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资讯 >> 正文

谍战剧的审美破局——评电视剧《父亲的身份》

//m.zimplifyit.com 2016年06月03日09:00 来源:人民日报  闫 伟
电视剧《父亲的身份》剧照。电视剧《父亲的身份》剧照。

  谍战剧作为深具本土特色的电视剧类型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首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便取材于谍战故事。新世纪以来,荧屏上接连涌现出《暗算》《潜伏》《黎明之前》《悬崖》《伪装者》等一批各有千秋的高水准之作。与此同时,创作者一窝蜂对此类题材进行过度开发,也导致了创意枯竭与制作雷同,甚至一度滋生出沦为笑柄的“神剧”“雷剧”,谍战剧从曾经的辉煌走到了当下的困顿。令人欣喜的是,近期《父亲的身份》登陆央视一套后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和美誉度,以创新的审美思维为谍战剧涂上一抹久违的亮色。

  一方面,该剧的画面和叙事带有强烈的电影化特质。音效、服装、道具、场景的精致细腻自不待言,人物表情动作的近景和特写处理也颇具穿透力,令观众更真切地体察到命悬一线之时的复杂情形和微妙心理波动。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全剧高度集中的故事线索几乎将“强情节”发挥到了极致。虽然精心设置了共产党、国民党及其内部不同派系、美方、苏方等多股势力缠绕博弈的复杂关系,但在主体线索上始终紧紧围绕“父亲的身份”所引发的殊死较量这一戏核,以俞北平和郑翊的对手戏为核心来铺展情节、设置冲突。其间,仿佛是两位高手在举棋对弈,那种“走一步看十步”的烧脑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刺激让人大呼过瘾。这种典型的“小切口,深打井”叙述模式,与之前一些“多线并进”且试图面面兼顾的谍战剧有所不同,在深入而持续地吸引注意力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另一方面,剧作有意削弱了爱情桥段,尤其是跳脱了“多女争爱一男”的窠臼,仅有的几段情感戏也只是点到为止,反倒使“亲情”成为该剧的亮点之一。俞北平和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之间的关系本就复杂反常,偏偏又与各自鲜明执拗的性格、水火难容的立场相交织,令人物常常陷入情与理两难抉择的内心撕裂状态。此外,由于特殊的身份与家庭出身,俞北平和岳父、妻子之间也不得不如履薄冰地保持着亲疏有度的关系。凡此种种,都艺术地表现了我党高级特工在隐秘战线上的艰难处境和苦楚压抑,使观众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心灵冲击。演员陈建斌把俞北平这一角色在多重身份间的切换演绎得游刃有余,将职业的理性与亲情的感性贯通于一体、外化于言行,虽然常常是无烟之战场、无声之父爱,却能神完气足地彰显出主人公的坚定信仰与人性温度。

  电视剧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剧在内容创作上也存有可商榷之处。首先,高浓度的剧情铺陈虽牢牢牵引着观众的追看心理,但这种压缩了过多干货的“只张不弛”,也让观众持续紧张的神经得不到舒缓,甚至产生窒息感,此举用于两小时左右的电影尚可,用于几十集的电视剧则显得力道过大。其次,在人物设计方面,女性角色郑翊作为反面一号确有新意,但其对俞北平疯魔般死咬不放的偏执行为缺乏足够的合理铺垫,机器般的冷血人格也略显偏激;对于俞北平而言,其在单位和家庭处处承受重压以致近乎孤家寡人的设计显得过于戏剧理想化。但瑕不掩瑜,《父亲的身份》仍不愧为一部充满诚意的高品质之作,它为遭遇发展瓶颈的谍战剧带来一次可贵的审美破局与精神提振。谍战题材是我国电视剧创作取之不尽的一座富矿,在佳作林立的该领域,创作者只能以独到的创意、另辟蹊径的表达求得“点石成金”,而不能跟风式地过度开掘而伤其元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