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从乌鲁木齐到哈密,隔着车窗望去,满眼是荒芜的戈壁,碎石如斗,土地尽是被风侵蚀的模样,阳光毫无遮拦,让人目眩。忽而就进入了黑石嶙峋的天山,天气转凉,有山泉一路相伴。穿过天山,是巴里坤草原,大片的绿色扑到眼前,连绵不绝,如同见到希望。恰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里又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区域, 6月25日至30日,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主办的“中华文化四海行”系列活动走进新疆,走到了乌鲁木齐和哈密,百余位中央及地方省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和知名艺术家们一路传经授道、泼墨挥毫,将爱与美播洒到了大美新疆,也从这片土地上汲取灵感与创作源泉。
林则徐,一个名字在这里铭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今年已经79岁,从读到这首诗时就对新疆充满了向往,而对于新疆,他最关心的则是林则徐。林则徐虽以虎门销烟名世,却与新疆有着一段特殊情缘。他是销烟英雄,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却被腐朽的清政府当作战败的替罪羊遣戍新疆伊犁,从两广总督沦为协助伊犁将军垦荒开田的人。杨天石介绍说,林则徐曾走遍了新疆的三万里土地,在阿克苏等地区开垦荒田,兴修水利,为新疆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新疆人民也正确地对待了林则徐和同样流放新疆的邓廷桢两位英雄,伊犁已经为林则徐塑像。至今,在新疆很多地方都铭刻着林则徐的名字。
林则徐也是一位优秀的爱国诗人,到新疆后写下很多诗篇,他忧国忧民,饱含对国家的深情和对新疆人民的爱护精神。林则徐给家人写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如果一件事情有利于国家,那么不管是生是死,是祸是福,我都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完成。这是最令杨天石感动的一句。“在他被当成替罪羊时,还有这样广阔的胸怀,这是非常可贵的。 ”杨天石说,应该把这句诗刻在石碑上,鼓励今天的公务员、共产党员发扬林则徐精神,像林则徐一样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而不去考虑个人利益。
保持民族地区建筑特色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哈萨克族的毡房,回族的圆拱建筑,维吾尔族的土墙、平顶、分冬夏两室的民居,等等,面貌多样而别具风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第一次到哈密是1985年左右, 30年后再到哈密,哈密已经发展为城市整洁、民风淳朴的新城市。在哈密回王墓建筑中,一处咖啡色建筑吸引了冯远的注意,其中吸收了满、汉、回、蒙四个民族的建筑风格。冯远指出,世界各城市面貌小有差别,尤其是我国城市大都千城一面,哈密在未来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建议保持民族、地区建筑特色,“不然多年后摩天大楼越来越多,孩子们已经不知道民族特色” 。
新疆也是歌舞曼妙之地,姑娘小伙子生下来就能歌善舞。在哈密博物馆旁边,就是木卡姆传承中心,阳光映照下金碧辉煌,顶部似维吾尔族乐器达甫(手鼓) ,墙体上是4个拨弦乐器艾捷克和热瓦普,整个建筑就像一首乐诗。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音乐的集大成者,也被称为维吾尔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昆曲、古琴一样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欣赏了艺人们的现场表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原副部长陈晓光深表赞叹,令他欣慰的是,新疆各民族的文化意识在不断增强,舞台上的年轻面孔也越来越多。
“新疆各民族与中原主体民族是命运共同体,尤其是自1840年以来的历史事实证明,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家王蒙对新疆有着特殊的感情,也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原红旗公社二大队(巴彦岱)副大队长,在特殊时期,王蒙在新疆生活了16年。他分析指出,汉族与新疆各少数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可概括为32个字:敬天积善、古道热肠、尊老宗贤、崇文尚礼、忠厚仁义、和谐太平、勤俭重农、客观进取。其中既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点,也表现了汉族的特点。维吾尔族经典《福乐智慧》中所宣扬的道德理念与中原地区的儒家“修齐治平”信念具有一致性,如“国君啊,愿你自勉,多积善德。君若善德,臣民自然也会温顺”“要文雅,娴静,温和,冷静,尽一切可能做善行”等等。在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语言等方面,汉族与新疆各民族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并且在现代化进程中有着共同的文化困惑和文化危机感,有着共同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定力。
传经送宝,让专家接地气儿
这是“中华文化四海行”的第五站,自2013年以来,他们已经先后走过了贵州、重庆、甘肃、云南和此次的新疆。每到一处,专家学者艺术家们就会开展专题讲座、诗词吟诵文艺联谊、中国书画联展、创作雅集、采风调研、文化座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地方群众送上精神盛宴。这次是讲座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之前邀请部分省区文史研究馆馆员参加,新疆一行几乎全国各省区文史研究馆都有代表参与。
“四海行活动的举办,激活了‘雪藏’的文化资源。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王维真认为,馆员多是名家大家,平时多以在家研究创作为主,四海行为展示馆员成就提供了平台,将正能量发挥了出来。陈晓光也对活动作出肯定,做馆员两三年期间,他看到了四海行是“出实招、干实事”的活动,将文化带进地方,走进大众,对提高各地群众文化素质有益,馆员们也得以尽心尽力为文化事业做贡献,一举多得。一路上的风景人文也使书画家们不断迸发灵感,一路为群众们写书作画。
新疆人民群众以高涨的热情迎接着专家艺术家们的到来,场场讲座爆满,在新疆大学,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还被当场聘为学校客座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帕尔哈提·贾拉勒对四海行活动表示感谢,他曾看过一本书讲,人的世界分为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层层递进,文化是起引领作用的,四海行活动将优秀的文化带进了新疆,看到七八十岁的馆员、艺术家为新疆写书法、绘画、登台表演,他也深为感动。而效益是双向的,“大家给我们传经送宝,同时从我们这里体会到一些东西” ,江山如此多娇,新疆之大美,也更加激发馆员、文艺家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