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陆蒂偶然的机会,陆蒂翻阅父亲遗留的家书,突然明白了父亲生前很多奇怪的行为,父亲回乡的遗愿藏在百封家书中,35年后,她将父亲生前的家书像拼图一般拼凑出完整的故事。他的父亲因为长辈阻止他赴日留学,一气之下将家当分给全村村民,一把火点了厨房,身骑白马,负气离乡。他一边参加中央训练团,一边跟随金陵大学从重庆到了南京,停学再复学的过程是一封封家书往来的促成。他考上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插班,离开了南京高昂的物价,也必须离开正在交往的金大女友。撤退台湾后,与母亲重拾旧情,最终富家小姐下嫁给了外省军官。父亲不懂社会社交礼仪,常碰壁,母亲还要常常出去工作,补贴家用。和家乡永隔,音信不通,为了联系家人,谎称自己在日本,但是还是害了家里人的政治前途。
作者简介:
陆蒂
谢谢你给我机会自我介绍,我因家人的关系,暂时无法用真实的姓名,还请见谅。生于1964年的我,高中时是美术实验班毕业,大专也是艺术系,入社会工作自然也是相关行业,如摄影师或产品设计师等,唯一一个与文字工作相关的经验,是我曾当过一家杂志社的编辑采访。1992年,我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读艺术硕士,后定居纽约市,并育有2女,2000年因母亲生病,遂举家迁回台湾陪伴她,2013年长辈已走,美籍夫婿思乡情重,我们再度回迁纽约,现居纽约长岛,我平日担任摄影工作,周末则在曼哈顿儿童画室教画画。我的经历没什么特殊的,如果不是我的父母在冥冥中给我力量,在我的脑海中催促着我找回故乡,找到亲人,我写不下这厚厚一本书,替父亲,也替自己寻亲之书。但愿这本书,能见证父辈几十年的乡愁,也能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一辈人,得到些许慰藉。
目录
缘起
第一章 人世几欢哀,西岸绿荫少
第二章 映月相对井中来
第三章 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
第四章 鸿鹄高举,天地睹方圆
第五章 人在湖海,家书万金
第六章 千军万骑围城,水动山摇
第七章 覆舟如芥,君无助
第八章 天府王子与安平公主
第九章 风雨暗残红
第十章 垂杨影断案西东
第十一章 谁怜故山归梦
第十二章 镜里花容瘦
第十三章 风雨从飘瓦
第十四章 霜林已晚,秋蕊尤香
第十五章 翠谷苍崖几变,风雨化人来
第十六章 和泪唱阳关
精彩书评:
霜林再晚,秋蕊仍香
——《生死家书》书评 林冠
诚如陆蒂所言,“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本血泪史。”
那种血泪史,绝非我们从小攀附的所谓历史书上义正言辞或声泪俱下的枯槁段落,它如此生猛活泛,即便从再多的文学书页和影视声光中攫取过只言片语浮光掠影,当《生死家书》掠在眼前,仍会有种奇异的冲击在。
这书要说真,真得不得了——都是家书家事甚或家史,白纸黑字代代相传都让人不容置喙。但要说不真,那也真是有待掂量之处,不论追溯如何,拼凑与臆想的成色在所难免,而因隐私保护与立传所需,不百分百交代与全方位展现亦无可厚非,但是,读完几十年悲欢,那焦灼与冀盼还是熊熊烧到了心上,只因现场感太强太炽。陆蒂是知情者,数年追索与砥砺,太多事情与世态了然于胸,她急欲牵着读者置身事内拨云见月,在来龙去脉中却忍不住不断停伫、回味、慨叹甚至再度翻检,但也正好让人在间隙中呼吸与审视——这断片与重复,反倒显出她可爱执着的一面,淳朴也好,柔软亦罢,每字每句,情与爱浓密旺盛,让人穿行其间,心亮如昼。她在照着回路,也在揪着往生。
