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书快递 >> 《向历史鞠躬——王春瑜散文》
作者简介:
王春瑜
1937年4月9日生于苏州桃花坞尚义桥街,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已出版的史学专著、杂文、散文,主编的文史丛书、珍本史料整理等,逾千万字。主编的《中国反贪史》获中国图书奖。
内容介绍:
《向历史鞠躬》是部具有学者气质的散文集。本书二十七万余字,收文126篇,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分为四类:
其一,读书论史类。作者读书之感悟、心得、发现,糅合成一篇篇知识性、趣味性俱佳的作品。如《蒙汗药之谜》《蒙汗药续考》对《水浒传》中的“蒙汗药”进行查考,确证蒙汗药并非文学虚构,而是有本可依、有物可考,即曼陀罗花有麻醉性能。
其二,民俗风情类。作者对生活充满求知的热情,可谓涉笔成趣、发人深省。如《别了,“风鸣马萧萧”》《马桶与文化》,对江浙一带古往今来的如厕用具马桶进行考证,趣味性与文化反思意味兼而有之。
其三,世态游历类。作者游历的名山大川,看过的世间百态,走笔成文,颇具文化的丰富性和历史的凝重感。如《采石情思》通过游览安徽当涂采石矶,抚今追昔,历史与现实交叠唱和。
其四,深情厚谊类。如《庙门灯火时》《怀念刘北汜先生》等,抒发了对旧处、故人的眷恋、追思之情。
目录:
谁说没有蒙汗药
别了,两种文化至上论2
朱元璋的人神之变5
蒙汗药之谜 9
蒙汗药续考14
说神童17
再说神童20
一点红丹判贞洁23
缅铃趣谈25
江湖隐语知多少27
明武宗与蚺蛇30
皇帝与毒药32
论“吃他娘……”35
书神之吼41
奇书一瞥43
论“焦大故居”45
论苍蝇·蚊子·丁香·木香·“三陪”48
撒向帐中都是爱50
说性爱描写53
醉酒诗55
酒色财气沾不得?57
无妻杀人当奈何61
韧性万岁62
一盆铁线草64
牛屋书抄67
告别皇帝意识、草民意识71
“清官确系不祥之物”74
人是地行仙76
新编《水浒传》人物语录79
居高声自远82
真相 84
仍然要重视农战史研究86
如此马鸣风萧萧
别了,“马鸣风萧萧”90
马桶与文化92
说称呼95
“崇国夫人”寻猫的风波98
“天地君亲妻”101
鼾声今古谈103
药名闲话105
话腰带109
闲话猪脬112
合肥宰相与乐山太阳114
饱含血泪的《四禽言》117
别了,《兔园策》120
说“三味”122
针拨白内障始于何时124
土匪诗126
闲章解读129
装修记131
附录:装修岂止是咬人的狗133
我的经典选编观136
吴江《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研究》书后139
向历史鞠躬143
吉羊无车马144
多情依旧是青山
采石情思148
多情依旧是青山152
“飞帖”迎春154
草鞋情思156
卖糖时节忆吹箫160
藏书百态163
无读不丈夫165
《逃难记》逃难记168
有福方读书170
书桌平静又一年173
春夜寂寞思杜鹃176
喜闻杜鹃声178
蝈蝈声声秋梦回180
留得枯荷听雨声183
又是秋深蟹肥时185
喜听甲骨文歌 187
大慈寺谈往 190
又见五谷树 192
送你一枝合欢花194
读茉莉花 197
说虎201
打虎英雄谱 204
壮哉,伏虎妇孺207
请饮一杯屠苏酒210
“头脑酒”与“头脑汤”212
中餐启示录 215
螺蛳经 217
养得雄鸡作凤看 220
秀屿碧水情 222
穷证 224
三峡情思 227
“青灯有味似儿时” 231
台北闻琴 233
国庆与家庆 235
怅望永宁古卫城238
但愿常做成都客241
难忘风雨故人来
何当共剪西窗烛244
廷福学长,英魂来归…… 248
风筝·白毛女 252
