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代会 >> 正文
胡锦涛总书记在《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投身讴歌时代的文艺创造活动。”“只有与时代同步伐,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文艺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积极投身先进文化的创造活动,是时代和人民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文艺工作者真正能够施展才华、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的必然要求。”“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反映人民心声。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存在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之中。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是文艺创作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参加中国作协七代会的代表深感这段论述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向本报记者谈了切身体会。
响应中国作协号召的女作家孙晶岩,于2002年开始沿着西气东输的管线从起点塔里木2号气田一直走到上海,总行程达两万多公里。在工地采访的日子,她拒绝了接待单位安排的宾馆,执意住工棚,与石油工人同吃同劳动,创作出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动脉》。孙晶岩说,我们作家要以一个时代记录者、讴歌者的姿态在创作中切中时代脉搏,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用我们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去记录国家发展的每一个进程。在西气东输的建设工地上,我亲历了这项世纪工程的全过程,亲眼看到了石油人为了国家利益抛家舍业、无私奉献的感人场面,深深感到石油工人的伟大,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英雄。我始终认为理想主义不是一张过期的船票。报告文学是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硬功夫在采访,难点也在采访。走进罗布泊无人区、戈壁荒漠铁皮房,两万里风餐露宿,这样的采访虽困难,可是生活在向我召唤,铁人精神在向我召唤。我觉得深入生活的过程,是研究社会的过程,丰富自己过程、汲取营养的过程,净化灵魂的过程。
为了创作讴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文学作品,湖北诗人谢克强先后上百次走进工程工地的指挥部、民工工棚,在联系实际学习讲话时,他说,总书记的这段话着重强调了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投身到亿万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伟大实践中,自觉投身是要求我们“身”入再“深”入。现实生活是创作源泉,如果没有客观生活的实际,纵有思想和情感,也无法建设起诗的浪花。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走进了三峡工程工地,创作了抒情长诗《三峡交响曲》。1997年11月8日,当我和太阳一起睁大眼睛目睹大江截流——横锁长江之战,我不得不惊叹三峡人写下的这一行绝句:当我走进采石场闻到劳动的味道,看到这些石头一样的汉子为三峡大坝奠基,我愿我的诗化作一缕轻烟拂去他们额头的汗滴;当我得知屈原祠又将搬迁时,我虔诚地站在屈原墓前,用诗祭奠这位三峡移民第一人……总之,我以为诗,应该从一种外在的描写而进入到一种内在的表达,从一种客体的叙述进入到一种主体的抒情,从一种单一的视角转换为一种主体的聚焦,并以一个诗人的眼睛和情感做出历史或哲学的沉思。
在2003年抗 “非典”过程中,杨黎光、王霞等一批作家深入到一线。对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培养和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以最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关心群众疾苦,体察人民愿望,把握群众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创造,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的论述,王霞说,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接近他们,去表现他们。在创作《生死关头》的采访过程中,我历时3多个月,足迹遍布京津非典疾区,与医护人员、病人一起见证了一个个真实、生动、人与疾病作斗争的战斗场面,见证了2003年京津两地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采访的每一天是我被感动的每一天,是我流泪的每一天。在京津抗击“非典”前沿阵地,诗人商泽军深入到北京佑安医院、北京疾病防控中心等第一线,创作的诗集《保卫生命》出版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高洪波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我们不排除那些风花雪月,我们也需要悠闲,但我们更需要黄钟大吕,需要阳刚大气,尤其在重大事件发生的关键时刻。”
2006年,山城重庆发生了罕见的大旱。重庆市作协主席黄济人带领重庆作家深入到抗旱救灾第一线为灾区捐钱捐物,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而且赢得了作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声誉。黄济人说,我们必须明确文学艺术的生命力存活于广大人民群众中间;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作家是为了人民而写作还是为了自己写作。实际上,作家首先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是人就有情感,当我们看到百年大旱的重庆大地颗粒无收时,我们作家的心同样受到折磨和煎熬。此时此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走到现场,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让人民满意的优秀作品,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军旅作家也积极深入到军营、海防、边防、哨卡与广大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历时5年用3年多的时间深入生活,与官兵一起摸爬滚打的军旅作家苗长水创作的近70万字长篇小说《超越攻击》出版后,在军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部长篇小说很好地反映了新军事变革条件下军人新的使命,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打赢现代化、信息化战争的庄严命题。在谈及生活与创作的关系时,苗长水说: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要更加贴近生活、深入到生活最前沿等具体期望和要求,对军队作家来说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不仅军队官兵思想风貌发生了变化,而且部队武装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围绕传统战争思维去创作当代军旅小说显然跟不上时代,要写出符合当前现实生活的作品必须走进军营。写这部长篇我用了五年多的时间。这部稿子一开始我觉得“三个月就能拿下山头”,可是一年没有完成,又一年没有完成,我就感到现实生活的艰辛与美妙。只要走进生活中,就能看到还有更棒的东西,为自己的编造脸红,一座看似寻常的中国本土的陆军部队军营,实际每一天黎明的光线和野营的雾雪都不一样。有个排长给我讲:“现在连队很丰富。”就这句话我感觉改一个字都不是那个味道,乘着步战车或跟着坦克车的年轻军官和士兵们,你会发现他们一个眼神,一个用语,都需要特留心注意,才能刻画好他们。创作中总会遇到一些模棱两可、较难处理的问题,但是在生活这座殿堂中,就能让你将其夷为平地,自由驰骋,找到激动心灵的冲击方式。徐贵祥的《明天战争》展示出一场在军事技术发展的今天仍然令人眩目甚至让人觉得有许多科幻色彩的明天战争样式。多次深入部队,反复研究寻找新式武器装备与知识型军人的结合点的徐贵祥说,总书记的讲话,是新世纪文学艺术发展的一次总动员。我们要认真领会总书记讲话的实质,深入火热的军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营养,在新的文化碰撞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创作出既能引领民族精神奋发向上,又能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文学作品。就军旅作家而言,不但要服务于军队,服务于官兵,满足于军队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应从未来战争的角度思考今天的问题,并将这种思考熔铸为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