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佩云,湖南长沙宁乡县人,原任中国海洋石油报总编辑,长期致力于海洋问题的采访、研究和蓝色国土观的宣传普及,曾主持编撰《海洋三字经》《我 爱蓝色国土丛书》《探海人的足迹》,结集出版散文集《蓝色国土忧思录》《一个记者的文化视角》,创作出版长编历史小说《郑和》(台湾出版繁体字本为《海上 第一人郑和》、韩文版为《郑和》)《铁血军团战将戚继光》、长篇纪实文学《激荡中国海》。
内容介绍:
1900年庚子赔款逼出的“小人物”李准,得到慈禧赏识,钦点广东水师提督。他抱定“清国虽弱但绝不示弱”的决心,率破船旧舰巡阅南海,与葡萄牙、英国、法国等西方列强斗智斗勇,特别是跟日本在南海夺岛的强盗行径,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甲午海战中苟活下来的北洋水师将士,奋力追击在南海逞凶的日寇,要为国家、民族和自己找回尊严,苍凉悲壮。南海渔民与广东水师同生共死,收复东沙,开发西沙,守护南沙,军民团结一致捍卫南海主权,垂范今天。
辛亥革命之后,军阀长期混战,海军沦为内战工具,大清国所遗留的舰船几乎损失殆尽,李准英雄无用武之地,苦闷异常。民国海军衰落成了“河军”, 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寇海军堵在黄浦江内狂轰滥炸,上演了节节败退的长江悲歌。血的教训证明,国家没有强大的海权,只能任人宰割和蹂躏;没有举国的团结统一, 也不可能建设强大的国家海权。
目 录:
楔 子1
第一章 庚子赔款逼出的“小人物”4
1900年,八国联军代表追逼大清国偿还庚子赔款,扬言“逾期将有碍和局”,发出重新与大清国开战的威胁。李准临危受命,在广东筹措到400万 两银子,竟遭遇广东巡抚的刁难和票号高额汇费的勒索。他冲天一怒,决定亲自押运这笔银子去香港办汇兑,一不留神走上了弃文从武的道路。
第二章 国难当头“匪亦有道”27
东沙难民由抢银子到护银子,李准初识南海渔家女区莲。岑春煊主政两广欲“大开杀戒”,谭文觐被隔离审查,处心积虑“找人垫背”。李准脚上一双麻草鞋为其自证清白,被责令一月之内荡平粤东境内股匪,否则“提头来见”,深深领教了官与匪的狼狈为奸。
第三章 澳门苦斗葡萄牙53
李准罗浮山剿灭勾结日本人走私军火的李北海,香山追捕寻求澳葡当局保护的林瓜四,同时面临争夺大小横琴岛领土主权的复杂局面。清政府模棱两可,岑春煊“刀切豆腐两面光”,巡防营使出浑身解数与葡人斗智斗勇。区莲该出手时便出手,闯入龙潭虎穴斩杀吃里爬外的悍匪。
第四章 慈禧钦点广东水师提督77
发生在中国辽东半岛的日俄战争,震撼了国人,也震撼了李准。他极力摆脱刻薄寡恩的顶头上司,返回老家四川实业救国,兑现协助区莲造船回东沙的承 诺。一道圣旨召他进京面圣,老佛爷钦点广东水师提督,叮嘱其为振兴大清海军尽力。他不经意间陷入朝廷高层内斗,不得不在新的困境中左冲右突。
第五章 虎门练兵风波迭起102
李准在艰难曲折中重建广东水师,获得意想不到的支持,也无端受到这样那样的打压,连慈禧都莫名其妙,好好一个李准为何会屡遭弹劾?岑春煊与袁世凯勾心斗角,两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张移花接木的照片,李准得以绝处逢生。
第六章 不能拱手出让的缉捕权127
新任两广总督张人骏牢记叔父张佩纶的沉痛教训,竭诚支持加强广东水师建设,然心有余力不足。英国海军频频入侵大亚湾,李准智退“无敌舰”。一艘英国商船在西江被劫,英国趁机索要在中国境内的缉捕权。张人骏协同李准抵制朝廷的妥协退让,捍卫领土主权和国家尊严大义凛然。
第七章 缉拿日本“二辰丸”的尴尬152
日本商船“二辰丸”走私军火,在澳门附近海域被中国军民联手截获。李准宣布没收全部该船运载的枪炮子弹,并勒令降下日本国旗,表示认罪伏法。日本政府居然出面施压,其军部还派出军舰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退让。广州军民目睹那面重新升起的“膏药旗”,心里都在滴血。
第八章 把日本窃岛者赶出东沙176