我意独怜才 255
阿Q的先辈与后辈259
赛金花异闻 263
沈右揆与黛玉葬花图 267
且看梁门立雪人 270
桂海才人老厌儒 273
吴虞与娇寓 275
吴梅与鲜灵芝、蕙娘
277
江楼犹存人何在 280
还珠楼主轶事 282
忆周予同教授 285
再谈陈守实教授 290
忆赵景深教授 292
庙门灯火时 295
怀念刘北汜先生 297
读古人临终诗词 300
藏书泪303
我若暴富 305
辋川胜境梦里寻 308
病榻漫言 310
非梦闲录 315
“城隍庙”随笔 319
恰似高山流水长 324
难忘风雨故人来 336
凄凉一面缘 340
文坛耆老仰高风 343
一枝一叶总关情 347
难忘启蒙师 350
睿智生幽默 354
孔子墓前三鞠躬 356
精彩内容节选(2000字左右):
朱元璋的人神之变
皇帝是人不是神,这是常识。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皇帝却被人为地神化,贻害无穷。考察皇帝的人神之变,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专制主义认识的深化。
就拿明太祖朱元璋来说吧。本来他家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几乎连裤子也穿不上,是个讨饭的困难户。朱元璋小时为混口饭吃,只好替大户人家放牛,后来干脆到皇觉寺这座庙里当小和尚苦度光阴,是再恓惶不过的小民百姓了!可是,等到他率领一帮子穷哥们儿,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参加红巾军造反,推翻了元朝,一个筋斗翻到天上,一屁股坐到大明王朝的第一把交椅上,当上了开国皇帝后,很快就被人大大神化起来。常言道:“泥菩萨越涂越亮,老母猪越吹越壮。”据明朝嘉靖年间王文禄写的《龙兴慈记》这本书记载,明朝初年就掀起了造神运动,一会儿说朱元璋离开娘胎时,“屋上红光烛天”,皇觉寺和尚看了大吃一惊,以为是失火了,第二天才知道是朱元璋出世;一会儿说朱元璋当了小和尚后,不知道是患了多动症,还是别的臭毛病作怪,经常捅娄子,当家和尚忍无可忍,下令把他捆起来,丢在台阶下。没想到朱元璋居然作了一首诗,大声念道:“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其实,这时候的朱元璋,斗大的字也不识几个,怎能作诗?不过是造神的吹鼓手编造的牛皮而已。甘蔗越嚼越甜,神话越编越玄。又说朱元璋当放牛娃时,人小胆大,公然杀掉一条小牛,煮熟吃了,却把牛尾巴插在地上,骗主人说:“地上突然裂了一条缝,小牛陷进去了!”主人拔牛尾巴,结果尾巴陷在地中,主人深信不疑。更神的是,朱元璋当上小和尚后,在庙里打扫卫生,用扫帚敲敲伽蓝像,说:“缩脚!让我扫地。”伽蓝立刻就把脚缩起来。老鼠啃了佛像前的蜡烛,朱元璋大怒,责怪保驾护航的护法神伽蓝光受香火不管事,在他的背上写了“发去三千里”几个字,夜里老和尚梦见伽蓝来辞行,说:“当今新皇上发配我三千里。”老和尚第二天早上,见伽蓝背上有字,追问朱元璋,朱元璋说:“我是开玩笑的。现在我把伽蓝放了!”晚上,老和尚又梦见伽蓝来道谢,感谢朱元璋的宽大发落。同样神乎其神的是,当时江淮大地上流言四起,盛传要接新天子,朱元璋好奇,也站在一块倒在地上的石碑趺石龟背上眺望远方,石龟居然向前爬了十几步!如此等等。不断涂、不断吹的结果,朱元璋也就由人变成神,成了人间活菩萨,并且越来越亮、越来越壮。
皇帝被神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了龙:穿着绣有张牙舞爪金龙的袍子,叫龙袍;坐的刻上龙的椅子叫龙椅;皇帝哈哈一乐,叫龙颜大悦;皇帝绷紧老脸,叫龙颜大怒;皇帝见阎王老子去了,叫龙驭上宾;甚至干脆把朝廷就叫做龙廷。虽然,把皇帝与龙画上等号的把戏,秦汉就开始了,但这套把戏耍得最熟练、达到登峰造极水平的,还是明清两朝的皇帝。
