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书快递 >> 《傻心》

《傻心》

//m.zimplifyit.com 2015年08月18日14:32 作者:玛雅契兰
作者:玛雅契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
书号:978-7-5399-7586-3
定价:30.00元

  作者简介;

  玛雅契兰: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职业瑜伽师兼催眠师。常年旅居海外,跳西班牙弗朗明哥舞,为海外各大媒体写作专栏,90年代初创办“玛雅咖 啡”文化沙龙(mayakafei.com),发表了大量随笔、小说及中英文诗歌。教授禅修、瑜迦、太极舞跟催眠术。取“契若金兰”为姓氏。

  内容简介;

  犀利的女性杂文集——一本让你学会坚强、沉静、勇敢的书

  旅美华人女作家玛雅契兰, 一个在书上行走 在生活里阅览的人 用最敏锐的笔触为你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

  她把生活的血肉直白呈现,却不失童真和热情,在她的人生哲学里,童真是至高的智慧。

  精彩文摘;

  一袭爬满蚤子的绣袍

  偶像崇拜是二十岁人的特权。我在二十岁的时候也那样。不过当大家都崇拜某个偶像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了,怀疑自己也怀疑偶像。周遭的话语太多, 淹没了个人真切的感受。人人重复同一个语调,甚至用的形容词都一样,我就觉得不对了,他们以前跟我想的可不一样呢。本来归于我个人的感受,现在每个人都来 模仿了,我害怕自己供奉的私人密室沾染了他人的尘埃。我还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别人都看偶像正面的时候,我就喜欢转到它的背后看一看,看它在昏黄夜幕下 黑瘦的影子。

  张爱玲是个偶像。过去是一小撮人的小偶像,现在是一大群人的大偶像,天天给人说长道短。我从来不讲她,怕她在天上的阴魂听见给烦死了,不给我们做偶像了。上星期是个例外,我转到了这个偶像的背后,一袭华丽的袍子原来尽是沧桑的破洞。

  那天与作家戴文采闲聊,才知当初那个悄悄住在张隔壁,捡张垃圾的台湾女作家原来是她,不禁莞尔。听她讲张晚年的悲怆凄凉,回到家竟然几天里都心 情郁闷,接连几个晚上乱梦,尽是张爱玲的鬼影。她一再地跟我讲:生命毫无用处……自以为我们抓住了一点真实的东西,一放开手,全都是空气……看见过那些吃 腐尸的秃鹰吗?那些秃鹰就是时间和命运……

  空虚的街道弯弯曲曲,鹅卵石的街面布满裂痕。破旧的房屋和巨大的宫殿黑沉沉的倒影。城市的顶端是陡峭的岩壁,在满月的光下泛着幽冥的深蓝色。那 个老女人背驼着,筋瘦的手颤颤微微,手上只有几枚分币。喧哗嘈杂的声音从一个灯火通明的大屋子里传出来,里面是一群高朋满座,道貌岸然的学者们,吐沫横飞 地讲着她的小说。还有一群人吵吵嚷嚷地说要给她拍电影,演她小说里的人物。还有一群人在灯下赶写着她的传记,好在年底拿到博士学位。角落一边,一群唧唧喳 喳的女孩子学着她的口气做着“天才梦”,写着吭吭唧唧的小说。大房子的正中,商业机器发动起来,呜呜地怪叫,印刷机疯狂地印着她的一本本书,一个个铅字打 在纸上渗出血和油,然后是她那张惨白阴郁的脸,没有一个人注意窗外这个囊空如洗,贫病交加的老人——所有人谈论的人,书商和制片人财富的来源……

  这不是一个偶像,不是一个涂脂抹粉,幽居空谷的绝世佳人。她是一个被生命秃鹫吃剩的骨架,一个受书商剥削穷困潦倒的老人,一个寓言世界将倾的诳语者,一个患幽闭症的病人,她还是一付让人厌世的毒药……

