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军事文艺 >> 人物访谈 >> 正文

联合军乐团速写

//m.zimplifyit.com 2015年09月21日14:25 来源:曾剑
  

  忠与孝

  不少人的汗水、辛酸、苦痛和眼泪,在进驻阅兵村之前就开始了。

  施政,联合军乐团成都军区军乐代表队战士,某集团军防空旅萨克斯演奏员,云南省楚雄市人。正当他满怀光荣与喜悦,准备随同队友一同北上,到阅兵村报到时,一个噩耗像子弹一样将他击中。

  施政记得很清楚,那天是5月29日,还有两天就要进京。一个电话告诉他,父亲因车祸突然离世。施政一时瘫倒在队长身旁。他哽咽无语,欲哭无泪。 队长把他扶起来,告诉他,快回去吧,快去快回。回去好好处理父亲后事。我们在阅兵村等你。队长熟悉施政,也了解他们那里的风俗:人在外亡,孝子在外,不能 进家门。施政努力让自己镇定起来。他雇了一辆出租车,对出租车司机说,师傅,上楚雄,能开多快开多快,钱不是问题。

  出租车飞奔而去,原本5个多小时的路程,只行了两个半小时。一路上,施政一直未断泪水。

  施政赶回家。他看见父亲静静地躺在大门外。父亲的脸苍白如纸。父亲是上午9点钟去世的,已经过去5个多小时了,他清楚地看见,父亲的眼角竟然流出一滴泪。他心里清楚,父亲知道他回来了,父亲一直在等他。而他,竟然没有泪。他的泪,一路上流干了。

  他给父亲净身,穿寿衣。入棺,之后,他就一直跪在父亲面前,跪到天黑,跪到黎明,除了给父亲换香,他就一直跪着,直把一双膝盖跪破了。而他,毫无知觉。

  按照当地风俗,父亲的遗体应该在家躺3天才能送上山。施政说,他等不了。第二天,他就说服亲人,把父亲送上山。孝子不能把父亲送到山头,只能在山脚遥望。施政望着山头,他依然没有泪。

  施政说,爸,儿子走了,儿子不孝。儿子阅好兵,就是尽孝。

  踏上长途汽车,他再次有了眼泪。泪眼中,往昔的时光扑面而来。年迈的爷爷是个老红军,曾在新四军乐队里拉二胡。父亲是一个铁道兵,就在3天前, 父亲给他打电话,说了一个多小时。坚持说要给他买牛肉干,送到他的部队去。他感到奇怪,父亲当时的话那么多,以前,从来没这么多话。

  原来一切都是征兆。

  6月1日,昆明开往北京的列车启动前的那一刻,施政出现在站台上,队长上前,与他拥抱,他没想到施政归队这么快。

  施政来到了阅兵村,阅兵村的入村仪式震撼、感动了他,他努力地让自己不去想父亲,全身心投入阅兵训练,这时,又一个消息跟随而至:继母离家而 去,带走所有家产,这意味着施政一个人要承受家里100多万的债务。那天晚上,施政仰天长吼一声,仿佛要把内心的苦与痛都吐个干净。

  “顾不了这些了,一切等到阅兵完毕再处理!”

  他捧出他的降B萨克斯。

  我问施政,想父亲吗?他说:“想,但我努力不让自己去想。我只想现在,只想阅兵,努力训练,提高技能和体能,一定要做到在天安门站4小时不倒。在天安门奏响铿锵美妙的军乐,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把荣誉带回家,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从炊事员到演奏员

  当张海方接到他入选联合军乐团的消息时,他几乎是喜极而泣。这位36岁的老兵,空军代表队最老的演奏员,内心那么遥不可及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其实,这不是张海方第一次参加大阅兵。早在2009年,他就出现在阅兵村,不过,当时是联合军乐团五大队一名伙夫。张海方说,如果没有那次阅兵经历,这次,他不可能站在阅兵场。

  6年前,身为“伙头军”的张海方,根本不懂军乐,连谱都不识,一门心思就想把饭做好。因为好奇,他利用休息时间,到操场看联合军乐团表演,被深深地震撼了。那是中国最强音,它排山倒海般的磅礴气势彻底征服了他。

  每当战友们唱着豪迈的歌走向饭堂,他就站在窗口张望,他们一身疲惫,却是满脸自豪。张海方羡慕,甚至嫉妒。从那时起,他暗下决心,一定争取在自己的服役期内,学好军乐演奏,上一次阅兵场。

  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他连五线谱都不识,况且他当时已经是10年的老兵,三期士官,他几乎不可能等到10年后的国庆阅兵。然而,这个执著而倔强的山东老兵,内心一旦滋生了想法,就想让它变成现实。

