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书快递 >> 《窗外风景》

《窗外风景》

//m.zimplifyit.com 2014年04月28日14:14 作者:赵日超
作者:赵日超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书号:978-7-5063-7350-0
定价:29元

  作者简介:

  赵日超,笔名谭明珠,知名散文家,江苏淮安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旅游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作协会员、东方旅游文化 网dflywh.com总编。在《工人日报》、《中国环境报》、《农民日报》、《剧影月报》、《城市管理》、《商旅报》、《中国旅游报》、《华东旅游 报》、《北京旅游报》、《识途》、《江苏作家》、《中国散文家》、《航空画报》、《雨花》、《华夏散文》、《中国散文报》等报刊发表多篇旅游文化散文;在 《青春》、《大众散文》、《华夏散文》等刊发表多篇文艺评论。8000多字的《情醉海南》被《北京旅游报》整版刊登并连载,荣获中国散文学会随笔一等奖, 被《工人日报》、《国际旅游岛商报》、《中国旅游报》、《华东旅游报》(整版)等报刊选登;7000字的散文《梦里依稀看淮安》获中国散文华表奖二等奖第 一名,《莲香清幽伴旅程》获江苏省县市报副刊类一等奖,入选《2010年中国散文经典》等;2011年《等你,在吴承恩故乡》获“美文天下•首届全国旅游 散文大赛”一等奖,入选《美哉天下•中国旅游散文优秀作品集》。事迹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作品《踏雪寻梅——周恩来故居印象》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 作集》。作品《梦里依稀看淮安》、《又是小荷盛开时》入选《中国散文大系》等。荣获2012年中国散文华表奖杰出成就奖。《敲钟寒山寺》入选《2013中 国散文排行榜》。

  内容介绍:

  今天,我们跟随《窗外风景》作者的脚步畅游南北,也跟着作者得到一次次心灵的洗礼。到大连日俄战争史迹前,看到“百年城雕”的无字书,又一次亲 见侵略者践踏中国土地的铁证;到沧州,认识一位历史上直言敢谏的言官;到厦门,在琴声悠扬中感受到包容的品质;到苏州,仿佛听到古人在寒山寺悠远的吟哦 声……数不清的“无字天书”,不仅让我们流连忘返,更让我们掩卷沉思。作者问得好:“极目远眺,江山多娇,试问中华儿女,无字天书,今生阅读多少?”

  目录:

  多彩更多情——赵日超散文读后随感(序一)……………………………袁  鹰

  散文要凝聚更多的光点——赵日超散文《窗外风景》序(序二)………王宗仁

  文学征途无倦客——读赵日超散文有感(序三)……………………… 曹业慧

  《品读城市》

  大连,一本无字的天书

  梦里依稀看淮安    来源:2010年8月《中国散文家》入选《中国散文大系》

  敲钟寒山寺             《中国旅游报》         2011年5月

  沧州,充满灵气的热土     (随笔)     北京旅游报     2009.02.13

  情系海南            (随笔)            工人日报

  老淮安春色         《华夏散文》            2011年9月

  包容的厦门                《华夏散文》       2011年9月

  上海世博园的记忆                      淮安区报

  武夷山荤味记忆

  印象丽江

  《名家访谈》

  李存修说:游记要唤醒人们自然保护意识

  听课北京                                 中国散文报

  京城花盛又逢君                           淮安区报

  袁鹰说:报纸要为群众着想                 淮安区报

  作家的秋空         2008.10 《识途》  《中国散文家》    2010年10月

  与君一席谈                               淮安日报

  《情感独白》

  莲香清幽伴旅程   《2010中国散文经典》荣获江苏省县市报副刊类一等奖

  兰有清芬梅有香    2008.11.26  淮安日报

  萤光的怀念                 淮安日报《中国散文家》

  我在等你         1994.12   青春 入选天津古籍出版社《写作也有绝招》

  小街                        青春           1995.11

  又是小荷盛开时 中国文联《快速写作决窍》范文1998.09.01《中国散文大系》

  重温情书                   新楚州报

  小街上的女子               新楚州报       2009.01.10

  青春梦幻曲                        淮阴青年       1997.08

  街头的时尚                 淮安区报

  深夜 音乐 写作             淮安日报

  《行游山水》

  情醉海南  2008.12.29  2009.02.29北京旅游报 中国散文学会随笔一等奖

  大美天目湖              《政务风景》、 《中国散文家》

  等你,在吴承恩故乡 4.28《航空画报》 “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一等奖

  有缘相聚千岛湖    2009.03.05 北京旅游报  2011年6月《中国散文家》   

  清凉世界清凉山                商旅报         2007.06.14

  韩信钓台思韩信              新楚州报

  泰山游记                    淮安区报

  绿草荡的故事

  湖石之缘                    淮海商报

  《抚摸岁月》

  老屋的灯火

  体验网络旅游

  怀念                      《江苏作家》     2010年

  土豆情结                    农民日报       2009.01.10

  父亲的巴掌                      新楚州报

  邻里茉莉香                       新楚州报

  画中施河

  悟性月季                       新楚州报

  不动军嫂心                     新楚州报

  花香不寂寞                    新楚州报

  陈阳酒香

  《人生感悟》

  踏雪寻梅            《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2010年  2008.01.31

  人生感悟                 江苏物资       1998.04.25

  流淌的北大汪               《新楚州报》

  烟、酒、茶、咖啡与灵感    淮安区报

  文人的操守               淮安日报   淮阴教育报 2001.11.20

  过年                   《新楚州报》

  北方的春节           《新楚州报》

  复兴之光                    青春           1995.05

  走进春天                     淮阴日报       2001.04.28

  未名藤                      蓝溪文学报

  获奖感言

  喜迎春酒馆                    淮安区报

  《岁月留痕》

  又见草荡绿               中国环境报     2008.10.30

  阳光下的奶奶             淮安日报       2003.05.09

  唱首岁月的歌给自己       淮安日报

  油印的记忆               淮安区报

  书缘

  陈嘉庚的爱国情怀

  婷子

  乐于做“人梯                    淮安日报

  乐当“土记者”                  淮安日报

  我们村的支书                    淮安日报      

  父亲                            淮阴日报     1996.10.07

  复兴铺路工                      淮安日报

  感受麦收                        淮安日报 

  师情母爱深儿许                  淮安日报

  雨中栽花                        淮阴日报

  《文艺评论》

  散文之散见        2011年9月《华夏散文》封面上   《大众散文》   

  淡定安谧 心法自然——巫丽萍的山水画品读            淮安区报

  一位著名老作家的心声——读海笑的《惜时》有感   《识途》 

  《青春》,美好的文学园地         青春           1998.05

  人情练达即文章——李乃祥《岁月留痕》序   时代作家出版社2011年7月

  情融诗书画 笔歌真善美——《王兆奎诗书画集》赏析    淮安区报

  品画先神韵  论诗重性情——读许文金《刘鹗诗话》有感

  一部平实的历史读物——读施向平《车桥战役》          淮安区报

  读胡真来工笔画荷花随感                              淮安区报

  走在世界电梯科技前端的企业家

  最有牛劲的诚信企业家  报告文学     《中国散文家》 2010年8月

  附:

  今夜,梦在淮安——读赵日超先生散文《梦里依稀看淮安》   华夏散文

  真善美的升华——读赵日超散文有感

  依靠特色创品牌,打造旅游文化论坛十强——访东方旅游文化网主编赵日超

  精彩内容节选(2000字左右):第八章:

  一府衙

  淮安“府衙”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知府衙门。走进“府衙”大门,迎面一座牌楼,巍然壮观,牌匾上刻着“公生明”三个古朴遒劲的大字,透出一股凛然正气,让你一进门就感知这是一个公正无私、正大光明,集皇恩和国威于一体的严肃场所。