  那些破洞是让人心酸的。一个破落的准贵族在大约有十年的时间里是真正无家可归的。闲谈中戴多次描述张为“乞丐模样”,穿着从收容所里发的那种旧 衣服,瘦的只有大约80磅,“像两片薄叶子贴在一起”,“整个人成了飘落两字”,“碗筷手纸都是楼里管理员给的”。戴甚至提到警察收拾尸体时曾说张在警察 记录中是个多年的“homeless”(流浪人)。戴可以说是最近距离了解张晚年生活的“目击者”,至今她仍保留着张的电话单和其他张的“垃圾”。(请参 看戴文采《华丽缘——我的邻居张爱玲》。关于张的晚年时否曾经是无家可归的说法,我无法证实,因为死者的档案只有亲属才可以查到。)

  不由得联想到汉武帝时美丽绝世的李夫人。李夫人卧病的时候,汉武帝去看她,她却以纱覆面,坚决不让武帝见她的憔悴样,李夫人说,“皇上喜欢的是我的美,如今我生了病,就不美了,让他一看,他就厌烦我,也就不会照顾我的兄弟了。”

  张晚年为什么谢绝所有的人?这就是答案。她是不想把自己的窘迫昭示于人,而绝不是像传记作者猜度的那样,她性格孤僻封闭,害怕有人来扰乱她的宁 静。她几次想与友人晤谈,然后又以种种理由推脱了。这种想见人,又怕见人的矛盾心理与她常年对自己形象面貌的自卑感非常一致。她的真实生活太贫困了,她连 长途电话都付不起,食物是超市里最便宜的快速冷冻食品。她不想让她的朋友们来“可怜”她。张是“亮烈难犯”的奇女子,她最烦的可能就是别人来怜悯她。她是 希望人们照顾她的作品而不是她的满脸皱纹和一生的辛酸。

  关于张爱玲在晚年有可能是无家可归的,在各个不同的传记中都有这样的记述:“在80年代以后,张不停地迁居,并使她的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在美国 不停地迁居只意味着一件事——无力缴房租。还有,她曾经一度丢失了手稿和所有证件,连身份证都丢了。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连身份证都丢了呢?

  张爱玲连葬礼都是自己掏的钱。张爱玲在死前一年刚获得《中国时报》“特别成就奖”5000美元。张的朋友用的还是这5000元钱在玫瑰岗给她安 排的火葬。张死的时候都是清清白白,不欠人间一丝一毫。不像苏格拉底,临死还喊着:“活着——就意味着长久生病;我欠阿斯克利匹奥(Asklepios) 一只公鸡!”苏格拉底还记得欠他的医生一只鸡呢!

  张爱玲晚年没有创作,我不认为是一件憾事。作家的写作生命长短不一。长寿的如歌德、萧伯纳,短命的如济慈(Keats)、拜伦。有的虽然活的的 长久,文章却是越写越烂,比如丁玲、郭沫若等等,这些作家在写完成名作以后,文学生命就已经结束了。可他们不甘心,一写再写,越写越不像样。张爱玲算是在 该停笔的时候停笔了,不像他们,出了名以后就胡说八道。张爱玲应该算是幸运的,她写够了。在大约8年的黄金创作期内,她写了30部中长篇小说,两部散文 集。有这样的成就,何至于如此悲观、困顿?

  问她还想转世再来吗?永不!她说。

  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张爱玲写的这个笑话:

  最近听到两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尤其是这个,以后人家问句太多的时候,我想我就告诉他这一只笑话。德国的佛德烈大帝,大约是在打仗吧,一个将军来见他,问他用的是什么策略。

  皇帝道:“你能够保守秘密么?”