  “理想很难实现,但万一实现了呢?”他用一句网上流传的话,鼓励自己。

  那次阅兵结束,回到原单位,张海方一咬牙,花6000块钱,买了一把次中音号。

  “上有大号,下有小号,次中音号在乐队里很普通,但不可缺少,就像我这个人。”张海方说出他买次中音的原由。

  “心血来潮”、“天方夜谭”、“开国际玩笑”,各种冷言冷语扑面而来。是的,他们的小觑是有原因的。张海方自己心里也清楚:10年的老同志了, 又是多年的炊事兵,一天乐器都没摸过,隔行如隔山。张海方气馁地坐在空旷的大食堂, 2009年大阅兵的场面历历在目。慢慢地,一股力量冲击着他,他轻轻地抱起他心爱的次中音号,将嘴唇凑过去,他吹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音符。声音在空旷的饭 堂飘荡,越来越远,回声又飘荡回来,越来越近。

  张海方感觉到血液在血管里奔涌,心跳加快。他不可抑制地吹出一串音来,不成曲调,但那是从他的乐器里发出的,属于他自己吹奏出的声音。那个夜晚,他失眠。他兴奋,激动,他觉得他战胜了自我。

  自此,他一有空就在小伙房里识谱练号,休息日就外出四处拜师学艺……渐渐地,部队的战友们听到小伙房里的号声不再那么刺耳了,有时候炊事班的兄 弟们还一起随着这号声边择菜边唱首歌。第二年年底,连里搞迎春晚会,炊事班的节目由每年的三句半、诗朗诵,变成了张海方乐器独奏《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我 爱祖国的蓝天》。全连长时间的掌声,给张海方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去年年底,听到空军战士军乐队选拔演奏员,备战大阅兵,张海方再也坐不住了,主动找到部队领导,申请参加选拔。面对领导们疑惑的目光,他说,让我试试吧,要是通不过,我努力了,就不后悔。

  加试的结果大大出乎领导们意料,这个当兵16年的老炊事员,竟然全票通过评委的考评。张海方,这个连业余乐队都没待过的纯业余演奏员,和空军战士军乐队的20名战友一起,通过了解放军军乐团专家组的严格考核,如愿以偿地进了联合军乐团阅兵村。

  空军代表队队长说,张海方“大器晚成”。

  母  乳

  中国大阅兵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女子演奏方队。来自防化学院业余军乐队的李丛,是女队年龄最大的演奏员,今年已经34岁,吹奏长笛。

  今年3月,当李丛得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来选大阅兵演奏员时,她及时报了名,并顺利通过考核。

  进到阅兵村,封闭训练,困难就来了。李丛的孩子才一周岁多一点。孩子来得晚,李丛打算孩子3岁前,一直用母乳喂养。她甚至下决心,为了孩子,她可以放弃一切。但是现在,面对如此光荣而神圣的阅兵任务,她动摇了。

  幸好防化学院离联合军乐团并不远。她到阅兵村报到,向大队领导申请每天一个小时,回去给女儿喂奶,未获批准。封闭训练就得封闭,每天回去,万一 那一刻,有突击演练任务怎么办?她于是提出让她母亲和孩子住到阅兵村。她的要求同样没被批准。队领导说,要么放弃阅兵,要么就给孩子断奶。

  李丛忍痛决定:断奶,让孩子喝奶粉。

  谁知孩子对奶粉过敏,喝了奶粉,浑身起红点。当家人把这消息告诉李丛时,她流泪了。她这么大年龄才有了孩子,真的不愿孩子受哪怕是一点点的委屈。她决定退出团队。可是,路两旁的橱窗里,过去参加过阅兵的战友,身姿那么威武,表情那么自豪。她的腿突然就迈不动了。

  最后,她向队里打报告,在阅兵村申请一个家属房。白天,她让母亲给孩子配点米粉,每天下午5点钟,母亲再把孩子抱过来等她,每天10分钟喂奶时间。喂完奶,孩子立刻抱走,毕竟,这是阅兵村。

  这次领导准了。李丛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

  “为了这次阅兵,我那一岁多的孩子,也是做了贡献的。”李丛说。笑脸使她看上去很年轻,不像是一个34岁的母亲。她眼角的泪花,溢满伟大的母爱。

  小身板的拉姆

  四川甘孜藏族姑娘丹巴拉姆,是第二炮兵女子导弹发射连的普通一兵。今年4月,她接到上级通知,要求她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接触军乐 只有短短5个月的她是既兴奋又担忧,她怕自己的演奏水平难以胜任,她怕体质弱晕倒在天安门广场。从旧社会一路走到今天的爷爷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是共产党培 养了我们,现在祖国需要你,多大的困难你都要上,要为国争光!”老人的一番话激起了拉姆的斗志。

