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人物 >> 正文

“农村大地有画不完的画”

——记天津市美协主席王书平

//m.zimplifyit.com 2015年08月31日12:25 来源:中国艺术报 怡梦

  几次联系王书平,他都显得有些匆忙,仔细一问才知道,由于不久前经历了天津港8 · 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作为天津市美协主席、著名国画家,王书平几天来积极奔走,以个人名义向事故中牺牲的消防官兵家属捐赠20万元,并创作了一幅致敬消防烈士的中国画《英姿》 。这幅作品长四米,高两米,表现了两只雄鹰在红叶中屹立、翱翔的英姿,红黑两色鲜明对比,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王书平说,作品的灵感,部分来自他教学十年的农民学员。“我最近一次下乡,教农民画画,大家对那些在事故中献出年轻生命的消防战士充满敬意,纷纷表示要用手中的画笔来歌颂他们。农民学员对我说,表现他们的英勇无畏,一定要用红,所以我在作品中大胆地用了朱红色,象征火光中的勇士在烈火中永生。 ”

  王书平和他的画,与农村、农民有着不解之缘。“我父母不是学美术的,可是我三四岁,就对画画有着特殊的爱好,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看着村里的鸡啊羊啊,就忍不住挥动手中的枣树枝,把它们画在土地上。 ”后来王书平考入天津美术学院学习美术,并在毕业后从事美术创作与教学工作,对农村大地上的一草一木始终怀有深切的眷恋,他的恩师孙其峰也曾教导他,掌握基本功后,就要到自然中、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为此他经常下乡,创作了许多农村题材作品。

  上世纪90年代,王书平开始尝试用中国画表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描绘农村新建的楼房、田间地头的农作物。2004年,他的一系列新农村题材作品在天津市北辰区双街村展出,一下吸引了村民的目光,也捕捉到了他们向往艺术的心。“这些村民过去理解的中国画,就是梅兰竹菊,对他们来说很遥远也很陌生,但我画的是玉米、水稻、南瓜、葫芦,还有他们最熟悉的农村生活,他们感到很亲切,有的村民对我说:‘我们拿锄头的手,能不能也拿起画笔,跟您学一学? ’ ”王书平大为触动,又听当地负责人说,村里喜欢美术的村民很多,他当即下定决心,在双街村建立了一个美术辅导联系点。“我不但义务辅导他们,还要给他们提供铅笔、毛笔、颜料、纸张,我不能让他们花一分钱。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渴望学习文艺创作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我感觉到辅导他们是我的责任。 ”

  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村民们口耳相传,慕名来跟王书平学画的村民多起来,从十一二岁的孩子,到六七十岁的老人,有的甚至一家人一起来,从当初的五六个学员,发展到今天的九十多人,画室里坐不下了。“我在专业院校教学,是讲大课,学生都有素描、色彩基础,我再给他们示范,就容易理解了;教农民学员画画,一是他们年龄差别大,二是他们以前没接触过美术,我得一个一个手把手地教。 ”王书平坦言,这样教学挺累的,但他舍不得让过于整齐划一的技法教学掩盖了农民学员独有的优点。“比起专业院校的学生,农民学员学习创作有深厚的现实基础,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素材,没有专业的束缚,他们创作起来想象力丰富,构图大胆,用色大红大绿,这都是农村这片土地带给他们的灵感启发,我要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技巧,还要保留他们自己的特色。 ”提到农民学员的创作才华,王书平很自豪,讲起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竟也是津津有味的。比如,有一个学员家里养鸭子,他熟悉鸭子的各种姿态,可他不懂什么侧锋、逆锋、浓墨、淡墨,面对一张白纸,迟迟下不了笔,王书平就让他先用铅笔,把鸭子的形态勾画下来,再按他勾勒的形态,教他怎样去“涂” 。从看着农民学员不会拿毛笔,到一笔一笔教他们中国画的笔墨功夫,再到他们把田间地头的农作物画出来,现在有的学员成了美协会员,有的学员的作品在区里市里乃至全国各地展览,甚至走向了国际展览的平台,王书平说:“所谓困难,就是由苦变甜的过程。 ”

  “我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学生。 ”王书平教学这些年,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那一句“拜人民为师”的分量,他画新农村,都要拿给农民学员“打分” ,他说农民学员性子直、看得准,不给他打满分,总能提出有用的修改意见。“有一幅画,我画的是丰收的玉米,后面是拔地而起的楼房,农民学员告诉我,玉米应该怎么画、怎么摆放,更像丰收;我画春节期间农民搬进新居,窗里有日常摆设,窗外有田地,农民学员教给我,窗户和摆设怎么画,更像农民家里,田地怎么画,更有生气;我画的冬瓜,他们说,颜色像,结构不像……这是他们天天打交道的东西,一些我注意不到的细节问题,只有他们能看出来,只有他们能提出来。 ”王书平说,笔墨方面,也许我是他们的老师,但农村生活方面,他们是我的老师。他在农民学员的帮助下完善了作品,很多专业人士看后都觉得,王书平画的农村“有味道,有乡村泥土的味道” 。王书平擅长的领域是花鸟画,这些年来,他一直探索花鸟画如何与新农村结合,有一次他画了一群欢叫的喜鹊立在村头树枝上,望着一片刚开垦的田野,农民学员提议,树枝上加点绿叶,看上去更有希望,他就按农民学员说的,添了几片绿叶,作品后来在全国获奖。“农村很有画头,和农民近距离接触,在农村生活的基础上,对中国画、花鸟画进行创新,是值得美术工作者探索的新课题。 ”王书平说。

  “王老师,再下乡的时候,带上我们一起! ”这些年,天津很多年轻美术工作者,都愿意跟着王书平去他的美术辅导联系点看一看,王书平也经常组织大家深入乡村,与农民打成一片、近距离交谈,从他们身上了解新农村怎么画,大家都觉得有收获、受教育。渐渐地,很多画家也以结对子、一帮一等形式联系基层,也在乡村有了自己的服务点、联系点。“画画不是什么特殊本事,一定要扎下去,扎得深,灵感就多,看得多,体会就多,这样画出来,别人看着才会不一样。 ”王书平说,想画出“不一样”的作品,先要感动自己。“真正接触了才知道,农村大地有画不完的画,写不完的爱,面对这些真人、真山、真水,画家拿起笔,拿起速写本,没有不激动的,这样画出来的画,绝对感情充沛。 ”

  “最近辅导农民学员,他们在创作纪念抗战题材的作品,我看了觉得很新颖,他们的作品风格淳朴、构思奇特、神态生动、敢用颜色,有很多值得我们美术工作者学习的地方,在纪念抗战这个题材上,他们画的和一般人所想象的面貌、专业画者经常选取的表现角度都不同,处理方式具有农民画的特色。 ”王书平说起农民学员的优点总是如数家珍,他说这条路他还要继续走。“我的创作任务其实挺重的,但在辅导农民学员上面花时间,很值得,哪怕我出差了,回来也要想办法把课补上,我有长远规划,我要让大家看一看,农民中也能出艺术人才,虽然他们一开始没有基础,但我要让他们成为农民画家。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