”。

  比如我新近完成的长篇巨著《

  渡情 》,就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撼世之作!尽管人们一直以来都说“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所有爱情题材的中外小说著作都没有搞明白“什么是爱情”,读者看来看去,结果越看越糊涂,因为那些爱情小说只是编撰了一些哗众取宠的爱情故事,其实就连作者自己也搞不懂什么叫爱情,他们自以为是的作品自然没有能力赋予读者正确的爱情观,所以读这样的作品无异于“问道于盲”。而《

  渡情 》的横空出世,则彻底解放了人类爱情,是一部爱情题材的巅峰性终结之作!

  书

  道

  一手传世天成的惊世书法和一手妙笔生花的耀世文章及一部大化无我的处世哲学,三者同属中国传统文人身怀的三大绝技。但这些伴随中国文人一同成长的文化符号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成为当代文人们闲话中的“奢谈品”,这是时代发展到某个阶段后局部呈现出的悲剧性停顿与堕落,相信随着人性深层审美需求的阔步回归与升华,历史应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修复自身的裂痕及瑕疵!

  作为一位拥有厚重生活历练的著名作家、思想家和书法家,我的写作成就自然与一般意义上的作家不同,我的文学作品不仅富含极强的文学性,还兼具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厚积薄发与岁月沉淀共同作用的产物,所以经受得住时间的长期检验与推敲,这在当代作家中是极为罕见的,着实需要非同寻常的大智慧和大思想才能支撑这种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的大写作!

  正是由于拥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深邃的文艺思想,其对我笔下的文人书法产生了积极的深远影响,这也让我笔下的文人书法充满了思想张力和艺术灵性,并成功摆脱了技术层面的束缚,进入到自由不羁的空灵创作境界,格外注重用线条艺术来诠释人类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人性深层的审美倾向和闪耀人性光辉的道德灵魂,以及居于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基于此,我精准地将文人笔下的书法定位为别样的写实性“线条文学”,所以文人书法体现的不仅仅是书法艺术本身,它还承载着特色鲜明的另一种体裁的“文学样式”,更蕴含文人特立于世的精神风骨。因此,文人书法更具传播价值和传播生命力!

  我的文人书法,书风古朴苍劲、道法自然,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可谓是积蓄惊世美感的典型文人书法。有位文友说,他最早见到我的书法作品是在一位喜好收藏名家书画的朋友家中,记得当时朋友兴冲冲地为他展开一卷书法让他鉴赏,起先有意遮住落款,问他书作出自哪位大家之手?他见作品线条厚重、古拙、圆润、饱满,笔走龙蛇间透显出浓郁的文人气息,因此暗自揣测,如此大气高贵的作品肯定出自古代哪位书画大师之手,但他思来想去,怕说错,终究没敢乱说。于是他向朋友索要答案,但朋友此时却卖起了关子,笑而不答。后来,他才知道那幅大作竟然出自我的笔下,这着实令他大吃一惊,想不到那样沉甸甸的佳作居然出自一位年轻人之手,更想不到一位作家却能拥有如此高深的书法造诣!

  于是,这位好学的文友不禁私下里向我求解,问我那一手完美的书法是否曾师法过哪位书法大家?我不假思索说:“我从不师法别人,我师法自然,因为有时你会发现,天上随意漂浮的一朵云彩,地上随便惬意生成的一棵树苗,或许都要比所谓的书画大师的作品来得更具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因为真正的性灵艺术是很私人的事情,不是能模仿出来的。但我会鉴赏一些浑然天成且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书法艺术,知己知彼嘛,这有利于集百家之长,亦便于融会贯通!”这样的回答让他既意外又惊叹,惊叹于艺术大师原来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不断自我修炼,直至炼出天人合一境界的结果。其后,他又好奇地问我:“如何才能练得一手传世好书法?”不料我当即毫不客气地纠正说:“书法不是练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另外,想要写得一手绝世书法,既非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可以做到,也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一介武夫能够完成,文极生武,武极生文,它一定是崇文尚武、文武合璧的结果,所谓‘功夫在诗外’。”我的这席话他听后不免又是一惊,原来传世书法的诞生竟也这样奥妙无穷!