说不尽的朱元璋。他坐了龙廷后,曾亲自写了一篇《周颠仙人传》①,把一个疯和尚周颠,说得比济公活佛还神。以后打九江、攻安庆,周颠要风得风、说胜就胜,简直是诸葛亮第二。更叫人惊奇的是,十多年后,朱元璋害了热病,差点儿死了,后来吃了周颠仙和叫天眼尊者的道士送来的药,服下去,当晚病就好了。您瞧,这多神,多灵!皇帝的话是一句顶一万句的,何况他亲自写的文章?朱元璋的文章一发表,周仙人的名字就家喻户晓了。而很快另一个神话又沸沸扬扬传开了:说朱元璋生病,派人到匡庐天池山顶上找到周颠仙,要他遍查天上二十八星宿的办公室,都有人,只有一个星宿的屋子是空无一人,有条蛟龙,耷拉着头,无精打采,还流着血。周颠仙说:“此世主也。”①,也就是说这是朱元璋,原来人家是天上的蛟龙下凡的!明清皇帝虽不同,但是无人不称龙。故宫太和殿里形形色色的龙,一共有多少?恐怕谁也数不清!据不完全统计,太和殿内外的龙纹、龙雕等各种各样的龙,约有一万三千八百四十四条之多,群龙飞舞,真让人眼花缭乱。而每当皇帝上朝时,乐声大作,香烟袅袅,万岁之声,不绝于耳。这一切都显示,皇帝是真龙天子,是神不是人!
但是,一切神都是人造的幻影,何况区区皇帝。什么龙裔凤胄,龙子龙孙,都是扯淡。常言道:“皇帝也是人养的。”一样的肉眼凡胎,一样的七情六欲。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们手中握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而且绝对不容分割,总想把家天下一代一代传下去,重复做着秦始皇的千年皇帝梦。为此,他们不惜制造冤狱,株连九族,切人头如切西瓜。朱元璋在明朝初年,为纠正元末社会积弊,不惜矫枉过正,实行恐怖政策,大搞法外法,滥施酷刑,剥皮、抽筋、钩肠、火烙、水煮、凌迟——也就是千刀万剐,无所不用其极。而朱元璋的“炮打功臣楼”,把开国元勋、功臣宿将几乎一巴掌全打下去,更尽人皆知矣,呜呼!
皇帝是人不是神,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皇帝。1962年,随着溥仪的被特赦,重新结婚成家,初步治好了少年时就阳痿、多少年不能过夫妻生活的宿疾,开始过一个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可以说给历代皇帝的造神运动,画上了句号。尽管后来在特定的历史年代里,又死水微澜,沉渣泛起,但不过是历史的残梦而已,终究不成气候。
2001年2月9日于方庄老牛堂
推荐语:
《向历史鞠躬》属作家出版社重点丛书“中国文学创作出版精品工程”。闲来展卷《向历史鞠躬》,奇书一瞥,再瞥;一读,再读……品味“无读不丈夫”之酣畅,感悟“有福方读书”之陶然,渐臻“书少非君子”之佳境!
时下书摊上,常见有的书赫然印上“奇书”两个大字;有的书更被特制成彩色海报,大书“千古奇书,不可不看”之类字眼,让你心跳。但一看书的内容,不对了,平淡无奇,味同嚼蜡。此辈之所以一再标出“奇书”云云,如同明朝一首小曲所形容的那样,不过是“一个个兔赵獐,一个个卖狗悬羊”而已。
——《向历史鞠躬·奇书一瞥》
我不知道“书少非君子,无读不丈夫”,语出何典?但不管是出自何人之口,实在是妙语惊人。妙就妙在:将挂在某些国人嘴边的口头禅“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仅仅改动了三个字,便改出一番新天地,成了为藏书、读书鸣金的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人深省。
——《向历史鞠躬·无读不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