广东水师矢志赶走强占东沙岛的倭贼,护送东沙难民返回家园。而跟喜欢炫耀武力的日本无法进行武力对抗,同不讲道理的日本讲不清道理,与藐视国际 公法的日本也难以对簿公堂。那么,该跟这些日本强盗斗什么呢?李准及其志同道合者巧妙动用中外媒体的力量,有了以弱胜强的奇招。
第九章 追寻南海渔民的脚印198
李准深入海南东部的潭门镇,走访长年往返边远岛礁的南海渔民,方知他们除了捕鱼捞虾,还得应对列强舰船入侵的威胁,增强了水师远巡南海的紧迫 感。不期光绪和慈禧前脚跟后脚辞世,政局变得扑朔迷离,只好返回广州徘徊观望。区莲联络几位渔老大,为水师舰船巡阅南海边远岛礁探路。
第十章 赶着鸡、猪、羊、牛下南海224
外国舰船频频染指南海岛礁,敌情就是命令,李准迫不及待率师出巡。跟随他的,不但有水师官兵,还有地方要员,测绘专家和来自德国的无线电工程 师;不但有渔民和工匠,还有鸡、猪、羊、牛及谷物蔬菜种子。很多人不理解,广东水师要去南海干什么?这其实是李准在南海前无古人的创举,“只有开发岛礁才 能守住岛礁”。
第十一章 留下宝贵的“海防要塞图说”250
日本舰船近距离窥探我军民的岛礁开发活动,李准急于远赴黄岩岛和千里长沙,追踪一心想要窃取中国岛礁的倭贼。“伏波”不幸触礁,广东水师舰队被 迫中途返回,他奋笔写出《广东水师海防要塞图说》,期望尽快付诸新的行动。张人骏突然离职,林国祥不幸去世,张鸣岐前来主政两广,人们只能叹息“时势不由 人”。
第十二章 辛亥革命的两难选择278
在辛亥革命中,李准既是“镇压黄花岗起义的刽子手”,又是“实现广州光复的第一功臣”。这个带根本性的转变,有革命党炸弹的威逼,有诸多朋友的 开导,有陈钊带来孙文纵论“太平洋门户权”的鼓舞,还有萨镇冰在武汉交出海军指挥权的榜样力量。然而,一朝失去广东水师的指挥权,他还能干些什么呢?
第十三章 面对死难的岛礁开发者305
广州革命成功后,各地冒出许多见啥抢啥的民军,同时冒出不少忙着拉队伍、抢地盘的军阀,南海岛礁开发也在劫难逃。东沙岛突然被抢,丰润岛也断绝 了与大陆的联系,经李准再三要求,陈景华派出一批警察登岛探查,这才发现所有先驱开发者都已经遇难。李准满腔悲愤,坚持要为“绝粮而死”的岛民讨说法。
第十四章 不屈不挠地抵制日本“租岛”335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趁火打劫,不但抢占中国的山东半岛和德属南洋诸岛,还在“21条”中强迫袁世凯赋予该国“租借”岛屿的特权。人们都很奇 怪,日本对强占他国岛屿为何这般感兴趣。李准跟崖县县长孙雨品和南海渔民站到第一线,顶住来自北洋政府的“批文”,粉碎日本的“租岛”阴谋。
第十五章 1933年的海上抗争364
1933年,法国悍然占领中国南海9个岛屿,日本北边陈兵长城喜峰口,南边也公开提出强行霸占我南海岛礁的要求。已经赋闲在家的李准,再也无法 保持沉默,用广东水师巡阅南海的亲身经历,捍卫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一曲《打渔护家》轰动京津,“济远”铁锚也成为一把穿透历史的利剑。
尾声:不得不吞下的历史苦果393
林中校带着《李准日记》,跟随民国海军沿着长江边战边退。他们退到重庆,中国的南海诸岛已经被日本人武装占领,《李准日记》也在躲避日机轰炸重庆的混乱中丢失。林中校和他的同僚都省悟到,民国海军实际还在延续《李准日记》的悲剧,中国人正在吞下一枚不得不吞下的苦果。
后 记396
精彩内容节选(2000字左右):
1900年,八国联军代表追逼大清国偿还庚子赔款,扬言“逾期将有碍和局”,发出重新与大清国开战的威胁。李准临危受命,在广东筹措到400万 两银子,竟遭遇广东巡抚的刁难和票号高额汇费的勒索。他冲天一怒,决定亲自押运这笔银子去香港办汇兑,一不留神走上了弃文从武的道路。
1
“砰,砰,砰……”
公元1900年暮秋时节,北京东堂子胡同,一阵排枪骤然响起。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内的八国联军代表,拍桌子打板凳,异口同声发出咆哮:“赔款数 额一个子儿不能少,赔款利息一分钱不能减,偿还赔款日期一天也不能拖延……”日本驻华公使仗着甲午海战曾打败过中国,参与八国联军的战舰和兵员也最多,他 径直走到清国代表庆亲王奕劻和两广总督李鸿章面前,瞪大眼珠子说:“大日本国的陆、海两军,已在天津、山海关和北京周围部署停当,要不贵、我两国再打一仗 怎么样?”