  他指天誓曰:“我能够,沉默得像坟墓,像鱼,像深海底的鱼。”

  皇帝道:“我也能够。”

  (张爱玲《秘密》)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每当我想问她的生活和晚年的情形,我就想到她讲的这个笑话。张爱玲讲的话都有点张力,难怪她姓张。她不讲,我也就不问了。

  卡夫卡的朋友

  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虽然不是一个我特别喜欢的作家,但是今年,我开始对他发生越来越多的兴趣。起因是米兰·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中提到了卡夫卡的遗 嘱执行人,他生前的好友马克斯·勃罗德(MaxBrod,1884-1968),在他执行遗嘱时,完全违背了卡夫卡的临终意愿,即要毁掉他的几乎全部私人 文件及作品。这个历史细节引起了我非常的兴趣,也因此读了勃罗德为卡夫卡而写的传记《卡夫卡传》(叶挺芳等译)。

  我之所以选择昆德拉的书作为了解卡夫卡的一个向导,其一:他们同是捷克藉的作家(尽管卡夫卡用德语写作),昆德拉应该比其他作家接触过更原始的资料;其二:昆德拉是一个严肃的,并且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作家。因此,我以下的评论和思考基本上都源于昆德拉的介绍。

  《卡夫卡传》是一本乏味蹩脚的传记。它太有讽刺性了,它给我们记录的卡夫卡恰恰与卡夫卡的美学相对立。它竟然把卡夫卡神话成了一个宗教思想者!请看这几段:

  “在他的格言中,卡夫卡表达了他的积极的话,他的信仰,他要改变每个人的个人生活的严肃呼唤。”

  “在他的小说和短篇小说里,他描写对于不想听话的和不愿意走正路的人的可怕的惩罚。”

  我摸着脑袋,哎呀!怪不得我读不下去卡夫卡的东西,原来他就是要对我“这个不想听话的和不愿意走正路的人”进行惩罚!

  勃罗德是卡夫卡的挚友,他与卡氏是大学同学,同为犹太人,说德语,修读法律,同样爱好文学,他几乎是卡氏唯一的可以依托的一个朋友。这几种特性 加在一起,使得布罗德这本一九三七年即已问世的传记在剖视其人其作的关键点上,成为后来的卡夫卡研究的一本主要文献,它的思想一直在所有关于卡夫卡的论述 中露出痕迹。

  昆德拉是这样描述勃罗德的:“布洛德是个精力非凡的优秀知识分子,一个宽宏的准备为他人而战斗的人;他对卡夫卡的情感热烈而无私。不幸只在于他 的艺术方向:一个注重思想的人,他并不知道什么是对形式的激情;他的小说(共写了二十几本)平庸得让人难过;尤其是:他对现代艺术一窍不通。”由于勃罗 德,卡夫卡被误读了很多年。

  勃罗德对卡夫卡的真诚,是不值得怀疑的,他写传记的动机也是纯洁的,他的确“对K写的每一个字都狂热崇拜”。他对卡的遗作专断的修改和违背从另一面反证了卡夫卡美学的晦涩和孤独:即便是这个热爱他因而也是最努力准备去理解他的人,对于他的艺术也是陌生的,更何况他人!

  卡夫卡私生活的挫折遭遇以及他与父亲紧张的关系,基本上是人们解读卡夫卡小说的钥匙。而昆德拉却认为其作品中最出色和最有独创性的是它独特的性 描写和隐喻。称卡是第一个作家让“性从浪漫激情的雾里走出来”,“性是喜剧的”。他“揭开了性与存在相关连的诸面貌:性与爱情相对立;爱情作为性的条件, 性要求的奇特性;性的模棱两可:它使人亢奋,同时又使人反感的方面;它的可怕的无意义,尽管丝毫不减其异常威力。”如果对照卡的《城堡》和《审判》,这个 评论精确独到。而《卡夫卡传》所描述的完全是一本圣徒传记。它删去了卡氏所有离经叛道的私生活。如1910年日记中的一句话“我从窑子前走过如同从亲爱的 人家门前走过”,勃罗德就把它删除了。

  卡夫卡在他的遗嘱中是这样说的:”在我所写的所有东西中,有价值的仅仅是这些书:《审判》,《司机》、《变形记》,《劳动教养营》,《乡村医 生》,以及一个短篇《一名禁食冠军》。《沉思》的若干本可以留下来,我不想麻烦任何人把他们送去捣碎,但是什么都不要去重印。”卡氏希望毁掉的两种文稿被 确定得十分清楚:首先是隐私的文稿:书信,日记。其次,他认为他没有能够写好的短篇和小说。而现在,勃罗德却不分轻重,鱼龙混杂,把他的所有小说散文以及 未完成的(他续貂了几部卡的作品)全部都放在一个大集子里了。

