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史实与艺术的审美错讹——评电视剧《芈月传》

//m.zimplifyit.com 2015年12月21日10:30 来源:中国艺术报 周思明

  作为刻画芈月传奇一生的电视剧, 《芈月传》在力求还原其个人一生的同时,也企图对那段历史风云给予真实地还原。 《芈月传》的看似阳光、主流的励志意义,却不无遗憾地被湮没于权倾朝野、争宠夺权的宫闱阴谋之内,尤其是该剧出现了多处史实和艺术的错讹和沦陷,因而受到多家主流媒体和不少观众网友的批评和吐槽。

电视剧《芈月传》剧照电视剧《芈月传》剧照

  电视剧《芈月传》作为一部超长大剧,无论其质量如何、口碑怎样,其成为一道跨年度文化娱乐风景线是毋庸置疑的。 《芈月传》被主创定位为一个女人成长、奋斗、励志的史诗。身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太后的戏剧性呈现, 《芈月传》的宫斗戏理当不可缺席。但如果将《芈月传》与《甄嬛传》相比较,不难知道: 《甄嬛传》是典型的后宫女人之间的宫斗大戏,其承袭的乃是历朝历代的宫斗遗风,在满清皇朝曾经达致巅峰。剧中,甄嬛与一众皇后皇妃娘娘宠妃间的离间、凶杀、明争、暗斗乃是剧情最主要的线索。为争宠皇上,取悦皇权,嫔妃们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咋舌的宫斗大戏。虽然剧情也叙述了芈月的成长史,其中不乏人性的善恶美丑较量,但《芈月传》的看似阳光、主流的励志意义,却不无遗憾地被湮没于权倾朝野、争宠夺权的宫闱阴谋之内,尤其是该剧出现了多处史实和艺术的错讹和沦陷,因而受到多家主流媒体和不少观众网友的批评和吐槽。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判断一部文艺作品的价值高下时,有个颠扑不破的观点,即“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 ”《芈月传》再现的,乃是秦朝那段历史,其中女性人物在影视剧中常被提起的只有虞姬、吕后等寥寥数人。但《芈月传》的主创者发掘出了芈月即秦宣太后,小至她的个人情感、儿女情长,大到家仇国恨、政经文化。作为刻画芈月传奇一生的电视剧, 《芈月传》在力求还原其个人一生的同时,也企图对那段历史风云给予真实地还原。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判断一部文艺作品的优劣好坏,如果只听主创的一面之词,很可能会被引入一个美妙理想的伊甸园里而陶陶然起来。但如果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可靠的办法是亲自品尝,同时问问周围的食客们他们吃梨子的感受,就不难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现在,经由观剧者个体到网友群体的自我与他者的共同体验,得出的观剧感受结论如下:

  人物性格刻画失准。人物台词尤其别扭,剧中角色行为举止不仅未能体现历史真实风貌,连基本的逻辑都不讲,例如:楚威王出征,威后就毫无顾忌地把芈月的母亲送出宫,这一颟顸之举不符合一国之后的性格和修养。本来,该剧在芈月的性格刻画上,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把握,比如:芈月生母死时;楚威王死后被遣去守陵时;与黄歇结为夫妻彻底无望时;初入秦宫涉及纷争时……然而该剧却让芈月丧失了这些良机。

  服装道具化妆过度。剧中我们看到,各种颜色艳俗的羽毛头饰和金色头饰,从小公主到妃嫔,甚至是占星师头上都有,网友称这就是“淘宝爆款” 。当身着各色衣服的女人们站在一起,再配合橙色、紫色、粉红色的唇彩,画面中赤橙黄绿青蓝紫可谓全部齐备。剧中女子的服饰过于五颜六色,当画面中女子较多时,简直就是打翻了调色板。其实,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已经纳入礼制。根据《礼记·玉藻》 ,古人以正色为贵,正色是青、赤、黄、白、黑,而绿、红、碧、紫、骝黄等间色为卑。换言之,剧中看到的那些“大红大紫”色彩斑斓的衣裳并非贵族的选择,出现在王公贵族身上纯属错误。史料记载,战国至秦代的女性发髻,高髻并不普遍,即使有,也不是很高大。巍峨的发髻乃始于汉代末年,魏晋时期则趋向鼎盛,而且创新了更为高大的发髻,比如飞天髻、随云髻等。剧中姜宏波饰演的威后梳着高发髻,孙俪饰演的芈月当上秦宣太后以后也有不少高发髻造型。虽然这种发型出现在此比较符合人物性格身份,但将魏晋时期的高发髻移植到反映战国至秦代时期的电视剧中,显然不符合史实。