这是强权即公理的年代。奕劻和李鸿章坐在谈判席上,实际等于连辩护权都被彻底剥夺的“被告”,或者说是被众多黄世仁追着逼债的杨白劳,纵有天大的苦楚和冤屈,也只能就着卤水往肚子里咽。
大清国此时的财政状况,称得上“屋漏偏逢连夜雨”,或者说是“雪上加霜”。1894年甲午之败,日本逼迫大清国签下《马关条约》,除割地之外, 张开血盆大口,索取赔款高达2.3亿两白银。那时,大清国库每年总收入仅8000万两银子,也就是说,全国人民三四年不吃不喝,还填不满这个窟窿。李鸿章 在马关的谈判桌上曾苦苦哀求日本人稍稍削减一点儿,说得可怜兮兮:“贵国权当送我这糟老头子回北京的路费好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一瞪眼,一咧嘴,一龇 牙:“一个子儿也不能少,通通的拿来!”这几年举国上下砸锅卖铁,尚未凑齐甲午赔款。现在八国联军又扛着洋枪洋炮打进北京,迫使慈禧和光绪仓皇出走,慌不 择路逃至大西北的黄土高坡才停住脚步。这回德、日、美、英、法、俄、意、奥八只“狮子”一齐大开口,战争赔款高达4. 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年额达2121万两有余。义妓赛金花曾挺身而出,在红绡帐里与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软磨硬泡,请 求列强稍稍收敛一点儿贪婪之心,多少给中国的黎民百姓留点儿活命钱。这位德国大胡子两眼一瞪,睡中国的女人没商量,要中国的银子也没商量。
已经逃往晋、陕之间的慈禧太后,深知国家财政已经濒临破产,清政府只剩下一副空皮囊,即使把国库抖弄个底朝天,将老百姓搜刮一干二净,也凑不出 这么一大堆银子来。她踌躇再三,发电报给主持和议的庆亲王和李鸿章,要求在谈判桌上吐吐苦水,“中国财力已竭,各国皆所深知,期望有所减免”。八国谈判代 表板起面孔,一齐威逼道:“我们答应了,八国摆在大沽口的坚船利炮也不答应。”老佛爷退而求其次,接着要求告知对方:“赔款既不允减,只好照准,惟索息一 倍,计合4厘,大清国实在吃不消,仍需商减为要。”八国代表又用不同语言咕噜出同一个意思:“赔款吃定贵国了,赔款利息也吃定贵国了,谁叫贵国是战败国 呢?”
