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的男友》是青山七惠首部长篇小说。大学生鲇太朗相貌帅气,脾气温和,从小对姐姐们的捉弄也逆来顺受,很有女人缘。为给二姐百合子找自传执笔人,刚刚失恋的鲇太朗认识了比他年长儿的儿鸟小姐,迅速被她吸引,儿鸟小姐却因为嫉妒刺伤了鲇太朗;跟健身馆的孤独少女小聪的邂逅,让鲇太朗产生了怜惜之情,他开始拼命打工给小聪买礼物,最后却惨遭抛弃……爱情真难懂,不过有时候,爱情却早就悄悄等在身边。
作者/译者简介:
作者 青山七惠
1983年生,日本崎玉县熊谷市人,毕业于筑波大学图书馆信息专业。2005年,凭借处女作长篇小说《窗灯》获得第42届日本文艺奖。2007年,以《一个人的好天气》获得被誉为“日本文学新人摇篮”的第136届芥川奖,从此在日本文学界名声鹊起。2009年,凭借短篇小说《碎片》获得第35届川端康成文学奖,刷新了该奖项最年轻获奖者的记录。青山七惠迄今在日本出版长短篇小说十余,其中《窗灯》、《一个人的好天气》、《温柔的叹息》、《碎片》和《魔法师俱乐部》等被译为中文,并广获中国读者喜爱。
译者 林青华,广东人。1983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在花城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近二十年,任副编审。现执教于广东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曾翻译出版谷崎润一良、三岛由纪夫、东山魅夷等人的作品。
读者定位:
青少年、大学生、日本文学爱好者、青山七惠书迷等
主要亮点:
本书是文艺奖、芥川奖、川端康成奖获奖作家青山七惠首部长篇小说,是一个“苹果半熟时”的清新爱情物语。主人公鲇太朗有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草食男”的影子,善良、无害,在爱情迷局中,总是陷于被动。他身边的女性,无论是性格有些怪癖的姐姐情人,精灵古怪的女高中生,还是始终守候的同级生,她们来了又走了,鲇太朗稀里糊涂地卷入一次又一次恋爱,发现自己心中的“绿色怪物”总是在祈求一双治愈的手,用一段恋爱来治疗上一段恋爱。这是一个发现自我,了解自我,找到爱情的成长故事,契合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青山七惠清新轻快的笔调,一波三折的故事,让这本书如一段清丽的行板,读起来轻松愉快而又回味无穷。
获奖记录:
2005年凭借小说处女作《窗灯》获第42届日本文艺奖
2007年以《一个人的好天气》荣膺第136届芥川龙之介奖
2009年以《碎片》夺得第35届川端康成文学
2012年任群像文学新人奖评委
建议参考书:
《一个人的好天气》累计销量23万
青山七惠作品累计销量30余万
重要评荐:
《朝日新闻》书评
作者:都筑和人
作为一个年轻女性,青山七惠一直在描写她所感受到的违和感。她的新作《我的男友》是一个受人欢迎的男孩一次又一次被交往的女性抛弃的苦恋故事。这个美少年的成长物语充满了热烈的恋情和爱情的危险、痛楚。
大学二年级学生年鲇太朗单纯善良,喜欢上了为二姐写自传的儿鸟小姐。此前,他刚被女友莉莉甩掉。鲇太朗和莉莉陷入了身体上互相折磨的恋爱。青山七惠形容说:“这是一种紧张的关系,自己握着对方的生命,对方握着自己的生命。”
最终,鲇太朗受了重伤,进了医院。“这是恋爱中的两人才懂的规则,他们只是执行了这样的行动”,鲇太朗为儿鸟小姐辩护,但她却离开了他。
通过做健身教练的三姐认识的高中生小聪,会突然问他“你想过死吗?”青山七惠说:“小聪比鲇太朗更天真浪漫,我以前从没有写过这样的人物。她的直接吸引大家。”
鲇太朗无法放弃依赖自己的小聪,他甚至打双份工为小聪买钻石项链。但她还是遇到了别人,忽然离去。
鲇太朗的好友点点仍然还爱着他,但始终没有得到他的回应。点点在跟鲇太朗的好朋友慎平交往,但觉得像是“用勺子吃拉面”,她最终放弃了慎平。
“点点是所有成功恋爱着的人们的代表,只有拥有必须和对方在一起的信念,恋爱才能成功。”
很多读者希望最后是圆满大结局。青山七惠也“曾想过给鲇太郎一个残酷的解决,但还是对他有特殊的感情”。“恋爱有目标的时候才最有生命力,周围的一切都会变得生气勃勃”。
这里,可以感受到作者温柔的眼光。
《萌芽》编辑吕正对话青山七惠
关键词:关于你近来
2007年的时候读到《一个人的好天气》,全然不是因为听说过你,或者拉页上村上龙的推介。只因为那本书的封面真是很可爱,有一只尾巴卷了两圈的黑猫。至于那句“飞特族(Freeters)青春告白”还真是很莫名。但后来,“飞特”这个词就时髦起来,至于“一个人的好天气”更成为很多人博客、BBS或者MSN上经常出现的一句话。
这里的年轻人学业完成后,大都是去找一份有较长合约时效的工作,打短工则是学生时代换取零花钱的事情。以至于当时身为报社记者的我,希望采访一些上海年轻人中的“飞特族”也未能找到真正的、完全的飞特。很多年轻人羡慕“飞特”的生活,你想告诉他们什么吗?