  公元976年,宋太宗赵匡胤当上皇帝,看到孟昶的训戒诗后,从中摘录四句,即“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亲笔书赐给郡国大 臣,正告官员:“尔等俸禄,乃民之膏脂,如虐下民,等于欺天。”那座耸立在汉白玉台阶上的宫殿式建筑就是“淮安府大堂”,庄严肃穆,气象万千。从这种居高 临下的气势中,可以想象当年它是何等的威严。两边厢房,与朝廷六部对应,设礼、户、吏、兵、刑、工六科。每科门外、室内立柱上,均刻有表明本科职责和官员 操守的楹联。这些对仗工整、词语新奇、含意深远、书法绝妙的楹联,最有代表的一副是讲官民关系的对联,上联为: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 百姓;下联为: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想不到在封建官僚中,竟有这样的有识之士,在那样一个历史条件下,能那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 是由老百姓养活的;能大彻大悟地说出“自己也是百姓”,喊出“莫道百姓可欺”的惊天之语。“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就是这块瑰宝中最闪亮的光点, 即使在今天,仍有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一个能时刻记住“自己也是百姓”的官员,绝对不会整天在那里挖空心思,想出各种花花点子去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瞒上 压下、鱼肉百姓。

  二堂是府衙长官处理一般公务的地方,位于大堂后面。堂内有一联:“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堂前廊柱上还有一联:“看阶前草 绿苔青无非生意;听墙外鸦啼雀躁恐有怨情。”从这些对联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封建官吏处理政务的原则和方法。至明太祖时,“府衙”又加刻“公生明”三字。此 三字出自《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段短小精悍的文字,字字警策,句句药 石,内涵丰富,成为历史上许多“清官”的座右铭。淮安府署是值得一游的历史遗迹。如果把府衙当作是一位能对话的老者,当今的公仆们能否对天发问,从心底喊 出,数千古清廉人物还看今朝?!

  大堂还有一联:“到盛怒时少缓须臾俟心气和平,省却无穷苦恼;处极难事静思原委待精神贯注,自然有个权衡。”这幅楹联在提醒官员在审理案件时要注意自己的情绪,遇有疑问一定要弄清原委,不能以自己的心情想当然,也就是今天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后堂门上方题有“省刑爱民”四字,这是府衙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据说康熙在位,为政比较宽厚,崇尚省刑爱民。1703年,康熙在《巡省江浙见闾阎 稍有起色,示诸臣省刑爱民》一诗中写道:“齐民但示蒲鞭辱,报国应同竹节坚。莫恃才名轻庶物,冥冥中自有青天。”告诫官吏仁爱施政,宽厚爱民,以感化服 人。

  其实,倘若后人能从府衙这些楹联中参悟并获得益处,不也是一件幸事么?然而,在这个追名逐利的世界上,又有多少人真正耐心去品读,多少人能够真正读得懂呢?更有多少“清廉之官”去效仿前贤呢?

  推荐语:

  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自然,去品读城市。

  前言、序、后记

  多彩更多情

  ——赵日超散文读后随感

  袁 鹰

  《窗外风景》作者有一支神奇的笔:多姿多彩,更多情多义。作者擅长写游记,这是他的强项,获得过多次旅游文学的奖项。他笔下游记的特色,就是多彩更多情。

  旅游文学是我们中国从古到今文学园地一大宝藏,林林总总,佳作如林。回想我自己童蒙年代由中过进士的祖父亲自授课的启蒙读物中,就有《古文观 止》。他老人家并不是从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教起,而是先教《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赤壁赋》。如同教《唐诗三百首》、《千家诗》 一样,他规定必须背诵,一字不差地记住。我对古典文学的一点启蒙知识和最初的兴趣,正是从背诵游记名篇开始,直到如今。

  旅游文学今天进入一个好时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就产生开拓眼界、增加乐趣的要求,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兴旺。同家人或朋友一起,成群结队畅游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北到黑河,南到海南,更走出国门,不仅去西欧北美的通都大邑和名胜古迹,更到南太平洋、印度洋的岛国,无远弗届,处处都有中国人的游 踪。每一处旅游景地,也都为游人提供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引经据典,搜集古人诗词,名家文字都为名胜增光生色。旅游文学的发展,成为当代散文一个具有中国 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景观。