这一天的谈判,是慈禧再次发来电报,请求宽展赔款年限,“让大清国稍稍缓上一口气,这总可以吧?”万没想到,奕劻和李鸿章刚一张嘴,就迎来这阵 排枪和八国代表继续动武的威胁。奕劻和李鸿章无法忘记,八国联军54艘战舰载来的侵略军上的侵略军在大沽口登陆,制造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连逃往海上的 渔民都被排枪射杀殆尽,留下“塘沽一扫光,新河半拉子庄,北塘三排枪……”这首民谣。前不久,数万联军由天津、廊坊一路打到北京,瓦德西将入城官兵“纵 欲”3天延至8天,大街小巷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他们岂敢再次招来战祸,只能张口结舌坐在那儿。八国代表仍不肯就此罢休,他们商量着要给慈禧这 个中国老太婆一点儿颜色瞧瞧,当即勒令清政府追斩直接卷入义和团“扶清灭洋”的王公大臣毓贤和赵舒翘,同时发出威胁,“慈禧皇太后亦难辞其咎也”。老佛爷 终于明白,同扛着洋枪洋炮的八国联军讨价还价没她好果子吃,闹不好连自己的脑袋也保不住。她再也不敢拖延,饬令朝廷老少爷们齐动员,好歹先凑齐八国索要的 首笔赔款,礼送这些瘟神出境。
奕劻和李鸿章原想循“借债还债”老路数,“拆东墙补西墙”,掏一个窟窿填一个窟窿。然而,自咸丰年间起,大清国即依靠借外债填补白银短缺的口 子,这么多年来,打了败仗要借外债赔款,办洋务要借外债买机器,修铁路要借外债买铁轨和机车,建海军要借外债买军舰和大炮,加上各省也自行找外国人借钱。 户部尚书此时拿出历年所借外债的账簿,连本带息,利上滚利,息上加息,已经成了天文数字。他仰着脖子问:“这外债还能借吗?” 奕劻和李鸿章也亲自找一些外国银行试探,这些“洋财神”看出清政府已无多少还款能力,利息一家比一家定得高,还款条件也一个比一个苛刻。两人也因此摇头, 外债继续这么借下去,说不定大清国天就塌下来了。
但慈禧已经受够了流落晋、陕之苦,盼着从速了结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危。她一气之下,指名道姓要东南富裕省份带头捐银子,如期送出第一批赔款,山 东的袁世凯,两江的刘坤一,湖北的张之洞,都在其列。本来还有李鸿章,他所在的两广也算膏腴之地,不过现在要借重他与洋人谈判,只能暂且不提两广拿银子的 事。这几位封疆大吏八国联军入侵期间搞“东南互保”,袖手旁观,保持中立,曾得罪过慈禧,此时要挽回“圣眷”,尽管“筹款甚艰”,还是竭尽全力。两江总督 刘坤一,甚至将南京5万两用来预防瘟疫的银子都截留下来了。就这么着偿还第一笔赔款,尚有500多万两银子的缺额。
慈禧寻思几个富裕省份扛了“大头”,其他省份也该把“小头”扛起来。她发给军机大臣一道懿旨,电寄远近各省督抚,告知“此次赔款数巨,筹划甚 艰”,大伙儿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加征各种名目的捐税也好,发行地方公债也好,即使挖地三尺,也要如期凑齐第一笔赔款。她谆谆告诫地方大员:“咱们现在得罪 不起洋人,只能得罪自家老百姓了。”
然此时中国老百姓早已被多如牛毛的捐税压趴下,一些地瘠民贫的省份,哪怕开动榨油机也榨不出啥油水来。陕西巡抚李绍芬,算是最卖力的,也苦着脸 奏报:“陕西摊还赔款,数巨期迫,未易筹办,拟规复旧有差徭,约可年内筹银40万两,借抵赔款。”江西巡抚李兴锐、吉林将军长顺不但无力为朝廷筹钱,还想 朝廷筹钱为他们救急。这两省不久前发生教案,教会倚仗各国领事馆在背后撑腰,勒索赔款,同样咄咄逼人。李兴瑞的电报说:“江西教案所有赔款,计修教堂者 60万两有奇,恤教民者20万两有奇,恳请先就库款挪凑而后设法归还。”长顺的电报也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让慈禧看得心酸,也看得心烦。