答え:
我并非想要在《一个人的好天气》一书中描写飞特族的生活,或向读者传达任何社会性的讯息。我只不过想描写的是,一个不属于学校或公司等任何社会组织的人,在担忧及踌躇中发现自己的生活的过程。对我来说,自立这个概念是从孩提时代起就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我以前就梦想,早早离开父母的家,用自己挣来的钱过自己的生活。因此,工作是必须的。所以大学毕业后,我进了公司,以正式员工的身份开始工作。所幸的是,我现在能靠写小说谋生。对我来说,经济上的独立是最重要的。然而,也许有人认为,优先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才是最重要的。恐怕,憧憬飞特族生活的人正是这样一群人吧。《一个人的好天气》中的主人公没有参加正规的工作,看上去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可我认为,真正的飞特族的生活更辛苦。在如今的日本,很多人即便想找正规的工作,可还是得不到满意的工作。眼下这种优秀的年轻人不得不受苦的状况,着实让人痛心。
我个人非常好奇,曾经是自由的你,现在成了职业作家,生活会有什么不同吗?会更规律,更固定,更约束吗。相比飞特的生活状态最大区别是什么。告诉我们,你enjoy和boring部分吧。
答え:
那就是多了一个熬夜的习惯。为了健康,我最近力争早上九点起床。从未感到过束缚感。
比以前快乐的是,自由时间多了,可以一个人行动,随时能够休息。比以前麻烦的是,多了很多事务性工作,比如拆封包裹或回复邮件。还有就是,有的时候即便想找谁聊聊天以转换心情,可因为是一个人在家工作,没有可以聊天的对象,多少有点寂寞。
最后,听说你喜欢旅行,比如去巴黎会待上一个月,近来可有旅行?还是上班一样,把自己关在什么地方,写新作品哪?
答え:
今年夏天,我为了集中精力写一部长篇小说,在南非待了两个月。只是连载开始后,就不能出门待很长时间了。不过,我倒是经常短途旅行。这个月末,打算和朋友去广岛县。接下来我打算去土耳其。
关键词:关于作品关系
读完《碎片》的时候,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就好像吃炸鱼,吞咽了没有炸透的鱼边,一部分咽下去了,一部分粘在喉咙上,不是刺,但不舒服。和“爸爸”的关系漠然得完全没有办法释放,即使你发现你完全不熟悉眼前这个男人。这是怎么样一种父女关系呀?(私问题,你可以忽略,“你和父亲关系好吗,你觉得理想的父女关系是怎么样的?”)
答え:
我与父亲平常不大说话。理想的父女关系,我想每个人都不同,实在说不好。
讲到“关系”,由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碎片》一书里,还有《榉树的房间》和《山猫》两篇。在我看来也都是讲述“关系”的小说。与EX-GF(前女友)的关系,与给自己生活造成麻烦的小人的关系,反正,主人公“我”都是不擅长处理关系,的,与过去人、现在人,甚至将来的人都处在不大不小的对峙中,是这样吗?
