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文化援疆结硕果:大型歌舞诗《永恒的刀郎》进京演出

//m.zimplifyit.com 2015年07月06日11:32 来源:中国民族报 钱丽花
图为《永恒的刀郎》演出现场图为《永恒的刀郎》演出现场

  打起手鼓唱起歌,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甩起长长的辫子;70多岁的维吾尔族老人,四五岁的维吾尔族男孩,一同跳起奔放的“刀郎麦西来甫”……6月底,在北京民族剧院,来自维吾尔族乐舞之母阿曼尼莎汗的故乡——新疆麦盖提县的刀郎艺术团带来了大型歌舞诗《永恒的刀郎》,让首都观众有机会欣赏到最原汁原味的刀郎文化艺术。

  原汁原味,尽情展现刀郎文化

  滚滚的叶尔羌河水从喀喇昆仑群山之巅奔流而下,养育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缘的绿洲。在麦盖提县这一方绿洲之上,生活着维吾尔“刀郎人”。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以“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来甫”和“刀郎农民画”为代表的刀郎文化。刀郎文化成为千百年来“刀郎人”原生态生产生活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刀郎人”豪迈、坚毅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精神。

  成立于1979年的麦盖提县刀郎艺术团,多年来以表演“刀郎麦西来甫”和“刀郎木卡姆”等传统维吾尔族歌舞节目为主。这一次,他们带着精心打造的大型歌舞诗《永恒的刀郎》来到首都北京,让观众们近距离地欣赏到了一台高艺术水准,又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演出。国家民委有关领导,著名艺术家贾作光、白淑湘,以及首都各界近两千人观看了演出。

  《永恒的刀郎》分为“熬鹰刀郎”、“红柳刀郎”、“画家刀郎”等9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声光电舞美效果和表演内容,以一家人的故事为背景,以时间为轴线,穿插民俗、服饰、特产、节日等多种文化元素,表现时代变迁、人物生活变化,全方位讲述刀郎文化。

  尤其特别的是,在节目间隙,舞台两侧的一幕幕家庭场景再现了刀郎人的真实生活:勤劳的妇女纺纱劳作、老传人耐心教导刀郎技艺、陷入爱恋的刀郎男子思念心爱的姑娘……而在舞台上,当70多岁的维吾尔族老艺人演奏起传统的民族乐器,不满5岁的小传人灵动地跳起刀郎舞时,更是引发了全场的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掌声响彻民族剧院大厅,观众们情不自禁地加入到“刀郎麦西来甫”中和演员们一起跳起了热情的刀郎舞。

  文化援疆,各界艺术家联合打造出精品

  2014年春天,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丁伟接到了一个来自新疆的电话。电话那头,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新疆舞蹈家协会主席迪丽娜尔·阿布都拉向他讲述了古老的刀郎文化的来源和目前的传承状况。她希望中央民族歌舞团能帮助麦盖提县刀郎艺术团打造一台反映刀郎文化的精品节目,使这一古老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

  “我从没想过会去打造这样一台节目,因为麦盖提县和刀郎文化对我来说非常陌生和遥远。但当我亲身来到当地,感受到刀郎文化的独特魅力时,我就下定决心帮助他们。”丁伟说。

  很快,中央民族歌舞团以“导演及制作”的文化援疆形式,开始帮助麦盖提县刀郎艺术团打造节目。

  中央民族歌舞团迅速组织多名艺术家到麦盖提县深入生活,进行田野采风。他们们深入到村寨农家,考察了著名的“刀郎农民画”、“刀郎刺绣”等;到沙漠里观察胡杨、红柳的形态;到村民家中参加“刀郎麦西来甫”,和村民们一起跳刀郎舞……在麦盖提县的采风,让艺术家们积累了厚实的创作素材。

  之后,著名剧作家冯双白也加入到创作中。他几易其稿的文学台本,使得这台演出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更加完善。中央民族歌舞团作曲家李沧桑和新疆作曲家阿不来提·阿不力克木、迪力木拉提·吐尔逊的音乐创作,更为这台演出锦上添花。

  执行总导演邓兰英为服装的设计和制作、舞蹈节目的排练等多次往返麦盖提县和北京。“排练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与演员们的交流。因为当地很多演员,尤其是年纪较大的维吾尔族老艺人不懂汉语,交流起来有障碍,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排练还是得以顺利进行。” 邓兰英说。

  麦盖提县文体广播影视局党委书记王福生说:“这台节目是来自北京、新疆的艺术家共同精心打造完成的,凝聚着大家对刀郎文化的热爱和心血。这次能够到北京演出,不仅是我们刀郎文化的一次重要展示,也是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祝贺。” 据王福生介绍,该剧还将在援疆省市展演,为打造刀郎文化品牌助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