  我从小习文练武,阅尽苍生,锻造思想,更把对书法艺术的理解直接和天地万物对接,而后融通,达至天、地、人、书高度合一的至高境界,从而衍生出无限的美感、智慧与魅力,亦为现实世界提供了直通真、善、美的新渠道,用线条艺术深情解读世间百态。

  与普通的书法不同,文人书法是书法艺术中的奇葩,它有力承载着文人们的深层情感、思想及道德灵魂,以及对心灵和物质世界的双重感悟与破译,在书法领域有着最高的收藏价值及艺术审美价值,因为艺术价值其实不在艺术本身,而在于发掘深藏其中的思想文化灵魂,灵魂在,则艺术因之生色,灵魂泯,则艺术难免黯然。

  人

  道

  其实,无论是“文道”,还是“书道”,最终都应落实到“人道”上,而且是为“人道”服务的,反之,掌握驾驭了“人道”,亦对文道与书道有着莫大的影响。因此,文道、书道与人道三者相互渗透互为辉映,但人道才是终极价值取向,而文道与书道,只不过是文人极具标志性的修炼工具而已。

  可国内国际的许多文人却弄不懂这一点,他们要么忽视“人道”的价值,要么无力理解“人道”的存在意义,结果让本该有机融为一体的“三道”变成“骨肉分离”之状,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凄惨景象,因为缺失了人道的文道显然不再是“文道”,而脱离了人道的书道也不可能成其为“书道”,因此,独立于人道的所谓文道与书道,只能是浅薄文人们自娱自乐的“道具”。

  也许很多人会问,那么,何为“人道”?其实人道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复杂和抽象,现实中的人道表现得简单直接,人道就是基于对人性诉求的尊重和给予人们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并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倡导与人为善的精神,不遗余力为人类文明进步服务的终极人生价值取向。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撇开人道不说,即便是在中国,有好些作家是不懂“书道”,而好些书法家则是不懂“文道”的。如是,文道与书道的“互不理睬”,会怎样影响文人们的艺术创作?

  譬如你是作家,如果不懂“书道”,将会对你的写作影响几何?表面上,在外行人眼中,这种影响微乎其微,文学驾驭能力与线条驾驭能力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很难说会造成任何有“杀伤力”的影响。其实不然,“书道”艺术所体现出的节奏韵律,曲折美感、传承创新、精微坚韧等艺术特质是最具中国美学特征的艺术种类,可以对作家产生由内而外脱胎换骨式的深远影响,甚至可以让行文更具飘逸和灵动的气质。所以说,尤其是中国作家,要是不经“书道”浸染,就如同雄鹰折翼,很难再自由地翱翔苍穹。

  又如你是书法家,倘若你不懂“文道”所造成的影响,则相对容易理解,书法家不懂“文道”,说明书法家缺乏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必定成不了大气候,充其量只是个技艺娴熟的“书匠”。因为书法家比拼艺术,比拼的不是具体而微的线条技术,而是须在“人道”层面彰显艺术魅力,然而,没有“文道”的支撑,“书道”难以登顶“人道”的层面。因此,舍弃了文道的书道,只能望洋兴叹!

  如今,中国俨然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但应严正指出的是,这只是表面繁荣,犹如空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随时可能被不明来路的狂风卷走。也就是说,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人们都能敏感地嗅到从全球最为壮观的收藏拍卖市场散逸出的浓重的“铜臭味”,说明中国目前的艺术品市场尽管规模日趋庞大,但却是为“钱”服务的。我想,只有等到形势逆转,进场的资金都忙着为“艺术品”服务的时候,才能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已然趋于成熟,否则,所谓的规模和交易活跃度就都只是过眼烟云。

  因此,现在论及的关于中国是世界艺术中心和发源地的话题,只是表明中国勤劳智慧的先民们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今之世,中国能否延续这一趋势,要取决于国人对待艺术的态度,以及对艺术的理解,如能真正拥有“让钱为艺术服务”的本源价值理念,那么,世界艺术品市场格局将发生根本性的改观。

  上述“艺术杂陈”犹如《

  渡情 》的姊妹篇,我之所以不吝将这些深层艺术之道分享给天下读者,唯愿有志经营积极人生的人们能吸纳以上艺术精髓为各自人生服务,活出韵味悠长、惠及苍生有着完整人格、国格和世格的生命篇章!

  作者于京城野草斋

  2012年12月21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