有趣的是,另一个读过《碎片》全部三篇小说的朋友觉得,“我”是穿越(或者说“穿梭”)的!依照时间顺序排列,先是《碎片》里的“我”,再是《榉树的房间》里的那个现任女友(虽然你换了男性的“我”,小说主线是讲自己如何难以割舍以及最后放弃前女友,安心与现女友走进婚姻的事情),最后“我”结婚了,就是《山猫》里的杏子。是不是一个糟糕的处理关系者,在任何时候与任何人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而三个主人公的“我”,你设定的是不同年龄的“飞特”吗?如果是,这样的设定是为什么哪,难道“飞特”注定是不擅长处理关系的角色吗。
答え:
对不起,我不知道“飞特族”这个词在中国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日本,“飞特”一词从总体上来说,指的是那些以非正规雇佣的方式工作的非在校人员(小时工、短工)。《碎片》一文的主人公桐子是大学生,《榉树的房间》的华子是公司员工。《山猫》里的杏子是主妇。因此三人并非“飞特”。
即便不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紧靠“飞特”一词来概括人的种类,这种做法是危险的。我想,情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不同。当然,也不能仅凭大学生、公司员工或主妇的身份判断某个人。
关键词:关于爱好吃
最后一封信,我没什么问题,但充满好奇。大部分我喜欢的日本作家都很擅长吃,比如村上春树,比如吉本芭娜娜,柳美里除外,她更爱衣服吧。以上是我没有采访、没有报道佐证的想法。因为村上春树在《1Q84》里把我写得很馋,至于吉本芭娜娜,真不应该在饿的时候去读《厨房》呀。会写的人,自己也一定会吃或爱吃的人!
那么,关于吃,你有什么喜欢哪?我见你在《窗灯》里写过炸虾,用的比喻很吓人,“要是油炸阿姐的小腿肚,大概也是这个颜色。”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炸虾哪。
答え: 我喜欢吃红烧虾仁和冰激凌。对了,还有秋天的水果,比如梨、柿子和板栗等。炸虾也挺喜欢的。
抛开写作,和写作有关的一切,空闲时间的青山七惠都喜欢做点什么?无论你回答爱看NHK等电视台出品的电视剧,还是发呆,我们的读者应该都会很兴奋吧。而最近看的书和电影又是分别是什么哪?
答え: 不写文章的时候,我常常读书、散步和买东西。另外,我非常喜欢在电视上看英格兰的足球比赛。我最近读过的一本书,是艾· 巴· 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的《肖莎》(shosha)。在有线电视上看了米基洛克主演的《摔跤王》。
青山七惠,一期一会
By JULY
初识青山七惠是在2008年。从书店里捧回那本淡青色封皮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在初夏的暖阳里读完。当时的感觉,套一句俗话来形容就是“恰似一缕清风吹进心田”。自此,青山七惠以一年一本书的速度如期与中国读者赴约。直到2012年,似乎是进入了热恋阶段,辞掉了工作专职写作的她接连出版了三本书,短篇合集《碎片》,《离别之音》和10月份刚刚上架的小说《新娘》。
我相信一定有无数人跟我一样对青山七惠一见钟情,不然她的书不可能在国内图书市场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截至2010年10月,《一个人的好天气》已连印14次,销量突破20万册。青山七惠在中国读者中的走红,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撇去其作品内容不谈,她出现的时机要算很恰当。对于国内20-30岁之间的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来说,这些年是个“空窗期”。从初中开始我们经历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笔下成长的镇痛,走过安妮宝贝长裙白球鞋的寂寥,膜拜三毛的浪迹天涯,感叹张爱玲的爱恨无端。直到如今,步入社会,面临结婚生子,柴米油盐,渐渐开始明白生活其实平淡得就像白开水。
于是我们开始在青山七惠的书里看到自己,《一个人的好天气》里离开家乡和父母来大城市寻找未来的知寿,《温柔的叹息》里工作了五年却仿佛每天都在原地踏步的江藤,《离别之音》里纠结于人与人之间疏离的关系的真美子,以及《碎片》里面刚刚结婚就要应付亲戚“入侵”的杏子。
读书跟交朋友是同样的道理。遇到一个喜欢的作者就像是结识一位气场相合的朋友。喜欢青山七惠的人觉得她的书真是写到心坎儿里了,而对其无感的读者却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有人评论说她的故事都清汤寡水的,不知道在写些什么,让人很无力。但对于青山的粉丝来讲,她的魅力就在这里。通过这些清汤寡水的文字和人物,我们得以夯实自身的存在感。知道世界上有很多跟自己一样每天上班下班,找地方吃饭,坐在办公室发呆,面对父母兄妹有些失语的同龄人,我们很安心。
