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平山记忆》:共和国的记忆

//m.zimplifyit.com 2015年09月07日09:31 来源:中国作家网 汪 帆

  八集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日前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河北卫视黄金时间隆重推出。

  该片的总编导张军锋是河北省平山籍的一位年轻而资深的纪录片人。他学养深厚,敬业笃诚。说起纪录片创意,总是激情满怀。他有着说不尽的选题,有着燃不尽的情怀和用不完的精力。因《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他进入了我的视野。因《重生与辉煌》,我们曾在一起战斗。因《大鲁艺》《大转折》令业界刮目。2014年2月,河北省影视家协会换届,纪录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的接力棒正式交给了张军锋。之后,近17个月的沉潜创作,他率领创作团队,呈递给我们这样一份《平山记忆》优异的答卷,再次令人瞩目。

  文献纪录片这一体裁形式的本质,决定了编创人员的历史视域与艺术表达,即叙事角度与叙事手法。在这部片子里,平山既是一个地方区域的名称,也是中国革命史的一座灯塔,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符号。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平山县西柏坡调研学习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的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从延安到平山,从平山到北京,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平山既是中国共产党人迎接胜利的落脚点,也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出发点。

  《平山记忆》的史诗性特点包括三点:一是该片有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展示了特定历史环境下英雄人物活动的典型舞台。如平山县洪子店、西柏坡等。二是片中展现了一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革命先驱、爱国志士、杰出将领,以及由他们宣传、鼓舞、率领的由亿万群众组成的革命队伍。如栗再温、栗政清、栗政民、王昭、“平山团”等。三是全片采用了有诗意的历史宏大叙事和以小见大的“诗性”的历史表达。

  平山地域文化元素、平山人民性格元素,在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中积淀、蕴育、凝结、铸造了平山精神——平山人的情怀。尤为可贵的是该片不仅历史地表现了平山人民做了什么,而且浓墨重彩地去真实地、艺术地表现了他们怎么做。在浩若烟海的文献史实中,编导组挖掘、采撷到海量的历史细节,经过故事化的剪辑,凸显了细节的力量。从而生动地昭示了历史精神的本质,人民力量的源泉,以及我们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规律。

  正是在文献片中成功运用了史诗般宏大叙事的手法,才使全片历史脉络清晰,历史逻辑严谨。“有人物、有情节、有故事、很感人”。 “共产党突出出来了,八路军突出出来了,平山人民突出出来了,我们党在整个改天换地的革命运动当中的作用突出出来了”。

  《平山记忆》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也是共和国记忆的一座丰碑。我们在片子中看到最多的镜头便是一座座革命先烈的墓碑。这里有贾良田、贾良图——“贾氏双杰”纪念碑亭,栗再温、栗政清的“栗氏家族”革命纪念碑,也有在平山战斗中牺牲的我军名将周建屏烈士的墓碑,还有转战千里之外牺牲在敌人冷枪下的平山团团长陈宗尧的墓碑……这一座座烈士墓碑,都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可歌可泣的故事凝血而成,它们是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奉献、牺牲、壮举的缩影,共同铸成了平山的记忆、共和国的记忆。

  为平山精神做史,为西柏坡精神树碑立传,我们还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西柏坡纪念馆的老馆长、省委宣传部老部长张志平。正是他经年累月、皓首穷经、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勤勉卓越的史学研究,成就了这部无愧于平山革命斗争史、旨在弘扬平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的文献纪录片精品之作——《平山记忆》。

  作为该片总策划、总撰稿的张志平,也是一位平山籍的革命史学家。他的贡献与价值已远远超越了史学本身。 “让平山先烈和前辈们不朽的精神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远涌动在后人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传承,是我几十年最大的心愿。为平山做史,为人民立传,是我永不停歇的追求。《平山记忆》让我今生无憾。”张志平感慨地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