第一笔赔款偿还期限已到,差额仍未补齐。八国联军又不耐烦了,一窝蜂涌向东堂子胡同逼债。奕劻和李鸿章赔着笑脸接受这些洋大人的呵斥,打躬作揖 请求宽延时日。他们请八国代表吃了几次“李鸿章杂碎”,送了几次古玩字画,好不容易达成“临时妥协”。八国同意第一笔赔款期限宽展3个月,清政府相应将赔 款利息再提高一个档次。在觥筹交错中,这些洋鬼子满嘴喷着酒气,发出新的威胁:“若再次拖延赔款,恐于和局有碍……”
国难当头,出路何在?奕劻此时急得脸红筋涨,抓耳挠腮,在签押房里进退无据。李鸿章虽然遭遇甲午沉重一击,身心已经极度疲惫,见识还是比庆亲王 广阔一些。他不停搔弄头上稀疏的白发,捶打布满皱纹的额头,脑瓜里蓦然跳出一个人来,不由喊出一嗓子:“有了,有了!”庆亲王莫名其妙,连忙问他“有什么 了”?李鸿章俯下身去,展纸捉笔,写下“李准”两字。
“李准何许人也?此人有什么了?”庆亲王看罢,仍在发愣。
这也难怪。李鸿章脑海中跳出的这个李准,是远在广东潮汕依赖办赈捐谋生的一个小人物。只因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李中堂为处置德国强占胶 州湾事件,欲邀英、法、俄进行干涉,急需50万两银子做备用金。朝廷指名邮传大臣盛宣怀和广东南海县令李征庸负责筹办这笔款子,盛、李二人还在左右为难, 不知该从何处着手。李征庸的儿子李准主动站出来,愿意筹垫这笔款子,替父亲解难,为朝廷分忧。此人说到做到,很快从香港、汕头等处筹得50万两白银,直接 解送保定,送入李鸿章行辕。李鸿章因此对其留下“筹款能手,得力干员”的印象,只因这些日子忙昏了头,竟忘了这位年轻有为的财神菩萨。
庆亲王听了李中堂介绍,依旧一头雾水,两只手猛搔头皮,也没能想起这位“财神爷”来。这时一位年轻章京,亦即朝廷小秘书,匆匆来到签押房,呈上 一份加急电报,嘴里报告:“鄂督来电,请王爷和中堂过目。”鄂督乃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他这份电报也是急国家所急,为朝廷举荐筹款人才。两人睁大已经 昏花的老眼,看了一遍又一遍。庆亲王随即抹着颚下花白胡须,莞尔一笑:“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张之洞推荐的亦是李准,还说出一番推荐理由。那是中法战争时期,张之洞赴广东督办军务,与南海县令李征庸过从甚密,见其儿子李准精明过人,读书 也算用功,办事也算干练,文章写得也算洒脱,只是文曲星不肯光顾,进京赶考,屡试不第。其父不得已,花了一笔银子,为其捐了一个同知,记名广西,也迟迟未 能补上实缺。张之洞返回湖北任所,赶上长江发洪水,荆江流域大片农田颗粒无收,居民房屋被毁,数十万灾民衣食无着。他要筹集赈灾款救急,试着给李准拍封电 报,请其在潮汕地区为湖北代办赈捐。这后生小子居然出手不凡,没用多长时间,筹得善款10万有余,电汇鄂省。张之洞由此越发相信李准是个人才,奏保“候补 知府听用”。当年这个折子还是奕劻和光绪商酌处理的,批示“奉殊批着照所请”,不想竟被吏部议驳。该部尚书振振有词:“十万两银子便捐个候补知府,大清国 的官帽也太不值钱了。”庆亲王情知吏部尚书是老佛爷的人,他和皇帝胳膊拧不过大腿,写信给张之洞表达过难言之隐。奕劻此时拍着脑袋感叹:“真是人老不中 用,竟把一位财神菩萨忘到脑后了。”
庆亲王和李鸿章发出加急电报,向依旧滞留陕西的两宫传递佳音。他们乐呵呵说:“相信一旦启用李准,区区数百万赔款按期补齐,堵住瓦德西们的臭 嘴,应当不在话下。”慈禧和光绪看了电文,也都记起李准其人其事。这个芝麻绿豆般的小人物,数日之内筹款10万赈济湖北洪灾,旬日之内筹垫50万两白银了 却胶州湾中外调停大事,在宫里也曾传为美谈。可惜贵人多忘事,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慈禧松了一口气,脸上有了多日不见的喜色,嘴里念的还是李鸿章的好: “这个李合肥,原想让他专心和议,不给施加返粤筹钱的压力,不想解此燃眉之急的还是他。过去好多人乱嚼舌头根子,说我偏心眼儿,处处护着他。现在怎么着, 朝廷这些年没有白疼他吧?”她的贴身太监李莲英也在一旁凑趣:“最难得的是,李中堂还时刻替朝廷留心人才,不然这个李准,大海捞针,哪儿找去?”