国内出版社或者宣传方一提青山七惠,就要给她加上两个形容词“80后”“新锐”女作家。说“80后”的确不假,但现在这个词已经跟“thelost generation” “the beat generation”一样被赋予了太多涵义,而这些涵义放在青山七惠身上并不合适。译者竺家荣形容83年出生的青山七惠沉稳淡定,甚至有些少年老成。虽然她的文字被归为“口语派”,但风格又颇有些传统日本文学的风骨,尤其在四季风物的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剖析上。
《一个人的好天气》里21岁的知寿在下雨天来到位于东京一隅的舅姥姥家的小院,穿过春天的樱花,夏天的雷雨,秋天的落叶和冬日的白雪,四季过后,主人公也仿佛经历了蜕变,走向另一段人生。情绪跟周遭景物相互映衬,这正是日本物哀文学理念的体现。
在人物心理刻画上,青山也不停地拓展新领地。她在《魔法师俱乐部》里描写孩子之间脆弱却又坚不可摧的友情,在《窗灯》里描写十几岁的少女对女性身体魅力的意识启蒙,在《碎片》里以男生的口吻写失恋的惆怅,在《离别之音》里写中年妇女对女大学生的母性关怀等等。事实上,她的作品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花在描写心里活动上。与其说她是在讲故事,不如说她在捕捉一种情绪。
2007年凭借《一个人的好天气》获得芥川奖至今,青山七惠的作品质量始终有保证,风格也很一致,但写作技巧却在不断变化着。很多读者看青山七惠早期作品的感受是不记得情节,因为《窗灯》或《温柔的叹息》里几乎没有冲突,没有高潮,像一列运行平稳的列车。从《碎片》开始,作者渐渐注重起情节来,无论是短文还是小说,都围绕一个明确的事件发展开来,比如跟父亲一起郊游,搬家,换新工作等等。效果很明显,就像在白粥里添了杂粮,不仅看上去漂亮,营养也丰富了许多。
在作为中日青年作家优秀作品集丛书之一而出版的《新娘》中,青山七惠又做了一次新试探,用四个人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家庭因长子要迎娶新娘而产生的连锁反应。通过女儿,儿子,父亲,母亲四个人的角度来看,故事像电影一样成了3D的,立体的。不过从目前来看,读者对这次创新貌似热情不高。并不是说这样的手法不好,相处久了的恋人偶尔搞点儿惊喜还是必要的,但总有些担心,怕她赢了技巧,输了风格。
《新娘》里,一个表面看上去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其实每个人的心底都暗潮汹涌。妹妹麻纪过分迷恋哥哥,对新嫂子充满敌意;准新郎不确定结婚是一时头脑发热还是命中注定;父亲夹在家庭和情人之间愁肠百结;母亲终于卸下感情的包袱,向儿媳妇揭开了关于儿女身世的秘密。四个人像唱独角戏一样逐个登上舞台,镁光灯聚焦在他/她一个人身上,四周是黑暗和静谧,观众都摒住呼吸,想看清楚结局。情节衔接得严丝合缝,唯一遗憾的是,没能给婚外情中的另外一方弓子发声的机会。从其他人的描述中推断,她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人。
四段独白,每个都可以拿出来单独作为一个短篇。但最具青山七惠风格的,还是父亲的那段内心挣扎,这再一次证明了作者“少年老成”的特质。“毕竟到了一定年纪,内心和表情不会轻易发生关联的。不光是表情,说出的话和内心的关联也是很稀薄的。能够勉强和内心表示关联的,只是沉默吧。” 她一个只有三十年生活经验的女子自如地用文字呈现出了中年人对人生的疲倦,无奈,妥协还有那么一丝丝的不死心。
比起之前平淡无奇的故事情节,《新娘》里的噱头还真不少。但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由衷地希望她能保持自己的特点,不要让新奇的故事掩盖了文字的光彩。真要比较起来,论恋兄情节,西加奈子的《樱》早已拔了头筹;论婚外恋,青山写不过出轨问题专业户角田光代;论奇幻,她没有芥川奖前辈川上弘美大胆;论悲情,她又没有私小说代言人柳美里那夜莺啼血般的感染力。
青山七惠作品的翻译者竺家荣在《日本当代女性文学概观》一文中引用过大江健三郎的话:“不远的将来,在日本,能够构建新小说思想或思想性小说这种文学世界的,唯有(日本的)年轻女性们。”在今天日本活跃的女性文学舞台上,青山七惠要巩固自己的位置,不仅需要推陈出新,更要塑造自己的风格。
《碎片》的和谐之光
竺家荣
如果将七惠的长篇比作一大段舒缓的协奏曲,那么她的短篇便是一曲短小悠扬的奏鸣曲。虽然曾惊讶她驾驭长篇的从容,也更感慨她把握短篇的灵气。但无论长篇还是短篇,贯穿始终的都是那份淡淡而睿智的主旋律。
自从与七惠的作品结缘,便有幸在翻译她的每一篇小说中,细细品味这位日本年轻女作家那份对人生、对自我、对社会、对自然的思考和凝视。她的目光看似随遇而安,却又心有不甘;看似漫不经心,却又细腻入微;看似拘泥于生活琐事,却又显得超凡脱俗;每一个人物都像是随手拈来,却又是精心雕琢出来的……这样年轻的作家,却拥有这般丰富的想象力,的确不可多得。
七惠的小说看似平淡如水,却阐释了深刻的哲理。
《碎片》中的三个短篇分别讲述的是:某天,和有着天然心理距离的父亲,一起去旅行的女儿的感受瞬间(《碎片》);临近结婚时,不断回忆起前女友的男主人公(《榉树的房间》);新婚燕尔的妻子与偶然来家里寄宿的外甥女之间的微妙关系(《山猫》)。三个故事无一不是极其平淡无奇的、容易被一般人忽略的日常风景,而在七惠的笔下,却如同放大镜一般真实细腻地呈现出了日常生活的点滴变化给人物内心带来的波动和困惑。