  拉姆身板小,体质弱,站立时间长容易晕倒,她就像一个男兵那样练体能;接触军乐时间短,基础弱,她就加班加点练业务;女兵形象要求严,她就拜师 练形体,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3个月下来,拉姆的5公里成绩跑进18分钟,保持军姿站立3个小时不动,业务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表现突出,她在 军乐团火线入党。

  代表队刚刚组建之初,几次练习下来,拉姆深感自己的军乐水平和其他人相差甚远。一天中午,她拿着小号背谱,怕影响别人休息,练习的声音很小,可 是达不到效果,拉姆急的哭了出来,如果自己再不迎头赶上,会拖整个代表队的后腿,甚至会被退回。代表队领导了解情况后,耐心做拉姆的工作,同时,安排小号 声部长对她进行一对一辅导,两个人放弃休息时间,时时刻刻都在练习。午休和晚上熄灯后,拉姆就拿着扫把杆儿,在上面画上小号的键位进行指法练习。一个月 后,拉姆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但她知道,进入联合军乐团后,对演奏要求会更高。所以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这次参加阅兵的机会,将自己的能力提升到一 个新的水平。“我是从女子导弹发射连走出来的,那是全军惟一的女子发射连。我要给我的姐妹们争光!”她说道,“我要把我能学到的带回去,教授给其他人,基 层军乐队需要我”。

  现在,原本娇小可人的拉姆被晒得黑黑的,由于长时间的太阳青睐,手臂还脱了皮。战友们都说,“白拉姆”变成“黑拉姆”了。小身板的拉姆用略显生硬的汉语说:“这是值得的!”

  两本阅兵日记

  来自沈阳军区代表队的杨东龙,是第二次参加大阅兵了。两本阅兵日记记录着阅兵村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个难忘的瞬间。杨东龙说,阅兵日记是他美好回忆的承载,是他艰辛与辉煌的抒写,是他美好青春的记忆。

  2009年7月5日  阴

  上午全团进行了排练,连续站立近3小时,自从集合到训练结束,身上的汗都没有干过。满脸的汗水,不停地往眼睛里流,嘴里淌,又不能动手擦。汗水 往嘴里淌无所谓,轻轻吸吮它,咸咸的味道。往眼睛里淌就特别的难受,因为眼睛要一直盯着分指挥,不能有差错,更不能冒泡。要是有一点差错,那可就丢人了。 那种滋味,真的很不一般,经久难忘。

  中间休息的时候,全部乐器都按顺序放在一排,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真漂亮,真壮观。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算是开了眼界。

  2015年8月23日  雨转晴

  今天预演。我站在队伍里,演奏的间隙,飞机梯队在我们的头顶飞过,有的飞机还喷洒彩虹。我多么想仰头看一眼祖国的蓝天,看看这些新型战斗机,但是,我不能,我要是一仰头,整个队伍就乱了。我不能动,我只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静静听着战机的轰鸣和螺旋桨旋起的风声。

  2015年8月27日  晴

  离正式阅兵只有七八天时间了,我特别珍惜阅兵村最后的日子,特别珍惜军人的荣誉。在我们那个偏僻的鄂西小山村,14年来,总共只有两个人当兵。而参加大阅兵,别说在我们村,在我们乡,也是惟一。

  记得2009年国庆大阅兵,《十堰晚报》对我进行报道,当时家里别提多荣耀,多高兴。电话里,母亲的声音都是颤抖的。遗憾的是,这次阅兵,母亲再也听不见,再也看不到了。2013年,母亲因病离开了我,我那时在部队执行任务,没能见上她最后一面。

  一滴泪滴在日记本上。

  算了,不写了,为了那神圣而伟大的“9·3”大阅兵,我不能想这些伤心的事,要保证自己早早地睡着,以保证最后几天的训练质量。

  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来吧,来充实我的人生,激励我的人生,影响我的人生。我像大多数阅兵村的战友一样,盼着下一个阅兵的机会。

  如能如愿,那必将是我新的光荣与梦想。

  从列兵演奏员到团职指挥官

  屈延俊,一个帅气的团职军官。2015年大阅兵,是他继1999年、2009年国庆大阅兵后第三次参加阅兵。谈起他的阅兵经历,屈延俊满脸自 豪。他说,第一次参加阅兵,他还是一个小战士,现在,成长为一名团级干部。在联合军乐队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从一个普通演奏员,走上了指挥台,当上了乐队 的分指挥。