  那么,卡夫卡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遗嘱呢?按照昆德拉的理解,“作家可能在总结自己的时刻,发现他不爱自己的书,并且不想在自己身后留下这个记录他 的失败、令他悲伤的纪念碑。”因为得不到理解和发表,“他陷入了一种病态的精神沮丧。”更何况有几部还是他未完成的作品,他怎么好把这粗糙的半成品拿出去 放在自己的墓碑上?最最关键的是,卡夫卡是一个非常害羞的人。他不想让人窥探他的一切的个人秘密和正在进行中的草稿。勃罗德违背了他所了解的卡夫卡害羞的 性格。

  昆德拉在书中明确了这样一种友谊的道德:在朋友隐藏私生活的大门前充当守护人;要做永远不开门的人;他不允许任何人把门打开。

  勃罗德没有遵循卡夫卡的遗嘱,当然给后人留下了非常难得的资料,满足了读者无穷尽的贪婪的好奇心(玛雅本人亦在内)。今天我们的传记作者和学者 们也同样不遗余力、翻垃圾挖掘死去的作家艺术家的秘密。但是勃罗德作为死者最信赖的朋友,他的做法不亚于对死者开膛破肚。我认为这样做是残忍的,而这做法 的名义却是爱和帮助!K曾说:善在某种意义上是让人绝望的。这话用在勃罗德的身上恰如其分。

  米兰·昆德拉所揭示的,证实了一个我一直有的一个存疑:即某些作家发表出来的东西未必都是精品,很多其实是草稿,或是应该扔到垃圾箱里的。“人 们出版了所有可能翻箱倒柜找出来的东西。”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为了让某人成为圣者,他的亲朋好友们阉割了他的作品和日记,把它们藏头去尾,删改甚至篡改。 而我们今天读到的大多就是这样“集体创作”出来的转手货。

  卡夫卡怎么这么倒霉,朋友不多,摊上一个,还是一个大帮倒忙的朋友。这一段让人哭笑不得,不知该说什么好的“伟大”友谊让我感叹不已。

  我亲爱的作家朋友们,你愿不愿意死后有一位这样的朋友?

  温柔圣洁的小王子

  本来预先给这篇文章想的题目叫做“天下最温柔的一本书”。“天下”和“最”是惹争议的词,考虑之后还是不用。那就说是玛雅认为最温柔的书吧。

  《小王子》(Le Petit Prince)据说是除了《圣经》之外,全世界被阅读量最大的一本书。它的作者德·圣修伯利(Antoine de Saint-Exupery, 1900-1944)是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他出身于法国里昂的名门世家,12岁那年,他第一次搭乘飞机,从此对飞行一 往情深。21岁他到空军服役,担任维修兵,偷偷学习了飞机驾驶,才正式开始了飞行的人生航程。他不顾医生的劝阻,参加了二战,在一次去阿尔及尔的途中,飞 机遇难。在法国,很多孩子都可以把整本《小王子》都背下来。全世界也有不少《小王子》的读者俱乐部和基金会。

  小王子是一本“为大人们写的童话故事”。要理解它必须是“大人”才行。但是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呀,所以真正读懂这本书的人还必须有一颗童 心。圣修伯利为了我们未泯的童心,还画了可爱的插图。这本小书文字轻盈,可以在一两个小时里读完,但是几乎里面的每一章都可以扩展成一本哲学论著,读者可 以想见这本书有多么深奥沉重。