巨大的人生转机自然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殊不知,即便是那些被人们习以为常的、微乎其微的瞬间,日积月累也同样会塑造一个人的感情世界。也许这就是七惠在她的作品中想告诉读者的吧。细微琐事使人的内心泛起层层涟漪,这些细小的变奏构成了每一个人的此时此刻,最终连接而成了一个人的人生交响曲。
七惠的作品一直注重描写人物之间的关联,这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每天要面对的。而人与人之间,即便是亲人之间,恋人之间也总是存在着种种的不和谐因素。“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无论如何描述,都有言之不尽的感觉。”青山七惠如是说。她还说过:“人生就像一条河流,无论自己活着,还是与别人的邂逅或离别,都像是一条大河里注定的。回顾过去,就像是站在堤坝上眺望河水,会产生一种退潮的感觉。……我认为,要对某一个人一直抱持同样的情感,很难做到,毋宁说,相反的情感不停交替出现才是人之常情。”
七惠这番话很容易让人联想佛家的“缘”这个词,人与人的关联即是一种缘。人生无处不是缘。机缘、善缘、良缘、恶缘、孽缘、人缘……等等无不是因缘和合。无论人们意识到与否,无论人们愿意与否,“缘起”总会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生生不息。
然而,世间没有绝对不变的事。绝不可执着于这个缘,正如河水是流动的一样,人的感觉也是不断变化的,不苛求自己和别人,“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的境界是多么洒脱啊。
“碎片”这个词很富有寓意性。破碎的残片,一方面象征着完满的负面意象,但另一方面,这些零碎的片断,又拼接了现实的生活画面,破碎与完美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从某种角度说,也许不完满才是生活的常态。《碎片》里的女主人公为完成摄影教室的作业“碎片”,不情愿地和父亲去参加一日游。短短的一天里,她看到了自己所不知道的父亲另一面,最终她摄取了父亲那瞬间即是永恒的表情,给她以强烈的震撼。七惠称这篇小说的意图是通过拍照,来表现即便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却处在各自不同的空间里的人。听起来似乎有些费解,却颇有道理。
对于他人的兴趣,或许恰恰来自于对于和“不同的空间里的”他人发生关联的畏惧。直面这畏惧,参透人生,恐怕是这个短篇的主旨吧。
其他两篇也同样出色地体现了作者这些主旨,凡事不过于纠结,是在这纷繁的世间悠游自在的根本。在七惠看来,“不放弃是非常需要能量的一件事。相反,接受、接纳,感觉上更轻松。反过来看,放弃什么,也可以说是自己选择了其他选项,所以也并不算怎么消极。”《榉树的房间》里的男主人公最终放弃了爱恋的女友,选择了一个平庸的女人结婚。他的心情纠结与最终走向婚姻的结局,也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不完满也既是某种完满的哲理。
七惠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着龌龊的一面,她就是要在她的小说里把这些真实地描写出来,而这些也正是一个人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契机。《山猫》里的女主人公对比自己年轻而充满野性的不速之客——外甥女,怀有淡淡的妒忌和隐隐的不安,担心丈夫会对外甥女感兴趣。因此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发生的一连串小小的插曲,但最终并没有发生她所担忧的事,幸福感反而因此而增强了。小说妙趣横生地描绘出了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情景,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人与人的接触可以使人们加深对生活的体味和认知,使人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和周边的人的主题。
一滴水可以见大海。对于散在而又浓缩于点点滴滴小事中的人生,如果没有捕捉和描写他们的深厚功力,没有对世事万物的融会贯通的感悟力,没有启迪人们珍视自我与他人缘分的美好目标,是很难将他们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的,更不用说让人看了为之感动,掩卷回味了。
这三篇珠玉般晶莹温润的短篇,包括已译介过来的《捡松球》《村崎太太的巴黎》都是同样的熠熠生辉,为沉重的人生增添了一抹清淡和谐的光。这清淡和谐之光便是青山七惠小说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