  屈延俊出生在河南叶县的小乡村,家境比较贫寒。1997年参加高考,被郑州大学录取,因父亲早逝,屈延俊心疼母亲独自抚养3个孩子,毅然放弃上 大学的梦想,于1997年12月参军,到了广东岭南。因为从小跟随民间乐队学习过音乐,新兵的第6个月,他被选招到集团军军乐队工作,荣幸地成为了一名单 簧管演奏员。第二年,屈延俊准备报考军校,就在他紧张地学习准备迎接考试时,他接到1999年国庆阅兵联合军乐团选拔演奏员的通知,他二话没说就参加了考 核,并且被选上。当时,有的战友劝他放弃参加阅兵,说他学习成绩那么好,报考军校,以后出来是军官,能改变命运。然而,他选择了后者,他说:“我是一个战 士,现在祖国在召唤,我当然要上”。

  第一次在阅兵村,他每天第一个起床,独自躲到远离宿舍区的菜地去练专业,夏天蚊子多,他的胳膊和腿上被咬的全是包,他仍然坚持。在那年的整个训 练中,他三次被评为训练标兵,火线入党,成为那届联合军乐队三名义务兵火线入党中的一员。圆满完成50周年国庆大典阅兵任务后,他荣立三等功。

  2000年,屈延俊如愿考上了重庆通信指挥学院。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组建联合军乐团,在广州军区招演奏员,时任连长的他没有和家 人及妻子商量,毅然报了名,通过考试后,他却犹豫了:妻子待产,身体又不太好,无人照顾。去,还是不去?1999年那气势雄伟的阅兵场面,再次出现在脑 海,震撼着他的魂魄:去,一定要去!

  屈延俊的妻子也是一名军人,她理解丈夫。

  二次进京,屈延俊不再是单纯的演奏员,还兼任了广州军区代表队的副队长,负责业务训练和行政管理工作。他所带的团队,最终圆满完成了国庆60周年的阅兵任务,屈延俊所带团队荣立集体三等功。

  2015年9·3大阅兵,广州军区再组军乐代表队,屈延俊当选代表队队长。第三次参加阅兵,使命荣光,责任重大,压力更大。他没有退却,迎难而 上,注重以情带兵。新兵崔彦,家里亲人去世,心中悲伤,精力不集中,屈延俊没有当众批评,而是在训练间隙开导安慰他,并以组织的名义给他家里打电话问候悼 念,让战士很受感动,跳出了悲痛的阴影,努力训练,被评为训练标兵,火线入了党。屈延俊的队员们说,队长是我们心中的榜样,生活中的好大哥,他是一个对军 旅事业执著无私奉献,愿意为军乐事业奋斗终身的人。

  替补位上的专业演奏员

  张翔,2003年9月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音乐表演(小号)专业并入伍,2007年6月毕业参加工作。

  在校期间,张翔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学员;连续四年专业成绩和文化课及总成绩都是年级第一;获得2004-2005、2005-2006年度一等 奖学金、2007年共建杯优秀学员;中央音乐学院主办全国铜管乐比赛小号专业组第三名。多次参加管弦乐团、铜管五重奏的排练与演出。2005年5月同张新 林教授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师生独奏音乐会;2006年5月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2009年10月带领原装甲八师战士军乐队参加军区 机关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升国旗仪式;2010年参加全军业余文艺会演,获得军乐演奏二等奖(军区一等奖)、个人优秀独奏奖,并完成百余次庆典、司礼演 奏保障任务。2012年6月军区成立军乐队,当年9月被调至济南,担任军乐队队长,负责新组建军乐队的训练和管理工作。2012年10月,在军乐队组建3 个月后,参加了军区首长机关国庆升国旗仪式,受到军区首长表扬。2013年底带领军乐队在集团军机关举办军乐专场音乐会。军乐队至今在军区范围内已圆满完 成迎接坦桑尼亚总统、英国国防部副总长、韩国高级军事访问团、拉美高级军事访问团等重大司礼任务,受到军区首长及外宾的高度赞扬。根据他本人参加工作以来 对基层军乐队建设、训练及管理的经验整理编写了《基层部队军乐队训练指南》一书。

  就是这样一个专业的小号演奏员,竟然被排在演奏队形中的后方预备混编排,然而,张翔没有怨言,没有失落,参加阅兵的热情丝毫不减。当问他如何能 做到这一点时,他说:因为我知道,我们联合军乐团,不仅是演奏,更是表演;我们不但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军人的好军乐好军歌,更是展示中国军人的好形象。我 个头不高,理应作出牺牲,把第一排的位置让给更能体现中国军人形象的战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