在这册书中,近现代史的种种天灾人祸从概念条框中挣脱出来,如同陆蒂熟悉的古书,尘封已久,却倏忽打开,原是历史的事,一下子鲜活起来——因为介入。于是,仿佛借着她的眼眸与思维,一并追随着陆正诚的脚步,从学从军,忽顺忽逆,大江南北两岸数地颠沛流离辗转反侧,穷尽一生也回不去那个曾经急切剥离的家庭,或者家族、故土。到最终,隔海相望,一袭乡愁笼络终身,何尝想当年的一腔热血一时意气,竟随着时政与人心,落得高不成低不就与难回首空彷徨。很多时候,会为他的脾性与肝火感到可惜甚或恼恨,但到头来,却想陪这个仿佛不再陌生的陌生人,喝杯酒,叹口气。而他的小女儿,在与父亲短暂相处十一年后,因着对方军事化的严苛,始终未能亲近,若非那延绵的家书,何尝能从敬畏的角度,站到了平视的地位,何尝能够不断深入父亲秘密的失落园,捡起他作为人,作为儿子、兄长、朋辈、父亲的血肉,审视、触碰这与许多同代人物千差万别却又并无太大差异的残损躯干,悲从中来,悯自天降,在更深广的意义上实现了骨肉相连、血脉互通。
这是种很奇妙的对话方式——在稀薄渺远的相处基础上,借由别人的字句与口齿重塑一个父亲的形象,丰盈起自己的想象,勾连起彼此的理解,特别玄妙。为数不多的家书,沾染着过往风尘,翻开,总是一段段历史的再现,人物的性格与时代的烙印都如此真切深刻,人与人之间谁真谁假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在当下书信陨落的时代,能够看到这些飘零字句,真会触起诸多温存念想。特别是家书,在战乱年代,当真值万金。陆家每一次追逐探寻,总会如电影般缘悭一面,太多擦肩而过,造成半世纪不止的叹惋。幸得这恳恳切切的言辞与相片,让一家人在这么多年的光景后,还能盼回一个小团圆,不规整,却好歹是接上了。真是让人好生感动,又好生唏嘘。当真是故事,故去的事,尘土味很重,偏生让人切切而又怯怯地盼着,现在的时光再好,不揭开那一方天地,便总是心缺一角。
而在这寻觅、错过的漫长光阴里,又并不是一味地凄凄怨怨。查看大半世纪的时间长轴,尚有很多吉光片羽让人心中亮堂,特别是兄妹间的挚情,以及夫妻间的恩情、父女间的温情,最好的时光总令人目眩神迷。掩卷之余,会回看着势单力薄的妹妹们如何连同母亲在族人面前百般维护哥哥,如何在窘迫的年月间咬紧牙关做尽牺牲,只为那个逃出去的梦;会回想着年轻时陆正诚夫妇如何在贫瘠年月仍煞费苦心修葺花园、池塘,种植葡萄,如何相拥而舞相视而笑;会回味着几兄妹如何在摩托上跟随父母野营、捕鱼,如何在母亲变着戏法带来的礼物前得到一丝甜糯念想……这些段落,总让人忽然忘却国内的战争、家族的内斗以及父母不完善不明媚的一面,让人想停步,想休憩,但终究时日总得往后推送,世态倾轧了人,年月改变了情,很多自以为的美好魂飞魄散,徒留下很多的艰难险阻,也遗留下许多的铿锵曲调。到头来,隔了山水岁月,到底有个完满收场,也是让人感召到了诸多的释怀。
那是他们的故事,隔山隔水的,却有着亲密的应和。这是诚挚文字所带来的影响,能够让读者走进一扇斑驳古旧的门,看见一些有血有肉人,相遇相识,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去捕捉相知相伴的可能。
而在这过程中,心中常叹的是太不容易这四个字,无论是书中诸事,是成书过程,抑或是一头扎进陆蒂反反复复细密编织的罗网后再张望现世。但终归,书中的善与信,会随着正诚的全家福、美叶的高跟鞋,带给你我带来一丝坚执与光亮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