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资讯 >> 正文
久未出新闻的周迅周公子,最近又开始刷屏多个媒体的娱乐板块。原因很简单:由她主演的电视剧 《后宫·如懿传》 要开拍了。
不过,这些报道虽然各有出处,内容却大同小异,让人不能不怀疑这是明星或者制作方背后的公关团队操刀完成。更何况,细看行文,也是充满了“公关文”擅长的自说自话。
比如这句话:观众有意无意拿她跟孙俪比较,也对她形成无形压力。
再比如这句话:《如懿传》 未拍先火也是托 《甄嬛传》 的福。后者这部清宫戏带旺了一众演员不说,也让观众见证了国剧的复兴。
真是忍不住想要较真一下:谁说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公关团队代替记者,成为媒体娱乐板块的主要撰稿人。于是,也就有了那些只在宣传期发生的“新闻”。新闻随时都可能发生,这本来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这些“宣传期新闻”最后往往被证明只是戏,一旦宣传期结束,就再也没有了“然后”。
哪个文娱记者的邮箱里,不是每天都会挤进几封配合新戏上映或开播而来的“新闻稿”? 主演间的不合,作品间的优劣,以及新作如何未映先红甚至未拍先红,都是宣传期里频频上演的戏码;而大众最熟悉的则是明星们的感情戏,总是踏着新作发布而来,随着新作上映而去。胡歌此前和影星江疏影的“恋情”曝光,就是在江疏影主演的电视剧《长大》开播之前;林心如和李东学在两人主演的电影《大喜临门》宣布上映档期的当口被曝秘密结婚,而在此之前,两位当事人分别与影视剧中的搭档产生过绯闻;姚笛和任重也曾经在两人合作的影视剧上演之前,在微博上隔空示爱……
有一种“新闻”,只在宣传期发
生。而它们的使命只有一个:吸引眼球。毕竟在粉丝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大众的关注,是可以有效变现成票房和收视率的。因此,炮制者们不负责提供新闻事实,只制造供全民围观乃至消遣的话题。而明星们也将其视为责无旁贷———艺人吴宗宪这样说:当艺人就必须先把自己当成一个“商品”,有人对你“茶余饭后”,那就是你被利用的价值,也是我们的售后服务。
冯小刚在《甲方乙方》里,为想要重新回到聚光灯下的女明星安排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主题是辟谣。于是有了被影迷们奉为经典对白的以下段落:
问:“请问她是否去好莱坞继续发展?”
答:“她哪儿都不去,仍然会滞留在这块她深深地爱着的土地上。”
问:“她会和汤姆·克鲁斯结婚吗?”答:“无可奉告。”
问:“听说她前一段时间住院了,能透露一下是哪家医院吗?”
答:“她已经不咳嗽啦!”
也许冯小刚自己也没有想到,当年看来脑洞大开的桥段,会在近20年后成为娱乐圈里人人会玩的营销手法。
怪谁呢? 对于公关团队来说,刷存在感就是他们的职业道德。值得追问的是那些为“宣传期新闻”提供亮相机会的平台———在这一场对新闻真实逻辑的伤害里,他们是共谋。
也许有人会说:娱乐圈的事儿,认真你就输了。然而当我们深究一下,就会意识到新闻被制造出来的话题所取代,意味着新闻正失去其原来的意义,而日益成为商业营销方案的组成部分,其背后是资本的虎视眈眈———而资本是没有圈的。当这种模式不断被证明行之有效,就有可能向着商业和民生领域蔓延,导致越来越多的新闻让位于脚本———事实上,这样的苗头已经出现。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是不是还能举重若轻地说一句:认真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