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被坊间称为“限真令” 。从之前的选秀节目到相亲节目再到真人秀节目,中国内地的综艺节目在短短十年间的发展用“核裂变”形容也不为过。从“限选秀令” “限娱令”再到“限真令” ,每种节目形态火爆之后,都是相关主管部门出台政策来规范行业发展。靠政策来拉闸,固然能够给非理性的市场降降温。但从长远来看,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不能只靠“限” ,还得靠自我创新。而且,在电视节目、电视剧一窝蜂扎堆的背后,只用“急功近利”是否便可概括制作人和播出平台的心态?为何内地综艺节目已经美轮美奂,制作经费动辄过亿,收视率颇高,人力、物力、群众基础都很优渥的条件下,综艺节目原创力仍然不足?综艺节目是不是只能靠买光韩国模式来开发?在综艺节目繁荣火爆的背后又有何隐忧?资本为王的综艺节目还能坚持多久?在日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办的青年文艺论坛上,相关学者及部分业内人士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自2013年《爸爸去哪儿》大热以来,湖南、浙江、江苏、东方为首的一线卫视开启季播模式,二三线卫视跟进。两年来,国内真人秀近乎野蛮地疯狂生长,今年,超过200档综艺节目争霸荧屏。 “周五晚上”更是被称为“核战” ,各大卫视纷纷在周五发力,拿出看家综艺节目来争夺观众。综艺节目的“井喷”让观众大饱眼福。可以说,无论是制作内容、制作团队,还是资本体量和收视率,中国的综艺节目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像《中国好声音》 《爸爸去哪儿》《快乐大本营》 《极限挑战》 《奔跑吧兄弟》 《欢乐喜剧人》 《我们相爱吧》 《爸爸回来了》 《非诚勿扰》 《我是歌手》 《真心英雄》 《中国好歌曲》 《蒙面歌王》 《冲上云霄》等等不仅收视率颇高,而且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奔跑吧兄弟》 《爸爸去哪儿》 《非诚勿扰》和早年的《超级女声》更是成为“现象级”的综艺节目。
好模式打造综艺“大片”
如今的综艺节目做出类似“超级大片”的影像效果已经是入门标准,制作费低于1亿元,没有五六千万元片酬的大咖加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综艺节目。制作上的硬杠杠已经不再是衡量现象级与否的标准。在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亚洲电视研发中心总监吴闻博看来,“大片时代”偏重于电视节目的结构和形态,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效果, “现象级”节目影响力则超越电视节目本身渗透到社会研究领域。一档节目之所以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因为其节目当中的情感关系或文化内涵能够在社会上引起情感共振。
众所周知,国内热播的一些综艺节目形态,其节目模式都是来自国外,有韩国的,有欧美的。在落地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即到底是严格遵循原版模式的完整流程,还是植入中国的情感?模式到底有多大价值?如果说《中国好声音》的火爆,让我们意识到严格按照国外的模式可以取得成功, 《非诚勿扰》则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即没有模式也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吴闻博表示,模式是欧美电视的产物,是基于整个观众的受众心理观察所形成的一整套产业流程。中国电视工业化发展相对比较晚,我们按照国外的产业链条去制作一档节目,只要执行力够强,只要不随便改动,就可以实现视觉器官的效果。
明星和素人都得讲故事
简言之,大片节目需要模式,现象级节目需要情感共振。这也导致了欧美节目基本上不需要太多明星参与,但是韩国节目如果脱离了明星,基本上就不会取得太好的效果。与之对应的,国内引进的这两种节目形态需要在明星和素人(普通人)之间做出取舍。显然,就目前的综艺节目发展来看,明星更受欢迎,明星嘉宾费用看涨也导致制作成本节节攀升。
吴闻博总结道,对于韩国电视制作人在意“怎么样去用好明星” ;欧美电视制作人在意“为什么用明星,不用素人” ;中国电视制作人在意“只要能有高收视率,管他是明星还是素人” 。事实上,中国目前有明星参与的综艺节目效益远远高于素人节目。吴闻博说: “在未来,中国的综艺节目一定会转入素人为主的阶段,但是目前则不行,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前往世界尽头》 ,在江苏卫视周末黄金档播出,但是由于嘉宾咖位不够,收视率最低时只有0 . 38。对于这个节目来讲,如果其收视率达不到1 . 5就是失败,投资无法收回成本。 ”
与之不同的是,一些视频网站正在做“纯网综艺” 。据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佳山介绍,像《奇葩说》等节目参与的嘉宾都是素人,而且成本很低,在第一季就实现了盈利。孙佳山说: “素人需要讲故事,怎么讲素人的故事,这考验文化工业水平。 ”
目前看来观众更感兴趣的还是明星的故事和明星“秀” 。在欧美真人秀开始退潮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真人秀更适合中国。吴闻博认为,真人秀必须是真实人员参与的真实行为,且带有表演的成分。他说:“欧美把真人的行为记录下来,同时通过一定的规律把人性体现出来,他们注重真人。韩国节目注重秀,把明星安排进去,强化编剧的功能,只要让明星在某种场合达到什么效果,不管是演的还是真实体验,只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OK了。这像我们看电视剧一样,中国与韩国情况类似。当一个节目走向电视剧化的时候,我们很难界定这是真人秀还是伪电视剧。 ”
就在模仿国外综艺节目的过程中,中国的节目制作者逐渐发现了适合国情的规律。欧美的节目很纯粹,无论游戏类还是真人秀,都不太关注情感,没有太多故事,只是把目标和规则设置清楚。像《幸存者》 ,节目的推动力是最后的大奖。中国的综艺节目一定把故事挖掘出来才能吸引观众,中国的电视观众更喜欢听故事,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并不重要,但一定要有一个故事作为载体。 《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收视率就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通过婚恋这个外壳,把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公婆这种代际沟通问题包装出来,大家讨论的是话题,而不是真的要去结婚,这就是一种手段。吴闻博说:“我们经常拿《我们约会吧》 《非诚勿扰》对比。 《我们约会吧》其实买的是正版版权, 《我们约会吧》只学到模式,但是没有按照中国人看节目的习惯加入故事性。 《非诚勿扰》在一开始就讲话题做话题,所以一直到现在保持高收视率。”
资本为王
对于中国的综艺节目制作者来说,编排故事和开发创意并不是最难的,很多现象级节目在其版权国远不如在中国受欢迎,无非是中国制作人对节目做了与中国观众情感相通的改造。其实,国内综艺节目最缺的还是技术,支撑技术的基础则是资本,如《奔跑吧兄弟》都是由韩国团队来拍摄完成。而综艺节目也是从早先的内容为王到现在的资本为王。电视台没有耐心等待一个创意慢慢孵化成节目。制作方去找电视台,电视台只问三个问题:总冠名是谁?节目内容是什么?制作团队是谁?吴闻博说:“资本为王的时代不仅仅在于你有多少钱而在于你有多少资源和资源配比率。现在电视台已经逐步成为纯粹播出平台,他们需要的是,你给我一个节目,节目的广告商甚至投资商已经到位。 ”
随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限真令”出台,综艺节目必然会降温。孙佳山表示,伴随着“一剧两星”政策的正式实施,电视台对优质节目的缺口加大。综艺节目从“周播”向“日播”转变也渐成趋势,电视台对综艺节目的需求更为刚性,而晚间9: 20至10: 00之间的档期一直缺少好的节目填充,以至于并未充分利用,而这也为轻巧灵活的节目提供了机会。综上所述,综艺节目的烧钱大战将会画上句号,一个新的篇章将会打开,至于这个新的篇章会呈现怎样的形态,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