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个台,‘安陵容’死了;换一个台,‘安陵容’又死了;再换,‘安陵容’再死一遍……”今年暑假,大学生小冯在家看电视,《甄嬛传》似乎随处可见,一天内竟目睹“安陵容”死了5次,实在无语。
《甄嬛传》的重播热还只能算“入门级”。在某媒体盘点的十大重播“神剧”中,除了86版《西游记》至今已被重播超过3000次外,《亮剑》近5年重播了3000多次,湖南卫视还曾创造过一年之内重播13次《还珠格格》的纪录。当孙悟空来了,孩子们便知道寒暑假来了。这种“每逢暑假必西游”的重播现象,不免引来质疑之声。电视荧屏上“神剧”重复“轰炸”,不仅造成受众审美疲劳、透支观众热情、浪费播出资源,也折射出电视剧市场原创乏力、精品匮乏的困境。
重播电视剧的确不少,此外,翻拍电视剧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种现象给我们很多反思:为何我们的电视剧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其根源还在于文艺创新的匮乏。当没有好的作品出炉时,当新创作品无法跟老作品相提并论时,“神剧”重播现象自然就会出现。“神剧”一味重播,虽然说明经典好剧经得起时间检验,但再好的剧也会沦为轰炸式重播的牺牲品。
国内电视剧每年制作量很大,但好剧的资源不多,供大于求的电视剧生产是表面繁荣、实际“虚胖”。如今拍电视剧的门槛不高,很多人带着投机心理盲目进入这个行业。然而,过高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摊薄了电视剧的创造力,在金钱与利益追逐下,一些编导为了尽快赚钱急于写出剧本,浮躁的心态导致优秀电视剧的数量越来越少。说到底,要想让电视荧屏不再“神剧”复现,关键还在于提升国产电视剧的品质,创作更多精品。
当“婆媳”“谍战”等题材不再扎堆,当国产电视剧摆脱内容注水、脱离生活等弊病,当电视剧产业发生由量到质的转变,相信我们的荧屏会呈现更健康、多元的色彩。期待电视剧编导们能够沉下心来,为观众和电视文化的发展多捧出精品“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