  当然,真正能成为游记的上乘之作并不容易,不仅需要作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描摹山川景物的本领,更需要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岳阳楼记》被誉为游记的典范,千古传诵,而范仲淹作此文时,并未去过洞庭湖登过岳阳楼,他是应时任巴陵郡太守的好友之邀而作的。在概括地描摹洞庭湖“浩 浩荡荡,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色后,就以浓墨重彩论述不同人物登岳阳楼不同的“览物之情”,最后升华到思想感情的最高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从此成为一代代仁人志士、千万莘莘学子为人处世的格言。我们每次读《醉翁亭记》、《赤壁赋》、《黄州快哉亭记》、《登泰山记》等名篇,都能得一次感 情的升华和心灵的感受。至于《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老残游记》等代表性著作,收获自然更丰,就不用多饶舌了。

  今天,我们跟随《窗外风景》作者的脚步畅游南北,也跟着作者得到一次次心灵的洗礼。到大连日俄战争史迹前,看到“百年城雕”的无字书,又一次亲 见侵略者践踏中国土地的铁证;到沧州,认识一位历史上直言敢谏的言官;到厦门,在琴声悠扬中感受到包容的品质;到苏州,仿佛听到古人在寒山寺悠远的吟哦 声……数不清的“无字天书”,不仅让我们流连忘返,更让我们掩卷沉思。作者问得好:“极目远眺,江山多娇,试问中华儿女,无字天书,今生阅读多少?”

  是的,我们都不妨想想:今生阅读了多少?

  《别梦依稀看淮安》一文,特别牵动我这个淮安儿子的心,离开家乡八十年了,蓦然回首,真正是“别梦依稀”了。其实,我离开家乡时才是十岁的孩 子,所谓“别梦”,无非是儿时的家庭生活和听到有关故乡的片言只语,对这座值得每个淮安人自豪的历史文化名城几乎一无所知。作者以“一部书”(《西游 记》)、一座府衙、一座古刹、一座桥(胯下桥)、一条街(河下镇湖嘴大街)和一棵树(周恩来故居的腊梅树)这种独具特色的手法,详细铺陈淮安的种种,引人 入胜,更发人深思。比如府衙的那副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 官。”旧时代竟有如此有胆有识之士,在堂堂府衙上作如此掷地有金石声的宣言,今天读了,仍令人敬佩而且敬畏。在这副楹联前,时下那些人前唱高调,背后干坏 事的官员,如果还有点良知,应该出几身冷汗!

  我的记忆里,除了上述几个“一”之外,似乎还可以有“一道城墙”和“一条巷”。淮安那道高大严整的城墙姿影,至今还留在脑海里。儿时就听长辈说 起:淮安府的城墙,同扬州府一样,是全苏北地区最好的城墙。记得除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外,南北还有两座角楼,担负着运河畔的瞭望任务。当年民间曾流传 一副有地方特色的趣联:“南角楼,北角楼,南北角楼望南北。东长街,西长街,东西长街买东西。”如今,东西长街还在,南北角楼跟那道城墙早已夷为平地,只 能在梦里去“望南北”了,不免引起许多惆怅。因而想起建国初期,北京城墙存废之争,曾经热闹了好些年,名家学者都参加热烈争论,最后终于服从“建设需要” 的大局,将好端端的且相当完整的九城全部拆除,在北京市民和许多外来人的心里留下永远的遗憾。如今在崇文门西边保存了一段,辟为“城墙遗址公园”供游览之 用,还立了告示牌,请游人小心保护,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话扯远了,就此打住。

  我也记得淮安城里那些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风尘的巷子:驸马巷、麒麟巷、双桃柳巷……还有凡办喜事人家花轿必定要绕道走一次的多子巷,不知如今尚 存否?最难忘的是北门内的窦娥巷,传说是《窦娥冤》主角的故里。那窦娥是淮安历史上可以和漂母、梁红玉齐名的女性名人,她是遭到贪官酷吏的一件冤案,感动 上天,六月飞雪,由元代第一位杂剧名家关汉卿写成《感天动地窦娥冤》,流传至今,感动了、教育了一代代观众和读者。徜徉在那条安静的小巷里,眼前就会闪现 出一位蒙冤受屈、孤苦无依的弱女身影,耳边就会唱起愤懑的呼声:“……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啊),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 这般顺水推船。地也(啊),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啊),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想起古代淮安人以这个冤死的弱女命名她住过的巷 子,实在叫后辈人敬佩之至!