老佛爷掰着指头算了算,第一期赔款所差500万两银子,陕西肯出40万两,宫里节衣缩食凑60万两,其余400万两要李准兜底。她立刻传旨,命 李准“两月之内筹足这笔银子,以维持和局,替朝廷解忧”。光绪附加一句:“这笔银子由李准径直汇往朝廷指定银行,不经地方官府层层传递,免得中途截留, ‘雁过拨毛’。”老佛爷点了点头,再传懿旨:“李准办成此事,可录一等功,记名军机处,福荫子孙。”光绪记起李准曾有“候补知府听用”被吏部驳议一事,赶 紧补充道:“还得给他一个知府的头衔,不然人微言轻,没人听他调度。”李莲英见有这么一个“搂钱的耙子”,也想找机会拉拢,笑着说:“老佛爷还可召他来颐 和园,或坐八抬大轿,或骑马逛园子,享受两宫亲自接见的殊荣,让他八辈子也忘不了朝廷的恩典。”
推荐语:
捍卫南海主权的胆气
开发南海诸岛的悲歌
甲午海战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屈辱苟活的北洋水师将士要在南海找回国家、民族和自身尊严,苍凉悲壮
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破船旧舰巡阅南海,同渔民生死与共,坚决抗击日本夺岛的强盗行径,垂范今天
作者历时数年,遍访李准足迹,使尘封已久的英雄浮出水面
历史真实与民间传奇糅合,爱国情怀溢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以史为鉴,屈辱百年磨一剑,该出剑时须出剑
前言、序、后记
这些年,写了几本有关海洋方面的书,在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阅南海的往事。这个至今并未引起国人关注的 重要历史事件,截然与明、清两代当权者背离海洋而使国家败落的历史走向相反,是中国鸦片战争后百余年风雨晦暗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难能可贵的是,李准生逢 清末民初,面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敢于奋起反抗日、英、法、葡等国来自海上的侵略,殚精竭虑保卫国家在海上的领土主权,并在南海岛礁试图走出一条守护与 开发并举的维权之路。美国学者塞缪尔斯对此曾给予很高评价,在《南中国海争端》一书中说:“中国海上衰落的结果,不但没使中国实行进一步的海上收缩,反而 促使她朝着维护其对南中国海域和诸岛屿拥有的、历史上的以及合法的权利和主权方向迈进了一步”。很可惜,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觉醒和努力,已经无力 挽狂澜于既倒。李准巡海注定成了一幕历史悲剧。这其中的深刻原因很值得深思,笔者以为应当成为今日研究和解决中国海洋问题的很好借鉴。
由于国人海洋意识一直比较淡漠,历来存在重陆轻海的倾向,并且将其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像清末李准率师巡阅南海这样的伟大壮举,多少年来都缺乏应 有的重视和研究整理,以致一些人至今仍纠缠他辛亥革命中一时“站错过队”,将其打入“另册”。百余年来,西方列强尤其是日本曾对中国海上岛屿肆意进行窃 夺,今日中国的海洋问题很多都是那些霸权国家频繁入侵留下的后遗症,在这方面其实也该给他们“拉一拉清单”。还有,我们历代出海捕鱼捞虾的渔民,实际是一 个为国家、民族在海上开疆拓土的英雄群体,他们至今仍在为维护国家的海洋主权默默做出贡献。可惜,这些也都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少有人记住这些渔民和 他们的事迹。
笔者根据李准大致的人生轨迹,围绕他收复、开发和守护南海诸岛的奋战,将已经掌握的诸多历史片断连缀起来,演绎成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最后的水 师》。书中涉及一批近代历史人物,或褒或贬,或浓墨重彩,或一掠而过,都免不了有些艺术加工。历史小说毕竟与史书不能画等号,如同陈寿的《三国志》与罗贯 中的《三国演义》,存在着一定差别。这是需要加以说明的。
在这本书酝酿和写作的过程中,海南省潭门港等地的渔民兄弟为笔者讲述过南海渔民在海上跟外国入侵者展开斗争的故事,国家南沙考察队长、中科院地 理所研究员李宝田详细介绍过亲赴南沙考察的所见所闻,中国南海研究院的朋友提供了许多有关南海研究的资料,笔者在有关方面支持下还先后两次赴西沙群岛实地 考查。还有,天津和四川的朋友伍良明、邵旭东、云红彬协助赴李准老家四川邻水县采访,成都百思特集团老总黄健给予热情接待。所有这些,让笔者受益匪浅。在 修改过程中,作家出版社编辑韩星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整个成书过程中,得到中国海油许多同仁的热心支持,我的家人黄淑珉、王雁、黄湘、王巍、王彤、刘卫 东、刘懿文、王润珩、刘知临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还参加了一些史料的核实,书名和细节设置的讨论,以及一些词句的推敲。在此,作者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2014年元月于京东燕郊丁香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