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人物 >> 正文
黄宾虹有论画诗云:“入蜀方知画意浓。”此话一点不假。蜀中山水兼具南北诸多形态。不独青城、峨眉等名山古刹,即使寻常的峡谷峰峦、丘陵烟树、平畴远亩、小桥流水,也同样非常入画。事实上,中国的绘画史上,许多大师都曾在蜀中产生过妙悟、获取过灵感,故有画家“入川成名”之说,蜀山蜀水本身就是成就山水画大家的一方圣地,对于四川画家来说,与其说是安于宿命,毋宁说,是得天独厚,身在福中。
木心说:“艺术家的宿命,不能写太远的过去,太远的将来。要有‘真实性’。艺术家要安于这种宿命。”我想,木心所指的“真实性”,意欲涵盖的,不仅仅是时间意义上的“真实性”,也应当包括空间意义上的“真实性”,那就是不太远的距离,也即此时、此地,当时、当地。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不主张舍近求远、舍此求彼。
这也是蜀中名家、年逾古稀的静心斋主刘贤福艺术创作实践的写照。
刘贤福自幼爱好绘画,一生钟情艺术,痴心不改,先后结缘黄源、段七丁、朱常棣等川内名流,问学于姚思敏、管苠棡等一干蜀中方家,他重传统,遍览前贤画论之精粹,博彩众家画技之优长,朝夕手追心摹,辗转反侧,寤寐求之,对绘画之事渐有所悟,画艺日益精进,加之生在蜀中重镇绵阳、长在绵阳,对绵阳山水了然于心,逐渐形成了厚重苍润的绘画风格。多年来,常有佳作入选各种各样的全国展览,并出版了《寄情山水间·刘贤福山水画研修班作品选》和《刘贤福钢笔山水画速写集》等作品集,颇得同行的好评。
古人说,“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写生,是古今在中外画家的第一门必修课。中国画也不可例外,我国古贤入画山川水村,无不沿波讨源,饱游饫看。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即使在复古风盛行的清初,诸如“四王”辈的画家也经常策杖于山林,乘扁舟于江湖,望秋云、临春风,观察山川风物,体味人间百态,从生活中去汲取营养,即使在他们所题为“临”、为“摹”、或“仿”或“抚”某家的画面上,也总是透露出他们所曾经见的山川气象。
风动翠柳,云横峻岭,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大自然的一切都会给艺术家以神奇的启示。刘贤福习画数十载,深知“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他重写生。为“搜尽奇峰打草稿”,他走遍绵州大地,潜心写生十余年,积累了大量素材,在此过程中,对羌乡风情和羌山风貌尤其情有独钟。
北川是传说中的大禹的故里,简称“禹里”,北川羌族自治县至今还名曰“禹里”之乡。2008年“5·12”大地震前十多天,刘贤福独自从绵阳出发,经北川、茂县绕汶川、理县抵都江堰,过成都,然后返回绵阳,写生行经之处正是8级特大地震极重灾区,之后想来,不禁为之后怕。千年不遇的8级特大地震突然来袭,转瞬之间,即致山河破碎、城市毁灭、生灵涂炭同胞丧命,惨不忍睹!
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援建省市的无私帮助下,经过几年奋斗,北川人民重建新生活,禹里羌山依然新美如画,激发了他的一腔豪情,他于2013年底突发宏愿,要创作一幅《禹里羌山郁秀图》!为此,他反复深入片口、禹穴沟、禹里乡、小寨子沟、通口、九皇山、药王谷、吉娜羌寨、石椅羌寨和北川新县城,在这些地方观察,体验,思考,探索,流连忘返,常常一待就是十天半月,直至有所悟、有所获,方才喜滋滋满载而归。
他最近完成的巨制《禹里羌山郁秀图》,为纸本,水墨设色,纵48厘米,横1620厘米,是在他十余年多次深入北川境内对景写生的基础上,冥思苦想,融会贯通之后取得的成果,从动笔到完工,历时两年有余。他笔下的羌山大地层峦叠嶂,植被丰茂多姿,羌族民居错落有致,星罗棋布在千山万壑之中,长卷整体气韵生动,气势贯通,生机勃勃。可以说,山容树态,丘壑体貌,皆出之己意。此一长卷,既显示出中国画所推崇的笔情墨趣,又展现了震前、震后北川的山魂水魄,既是一曲委婉、含蓄、深沉、壮美的北川颂歌,又是一曲北川人民不屈意志和顽强生命力的深情赞歌。
刘贤福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每一个艺术家的永恒课题,没有人民,艺术创作的激情必然会干涸;没有生活,艺术创作的灵感必然要枯竭。而搜索枯肠、闭门造车,则是艺术创作的大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贤福透露,今后,他还将创作《白马山寨秋韵图》长卷和《蜀道翠云廊》长卷,甚至,他还计划从成都出发,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走完约1000余公里的古蜀道。因为,古蜀道上峰峦叠嶂,峭壁摩云,雄奇险峻,壮丽多姿,还有古栈道、三国古战场遗迹、武则天庙皇泽寺、唐宋石刻千佛岩、剑门关、古驿道翠云廊、七曲山大庙、李白故里等名胜古迹,早已经强烈地吸引着他的目光,他要在有生之年创作一幅长卷《蜀道图》,那,更将是一部皇皇巨制!
我等愿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