  东拉西扯,散漫无稽。权当是同家乡的同行徜徉于运河堤上或是小巷里边走边聊天吧。在远离故乡的京城,期待读他不断问世,越写越精彩的新作。

  2013年秋日

  (袁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散文家,原《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散文世界》主编。)

  散文要凝聚更多的光点

  ——赵日超散文集《窗外风景》序

  王宗仁

  读赵日超的散文,无论是他对故乡、亲情的咏赞,还是激情游走祖国大好山河的游记,或是从日常习以为常生活经历中生发而来的随感,我们都感受到他 是在用力用心追寻真善美的人生与思考人生。散文集《窗外风景》正是这种追寻与思考之后的收获。换句话说,日超是在寻找与剥离中进行散文创作。说寻找,是指 他注重积累生活,跑了许多地方,接触了那么多人,经历了那么多事,这样既丰富了人生阅历又获取了文学资源;说剥离,是说他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之后进行认真地 思考生活,探索、发现掩藏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中有意义和有意思的闪光点。散文创作万万不可就事论事,它必须是作家对生活透彻思考的结果。我把 这种结果叫做作家创造的“第二生活”。“第二生活”高于“第一生活”,因为它集中了作家的智慧,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因而更集中更摡括,也更具典型性,更 有普遍意义。

  看看日超散文中的亮点。

  提起淮安,不能不说到敬爱的周总理,那条古老的驸马巷里有他的故居。故居里有一株“临寒独自开”的腊梅。日超写周总理的故居就写得不一般,我想 这也是大家都期待的。因为他熟悉淮安,还因为他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作家。果然他的那篇《踏雪寻梅——周恩来故居印象》,透射着一股清新的芳香。香味自然来自 故居后院的腊梅。用梅比喻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几乎是所有这类题材散文约定俗成的写法。日超呢,另劈蹊径,他写到腊梅时突出写了周总理的三位母亲:生母万氏、 嗣母陈氏和乳母蒋江氏,三位母亲在周恩来成长的人生经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特别是对那位为人耿直而又不巴结权贵的乳母蒋江氏着墨更多,她除了带着 恩来在后院空地上种菜、栽树栽花外,还让恩来“接触穷苦人家的孩子,感受社会低层人的生活”。“恩来的力量来自三位母亲,来自于百姓”。作者散文中多次出 现三位母亲,暗喻梅香是从他们身上喷散出来的。我认为这样写比那些用梅香比喻周恩来的散文要深刻得多,也更贴近真实,耐人寻味。

  有的时候,人对一些事情深感无所适从,无奈,因而感情很复杂。友谊吗?怨恨吗?一时难以说得清。我读了《敲钟寒山寺》后,悬挂在寺内大雄宝殿右 侧的那口铜钟, 引发了我这种似乎说得清又仿佛难以彻底说得清的很复杂的情感。原来,寒山寺钟楼里那口钟早在明代就莫名其妙地流入了日本,后来一直下落不明。这块心病折磨 着国人的心,也令日本友人不安。于是在1905年日本政府就派人送来一口仿唐钟,高悬在寒山寺,被看作中日友谊的象征。至今这钟仍在寒山寺。每年都有不少 日本友人专程涌进寒山寺与中国人一起听午夜108响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听钟的人,国人也好,日本友人也罢,到底有几人能听懂这首 诗的孤独、伤感意境?正如作者日超所写的那样:“在铁岭关抗倭遗址,在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古城,在遭受日本核幅射的东海边缘,日本政府正否认历史,复活军 国主义,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历史争端。而每日游人欣赏并敲打的依然是日本人送来的仿唐钟,我内心一直都不是滋味。”我相信大家的心境一定和作者相同。这 就是这篇散文带给我们的感悟和联想,可以说举一反三的联想。