  小王子来自于小行星B612,每天小王子很有纪律地为他的小星球拔草,清除非洲木绵和毛毛虫。在这里,有三座迷你火山和一朵花儿,每当他心情低 落时,他只要把椅子往后移,就可以再看一次日落。他经常看43次日落,可想而知,小王子的内心有多少哀伤啊。小王子深爱着他唯一的一朵花儿,这朵花儿使他 的星球芳香四溢,为此他总是小心地呵护着她。可骄傲的花儿却伤了他的心,因为她是那么娇贵,只有四根刺可以保护自己。小王子还太年青,不懂得爱她,就负气 离去,踏上了宇宙之旅。他拜访了许多星球,也遇到了许多执迷不悟的奇怪的“大人”,最后,他在地球上遇到了狐狸。

  这本书里最有意思的是“驯服”这个词。一天,小王子到了一座花园,里面有五千株和他的“花儿”完全一样的花朵!他伤心地哭了,他还以为他的那朵 “花儿”是整个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呢!狐狸跑来了,跟他讲“驯服”的道理。“驯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建立联系”。狐狸请小王子在固定的时间来找他,花时 间耐心地与他建立联系,而一旦关系建立了之后,小王子的脚步声也变成了音乐,金黄色的麦田不再只是平凡的麦田了,每当狐狸看到麦田时都会想到小王子金黄色 的头发,他会因为喜欢小王子的头发而连带着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只有被驯服了的事物,才会被了解。”狐狸又说,“人不会再有时间去了解任何东西的。他们总是到商人那里去购买现成的东西。因为世界上还没有购买朋友的商店,所以人也就没有朋友。如果你想要一个朋友,那就驯服我吧!”

  小王子开始明白为什么他这么想念他的花儿了。他对那5000朵花儿说:“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没有人愿为你们去死。我的那朵花儿,一个普 通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我倾听 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花儿。”

  小王子要启程了,因为他明白了“一直朝前走,也不会走出多远……”。狐狸哭了,但是他一想到金黄色的麦子就满心欢喜,就不再为离别悲伤。狐狸最后告诉小王子: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

  当心老得起皱纹的时候,请跟我一起来读温柔的《小王子》,望着天上会笑的星星,听着会笑的小铃铛,让心重新舒展,飞回心灵的小行星,和我们的 “花儿”在一起。我相信走遍天下,只有一朵花儿是属于自己的,尽管她很骄傲,有很多的“脾气”,但是因为我们只为这朵花儿浇水,天天用心呵护她,这朵花儿 就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了。从此:

  你爱上了一朵生长

  在一颗星星上的花儿,那么夜间

  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 快

  所有的星星上都

  好象开着花儿

  惟愿作个半吊子

  昨天从朋友处借来一箱书,几十本,现在看书的胃口已经比从前小了很多,很多书都没有兴趣看了,比如小说。兴趣点逐渐转移到了动植物、科学以及宗教。

  两本南辕北辙的书同时翻是我最喜欢的读书方式,一边乱看尼采诗集,一边翻佛诗三百首,一杯乌龙茶,一包瓜子,清风吹到哪页我就读哪页,妙极了。看了两段来与大家分享。

  思想极端歌颂超人的尼采superman,竟然也曾写过这样的诗:

  切勿留在平原!

  切勿登临极巅!

  于半高处看世界,

  我也常在半高处看风景,不是因为风光独特,而是因为我常觉得山顶没意思,山下呢,又太喧闹。爬到山腰就差不多,挺满足的了。

  我懒到骨头里去,常为自己半途而废找借口。

  想起李寓庵的这首《半半歌》,顺便再看了一遍林语堂,从前很不喜欢林的,因为他说话太温吞,文字慈眉善目的像个老太太,既没性格更不性感,不是我喜欢的个性帅哥才子类。

  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开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径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看半时偏妍;

  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魏晋时期有个叫王子猷的,是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他潇洒得很,曾经演出过一场“何必访戴”的剧目。有一年冬天夜里大雪,王子猷睡了 个混沌觉,睡醒了就叫人拿来酒自斟自饮,吟诵了一会儿左思的《招隐诗》,大概是觉得独饮太惨了点儿,就在深夜乘船走了一百多里来到剡县戴安道那儿去。戴安 道大约是当时的有名的隐士吧。然而清晨时候到了戴家门口儿,他大概觉得酒都醒了,雪也停了,总之,没了兴趣,就干脆又坐船回家了。人家问他,他就说:“吾 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就有了“雪夜寒江舟,把盏独酌人”这千古一景。

