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资讯 >> 正文
电视剧《雪域雄鹰》终于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了。欣喜之余,想起5年来经历的甘苦,很是感慨。这5年,电视剧在探索跋涉中百花齐放,从数量到质量都大踏步迈进。天然带有家国情怀的军旅剧虽没有过去那样强势,但也依然执著地向前推进着、努力着。
2010年1月16日,应昔日老首长之邀,我来到成都军区领受了将话剧《生命高度》改编成电视剧的“任务”。西南战区是我的老部队,那里有我的很多战友,电视剧《突出重围》《士兵突击》《麻辣女兵》《战雷》《我的团长我的团》《国家使命》《兵峰》等都拍摄于此。可以说,大西南是当代中国军旅剧创作生产的重镇和摇篮之一。
创作拍摄一部反映当代西藏军人战斗生活的电视剧,极具挑战。如何拿下这块高地?本子如何落实?票子如何筹集?播出平台如何挂号?从事这个行当的人都知道,西藏题材虽好,但不容易做。如何在《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之后,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在我看来,《士兵突击》的整体感觉是“70后”,《我是特种兵》偏“80后”,那么,《雪域雄鹰》就要做出“90后”的质感。记得一天下午,在成都一家茶馆,我与话剧原作者王焰珍以及上海编剧兰之光、军方制片人袁宏一起切磋思路。我提出“富二代从军记”的思路,大家都觉得这个定位有点意思。
我的故事构想是,来自上海、山西、东北的3个富二代因各种原因来西藏当兵,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千锤百炼,百炼成钢,从男孩成长为男人。经历了一次次的否定与修改,剧本终于有了不错的成色。我和主创人员多次沟通,我们做的剧不是单纯的军事题材,它更是“教育题材”。目前在荧屏上提供给年轻一代的节目大多是娱乐范的,其价值指向单一且单薄,缺乏强健的精神,充溢着脂粉气。我们想要发出不同的声音,因此选择了“逆向作业”,希望通过塑造军营里的“90后”士兵形象,树立新的青春风尚。《士兵突击》自2006年底首播后,曾经在长时间内产生过这样的积极影响。我们也想试一试,尽管这可能会遭遇所谓“成熟市场”的无情阻击。但是很幸运,《雪域雄鹰》表现还不错,作为创作人员,我们真心期待观众的批评与指正。
荣宁、乔二、高海拔、眼镜、鲍大志……这些可爱的兵,是真实的,并没有刻意的完美化。他们代表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士兵群体,期待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能看到他们,能够从他们的故事中获得感悟与启发。
和平时期做此类剧的困难之一是难以找到“敌人”。军事题材的基本元素一定是战争和准备战争。《战狼》已经冲出了操场,进入了“准战场”。《雪域雄鹰》也同样,我们的90后士兵们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有流血,有牺牲,他们是热血爱国者。“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雪域雄鹰》的主题表达与《战狼》殊途同归。
我们仰望星空,也俯瞰大地,在天地之间,《雪域雄鹰》已经勇敢起飞。
(作者为《雪域雄鹰》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