  我注意到了日超抒发男女情感的几篇散文,《又是小荷盛开时》、《萤光的怀念》、《街头的时尚》、《深夜、音乐、写作》等,都很真实地记录下了异 性之间或纯美的交往或藕断丝连的隐情。写情感特别是写个人的私情,必须敞开心屝,才能写得真实,动情。就是说提笔时要进入一种“无意识”状态。其实这种 “无意识”从本质讲是一种高度精神感情。这样的“无意识”可以转化成一种理性和知性,恰如其分地把握心灵敞开的分寸,该说的说到什么程度,不该说的藏而不 露或欲露不露。有时候隐藏着反而更会产生力量。当我们在《又是小荷盛开时》中读到“我”把那朵未开放的荷花“悄悄地埋了”时,心里涌起的不仅是遗憾,还有 一种期盼;当我们在《萤光的怀念》里读到,浩渺深邃的夜空那流溢着光洁的清辉寻找自己的知音时,心头点燃的是生命之火;当我们在《小街上的女子》里读到小 街上那些戴金挂银女子时,感到了这个时代的富有与满足。这些都是从日超的散文里发出的温暖的声音,亮点,值得珍藏。读日超的其他散文,也发现不同的亮点点 缀其间。

  日超在一篇散文里写下过这样的创作悟语:“散文写作应注重发掘和发现最有特点、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以独创性的构思提炼素材和主题。着意用爱心 去发现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独特个性,这样写出的散文,将会凝聚更多的闪光点,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日超说,这是他读了冰心老人的教诲后的心语。说得极 好,我们共勉。

  2013年9月于望柳庄

  (王宗仁: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作家,出版作品42部,有四篇散文入选中小学课本)

  文学征途无倦客

  ——读赵日超散文有感

  曹业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人生之幸福。行万里路,而又能写一篇篇游记散文,更是一大幸事。近日,欣闻赵日超散文集《窗外风景》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感到由衷地高兴。这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我们淮安市淮安区文学事业发展来说都是可喜可贺的。

  我曾读过赵日超写的一些作品,深为他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所感动。创作三要素,生活、思想和技巧,缺一不可。赵日超长期生活在农村,爱好文学写 作,在中学时期已踏上了圣洁的文学之路,不断地追求,如今,他已成为“职业编辑”。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挤出工余时间,外出采访,收集素材,《窗外风景》 便是他业余文学创作的结晶。他还担任着东方旅游文化网的主编,“爬格子”是他生活中全部的内容,但他无怨无悔,乐此不疲。

  他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因此他的作品充满内在激情。他以精巧的构思,将特殊地域中产生的独特文化与心灵的震撼感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文字中流淌着对社会的感恩。细读其中作品,有《梦里依稀看淮安》的深沉、《敲钟寒山寺》的觉醒、《又见草荡绿》的喜悦,也有《大美天目湖》的秀美、《相聚 千岛湖》的认知和《流淌的北大汪》的情趣,还有《厦门鹭岛》的琴韵、《又是小荷盛开时》的青春浪漫,一篇篇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文如其人,情美感人心。他的游记,写景与抒情,写景与人生感悟,情趣表达,水乳交融。凡是好散文,或者寓情于景,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不拖沓,又精美。读后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工作者,也许是职业的原因,对赵日超散文中涉及廉政文化的作品格外看重。比如在《梦里依稀看淮安》一文中,“一府衙”章节专门 写到廉政文化。大堂前的戒石坊上镌刻着黄庭坚手书的“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大堂内还有一副著名的楹联: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 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0月26日在山东菏泽调研座谈 时,把这副对联送给参会的市、县委书记。总书记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 多。诚然,一个能时刻记住“自己也是百姓”的官员,绝对不会整天在那里挖空心思,想出各种花花点子去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瞒上压下、鱼肉百姓。千古天理, 天经一也。淮安还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总理就出生在古城中一条寻常的巷子里。总理一生为国为民,堪称全党楷模,铸就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朽丰 碑。总理家乡的干部,理应更好的恪守党性原则,洁身自好,为官一任,造福百姓,不留遗憾,永留赞叹。

  赵日超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写出了不少有影响力的文章,确实视野宽阔,胆识非常。我们的时代,正需要那些敢于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弘扬真善美的作家来唤醒人们的良知。

  散文集《窗外风景》被作家出版社录用出版,不仅是对作者艺术成就的肯定,而且也是奉献给读者的一份丰盛的精神食粮。文学之路漫长,追求永无止境。赵日超正年富力强,最后送给作者一句激励的话:“文学征途无倦客!”希望他再接再厉,为新时期文学事业的发展多作贡献。

  (曹业慧: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