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起步不晚,但直到近些年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无论是户外竞技、生存挑战、密室逃脱,还是相亲、音乐选秀等节目,在每个周末的黄金段,各家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些节目把家中的老人、年轻人甚至宠物都吸引到电视机前,被移动终端冷落的机顶盒也重新工作起来,一家老小嬉笑逗乐、插科打诨的温馨场面再度出现。
明星真人秀节目何以如此有看点?原因在于它拉近了明星和观众的距离,释放了他们真实的内在情绪。将明星拉到普通人的层面,展现他们最为真实和生活化的一面,满足观众的娱乐、猎奇心理。比如在《奔跑吧兄弟》第二季中,邓超、杨颖等几位艺人素颜起床、睡眼惺忪、发型杂乱的画面,一改平日舞台上的光鲜亮丽,让观众看到他们家常和邋遢的一面,产生“原来明星不过如此”的代入感。许多节目还给明星“挖坑”“埋雷”,让明星出糗、“出状况”,通过这些出其不意的变化和反转进行调侃、整蛊,以制造爆点和笑点。
正是基于这种平凡的人性、本色的呈现和不经意的“秀”,节目才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受众心理,实现了收视爆棚。从表面看是明星之间的挑战和竞技,其背后掀起的却是一场利用粉丝经济争抢收视率、赢得广告和冠名的资本大战。在资本的博弈下,明星的身价和节目制作费呈几何式飙升,投资过亿元成了综艺节目的标配。在《极限挑战》中带头的“坏叔叔”黄渤仅一期节目的出场费就非常高,一些节目仅制作成本就超过350万元。高片酬、高成本、大制作,使真人秀节目掀起了一场资本的狂欢。
毋庸置疑,真人秀用新颖的创意呈现出多彩的世界、励志的人生和积极的正能量。但有些节目被指无聊低幼、瞎贫瞎逗、缺乏智识,只有快感没有美感;有的节目为了片面追求戏剧化效果,故意弄虚作假、哗众取宠,设计一些违背生活逻辑、与日常生活经验反差较大的低级噱头;有些节目既不攀登正能量的高峰也不触碰负能量的底线,以一些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的无聊谈资博人眼球,比如讨论“爱恋要不要找一个备胎”“女人是否该穿高跟鞋”等肤浅话题,无疑用很大投入、花很多钱,最后让观众吃了很多“苍蝇”。
当然,娱乐是真人秀节目的本质属性,我们无从指责它的市场性,也不能寄希望于它承担过于深重的思想文化功能,但保持节目的真实真诚、营造健康的精神旨趣和格调品位,注入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才是其获得持久生命力的根本。
在电视真人秀节目最光鲜的当下,光线传媒的电视事业部却宣布解散重组;爱奇艺提出纯网综艺的概念。两家民营企业一个下手“削藩”,一个另辟蹊径,这中间释放出两个信号:一是靠明星烧钱、成本高企的“综艺大片”盈利空间已日渐逼仄;二是视频网站准备甩开电视台单干,实现一家独大、只独播不联动的垂直分众定位。伴随着肤浅无聊节目的过气和退场,构建价值、意义、审美和人文精神与主流价值观适度的综艺节目,或许将在下一个风口形成新一轮的市场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