  情节逻辑错乱。 《芈月传》前三集就被观众批评“逻辑不通” 。如楚威王出征之后,威后就将其爱妃向氏以沾染恶疾为由私自扔出了宫并扔给无赖当老婆。而楚威王回宫后,听威后说向氏不治身亡竟然只是感慨“命不好” ,这个剧情令网友纷纷吐槽“大王你心好大” “剧情当真令人迷醉” 。到了第四集, 《芈月传》则被吐槽“画风直转为成人片” ,比如楚怀王身上有异味,但是郑袖屡次表示自己一闻到这种“王者的气息”就“难以把持” ,剧中对男女之事的数次露骨演绎,让网友大呼“真的让人无法直视! ” “有人管管吗? 《芈月传》简直儿童不宜! ”“这绝对不是一部适合全家人观看的荧屏大戏。 ”有评论者感觉《芈月传》 “就是玛丽苏+歪历史” 。 “剧里三个男人都爱芈月爱得发狂,实在是掉鸡皮疙瘩。芈月又是生了儿子当太后玩弄权术,最后回首一看浮生若梦的‘老梗’重现……”

  成语典故离奇穿越。比如,毛泽东语录“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这句众所周知的现代汉语却从小芈月的口中说出,瞬间成为网络热门段子。而该剧用典的穿越更在网友中掀起搜寻的狂欢。像“鱼目混珠”“来而不往非礼也”等成语,居然能出现在战国时期人物口中,不禁让人爆笑连连。有网友揶揄“编剧你的文学功底好穿越” ,诸如此类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第四集,黄歇对守灵的芈月科普“六艺”“三礼”“六乐” ,可谓是苦口婆心。而到了“阳灵台文比”这段,楚国才子们口若悬河长篇大论,从风雅颂的主次关系,到“诗言志还是诗言情”的文学命题,都不惜篇幅絮絮叨叨,有网友直呼“听得人直打瞌睡” 。

  重要史实错误。尽管我们不必拿《芈月传》当历史剧看,但剧组宣传却打出“家国情怀”大旗,称“ 《芈月传》比《甄嬛传》格局要大得多” ,是“历史宫斗戏” ,但其中混乱的人物关系却让该剧的历史真实性乃至思想、艺术价值大打折扣。虽然芈月早年经历在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据专家推算,真实的芈月和黄歇有着不小的年龄差距,后者要小20岁左右。也就是说,芈月当上太后时,黄歇还不到10岁,他们怎么可能相恋,更遑论什么青梅竹马!相对于穿戴,食物则是历史剧中乌龙高发所在。比如,包子馒头乃是诸葛亮擒孟获之后才有的产物,做桂花糕用的大米当时还只有东南亚才会种植,并没有传入我国,而剧中的楚王宫却做起了桂花糕。按照历史记载,绿豆原产自印度,直到北宋时期才传入中国,而铁锅也是宋朝时期才被发明,而这些食物和器具却令人瞠目地出现在《芈月传》中,这与故事设定的公元前300年左右相差了近千年。

  对人性恶的展示缺乏节制。 《甄嬛传》中慎刑司曾令观众震惊,但《芈月传》开篇就下了一剂重口味猛料,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并施以车裂之刑。该剧不加节制地拍出了实施这一酷刑的残忍场面,五匹马分别拴住商鞅的四肢和头颅;随后楚国唐昧因预测“霸星出世”被挖去双眼;小芈月因为被算成“霸星”而被扔下山险些溺亡。对于商鞅车裂一事,有网友质疑称,商鞅应为死后才被车裂,并不是剧中所表现被五马分尸而死。

  文艺作品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艺术塑造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历来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交锋的焦点。一些作品为了吸引观众眼球,片面追求票房和收视率,有意无意地背弃历史的真实,刻意编织一些离奇古怪的历史故事,收获的自然是专家学者的批评和网友观众的吐槽。历史的镜鉴值得珍视。中华民族历来有着以史为鉴、以古观今的文化传统。不懂得自己民族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不珍视自己民族历史镜鉴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画廊里,有着一系列历经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秀历史题材作品及其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已经代代相传,深入民心,形成了一种审美定势,哺育了广大观众。这些成功的艺术形象,蕴含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民族极富生命力的美学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早已深入民心,赢得共识,成为一种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精神资源。笔者认为,包括《芈月传》在内的影视剧创作者们,应该很好地从中汲取正面经验,反思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力争为广大观众奉献出真正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作品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