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世界科幻文学的舞台 已经少不了“中国元素”

//m.zimplifyit.com 2016年06月16日15:36 来源:深圳晚报

2015年,中国科幻文学似乎在沉默中爆发,先是开栏15年的《自然》杂志 (《Nature》)“未来”栏目终于发了中国人写的科幻小说,而且是一个月内连续发表两篇中国科幻作者写的英文小说;然后是刘慈欣喜获素有科幻诺贝尔文 学奖之称的雨果奖,引发人们再一次追捧《三体》的热潮;之后又传出科幻名家王晋康的长篇科幻《十字》签约美国,有望登陆美国图书市场的消息……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科幻文学正逐渐步入世界,像《2012》《火星救援》等科幻大片那样,世界科幻文学的舞台,已经少不了“中国元素”。

 

《追杀K星人》 王晋康 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出版

 

中国科幻文学出版迅速升温

今年69岁的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明显感受到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变化。王晋康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科幻作家之一,自1992年开始创作,至今已在科幻文学界坚持 了24年。他是18届银河奖得主,被誉为中国科幻的“泰山北斗”。中国科幻最低迷的时期,他曾凭一己之力支撑中国科幻的大格局。

王晋康在接受专访时介绍,中国科幻文学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沉寂,1992年开始复苏,逐渐向上发展,到《三体》2006年至2010年由《科幻世界》 杂志连载、并且出版,形成了第一个高潮,只不过那时还未形成全社会的关注。2014年《三体》英文版登陆美国、2015年刘慈欣获得雨果奖,则达到近些年 来中国科幻文学的最高潮。

随着中国科幻文学高潮的来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中国科幻文学作家的创作环境越来越好了。王晋康说,仅就他个人而言,已经感觉到科幻文学出版的迅速升温。不仅国内多家出版社要求再版他之前的作品,包括亚马逊等国外出版机构,也找他商谈英文版。

2016年1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一口气再版了王晋康的两部经典作品:近几十年来科幻中短篇作品合集《追杀K星人》,以及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科幻长篇《时 间之河》。而王晋康的《十字》《虫子的世界》《2.5次世界大战》和即将出版的《爱因斯坦密件》等作品,都已经和美国图书公司签约。

王晋康告诉记者,中国科幻文学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一批优秀作品;这几年科幻出版、科幻影视,都处于比较热的状态;相信随着创作环境的日趋成熟,三五年内,中国科幻文学创作将会出现一个更大的高潮。

 

《吞噬地球》 刘慈欣 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出版

 

《三体》英文版全球销量逾11万册

在已经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幻文学作品中,最耀眼的便是刘慈欣的《三体》了。据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5年底,《三体》系列第 一部的英文版在全球销量已超过11万册,销售码洋逾200万美元,取得这一销售成绩,距离该书英文版的全球首发约1年2个月时间。目前,这部英文被称为 《三体问题》的实体书已有5个版本在国际市场上发行,此外还以有声书光盘、有声书下载版、电子书等多种形式发行。

《三体问题》的海外发行成绩单令人印象深刻。2015年年初开始,该书就接连获得星云奖、雨果奖、坎贝尔奖、轨迹奖、普罗米修斯奖等五项海内外科幻大奖的 提名,并最终斩获雨果奖。《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卫报》《出版人周刊》等海外媒体和书评机构以罕见的热情和篇幅对这部中国文学作品的 英文版进行了大量报道。《三体问题》英文版还登上了当地多份优秀图书榜单,并在伦敦书展上受到欢迎。

王晋康评价,《三体》不仅翻译出去了,而且销量也站住脚了,这张成绩单是主流文学作家都很难企及的。中国主流文学,除了极个别的作家之外,翻译作品销量是 非常少的,甚至只有两三千册。有个形象的比喻说,中国作家的作品一走出国门就是“站着的”,重点推介的作品都是平放的,非重点推介的作品才是竖着排放的。

“我有一种感觉,世界对中国科幻的关注,也正意味着对中国的关注。”王晋康说,与其他文学品种不同,科幻文学是与国家发展、经济形势“正相关”的一种文学 类别。国势越强,科幻文学的受关注就越大。如今,中国科幻文学已经萌发了走向世界的势头,此后如何发展,不仅要看中国科幻文学作家的努力,还要看我们国家 今后在世界的影响力。

 

让中国元素从“作料”变成“主菜”

作为类型文学的一种,科幻文学是一种通俗文学;但与其他类型文学不同,它又是雅文化特征非常浓的类型文学。王晋康认为科幻文学的人文关怀,丝毫不亚于主流 文学,虽然其文学特性决定了它的社会广度会差一些,但其对人类本源、世界本源的关注和思考,却比一般文学类别更加深邃有力。

著名作家、科幻评论人无意归曾说:“面对浩瀚无际的宇宙、无涯无边的时间,个体的存在实在是太微渺了,微渺得如同一只趴在时空罅隙间的蝼蚁,无声无息,无 关紧要。……可是作为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类并不甘心在面对时空的联合‘剿杀’时毫无招架之力,于是总想借助科技的力量、思想的触角来超越时空,进入到宇 宙之心、时间之端。……借助心的思索能力,想象力的辽阔空间,人类跨越了科技的时代局限性,让自己变成了睥睨宇宙的超人,预言未来的先知,而其中走得最远 的,莫过于科幻作者。”

科幻的意义,并不仅仅表现在想象力方面,它也是综合国力和民族素养的体现。以近年来登陆中国的好莱坞大片《火星救援》和《2012》为例。在《火星救援》 中,美国的太空飞船出现事故,被留在火星上的宇航员短时间内美国无法解救,最终只能寻求中国太空力量的帮助,而在《2012》中,中国则成为全人类的救世 主,在大灾难中解救了人类……此外《变形金刚》系列、《X战警》系列,都或多或少留下了中国元素。中国13亿人口,是个远超欧美总合的潜在大市场,国外科 幻电影为了取悦中国观众,就不得不考虑中国元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科幻文学逐渐步入世界舞台,也似乎水到渠成。随着中国科幻文学的不断成熟,被翻译到世界各地出版、改编成科幻电影进行拍摄,也将成为热点。或许,“中国元素”不再只是“作料”,而是作为“主菜”的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原标题:中国科幻文学走出去了 作者:李福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