  王菲也有一首《半途而废》的歌,歌里唱道:“半途而废你无所谓,少了自由,怎么海阔天空”,是哦,半途而废也是一种自由,而且是最自由的一种,来去都无挂碍。

  还看了一段佛诗,是唐朝禅师神赞的《蜂子投窗》:

  空门不肯出

  投窗也大痴

  百年钻故纸

  何日出头时

  话说当年神赞云游时被高人点悟,他回到大寺里,老师父问他,学了什么啊,他故意低调装戆,说:并无事业。老师父就叫他依旧打杂。有天老师父窗下读经,有蜜蜂撞墙纸想钻出去。他就诵了这首禅诗,老师父这才刮目相看,让他来宣讲佛法。

  我在这里乱翻书,钻故纸,等闲了时光,耗尽了春光,也跟那老师父一样呆气!

  陌生人的善意

  电影《欲望号街车》里,布兰奇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I havealways depended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I havenever quite recovered from the loss of my youth

  I'm notcompletely certain on the element of danger

  But I'mquite certain, mister, I can depend on you。

  我总是仰仗陌生人的善意

  尚未从青春的失意中康复

  我并不完全明了危险的成分

  但是,我却坚信,先生,我可以信靠你

  今天很早动身去医院动手术,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洛城的雨季来了。雨是天使的眼泪。我回来以后,也突然哭得大雨倾盆。刚刚跟朋友说我已经麻木得不会哭了,话音未落,就是一场死心裂肺的恸哭。天人感应。

  我的医生是个慈祥的女人,她知道我没有健康保险,目前也没有收入,她就把手术费降到我可以负担得起的金额。眼泪掉下来,不是伤口痛,是心感动。 我总能遇见善心的人,遇难呈祥,大约是母亲的心感动了天地,神就一直在派天使佑护我,我也一直在rely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仰仗陌生人的善意)。

  来美国十多年从来没有健康保险。靠着年轻身体好,尽情透支青春资本,生老病死听天由命。 兜里有几个铜板就想走出去看世界。好在绝路逢生,总有活下来的办法,我相信这是母亲遗传给我的顽强生命力和她多年积累下的恩德在看护我。我怎么折腾也大难不死。

  我现在用的律师、医生等等都是女人,她们自己的生活就在挣扎之中,但是她们从不忘记帮助别人,也从不吝啬同情心。

  我从来没有防人之心。王菲有一首歌,名叫《我爱陌生人》,歌词说的就是我这样头脑简单的人:

  我爱上一道疤痕 我爱上一盏灯

  我爱倾听 转动的秒针 不爱其他传闻

  我爱的比脸色还单纯 比宠物还天真

  当我需要的只是一个吻 就给我一个吻

  我只爱陌生人 我只爱陌生人

  我爱上某一个人 爱某一种体温

  喜欢看某一个眼神 不爱其他可能

  在纽约的时候,半夜三更,没钱坐车回家,就在路上招手顺风车,在洛城, 我也给陌生人搭车,特别是老人。这么多年来,没出过一次事情,却遇见不少可爱的好心人。别人一定想我是疯了,在纽约,半夜三更?

  有一次无家可归的时候,整夜在街上逛,困得不行了,正好有一辆出租车停在路边等人。我对他说,我可不可以在他的车前面坐一会儿,我太累了,他同 意了,送完了他的客人,他把我带到他的卡车那里,说,别害怕,我也经常睡在车上,被子枕头都有,他还专为我拿了一床刚洗的被单。那是曼哈顿的隆冬天气,到 处都是雪,我也顾不得了,倒头就睡,把什么东西都裹在身上了,还是冷,不过还是睡了一会儿。快到中午的时候,他带来一个饭盒,是给我的。

  我永远记得这些,这些帮助过我的陌生人,我现在的写作就是为了偿还这些善良的人给过我的温暖。 把善良传递给下面一个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