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龙州这个地方

//m.zimplifyit.com 2015年08月05日16:48 来源:中国作家网 文/梁 黎 农 林 农瑞群 摄影/严造新

  鲜有人知道龙州在广西,且是个秀美之地,但很多人都听说过“鬼出龙州”这个成语,这是一个在两广流传甚广的说法,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味道。龙州这样一个秀美的地方,怎么会与“鬼”连在一起呢?其实,龙州人说的“鬼”,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鬼怪妖邪,而是机灵聪明的意思。

  龙州地处桂西南边陲,全县总面积2317.8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其中壮族人口占95%。龙州地理位置特殊,风光秀美,有著名的“八景”,历代文人为此留下多篇美文,是广西的旅游名城之一。龙州人对自己故里最骄傲的说法是:上帝遗落的一颗珍珠,一座流淌着贵族血液的古城!

  由于地处左江岸,龙州水路连通两广和香港、越南,1300年的历史养成,使龙州既古典娴静又现代时尚,带有浓郁的异域特质。龙州的建筑,不属于任何风格:在居民大门的楹联上,你能看到繁复的古壮字;屋檐下,则雕刻着越南风格的花纹;建筑的屋顶结构是法式风格……这里的语言不叫方言,也不叫土白话,叫白话,是一种本地发音混杂着粤语的汉语方言,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这里的人打交道,发现他们既有山的性格、海的情怀,也不乏小资情调。

  在龙州,左江有一段河岸,古岩画极为密集。传说岩上曾有神仙的棺木,是一座不可侵犯的神山,远远望去,是一片被江水环绕、宛如仙境的田园风光,龙州人名曰“人间仙境”。龙州还有清代修建的边防防御工事遗址,因其壮观、险要而被称为“南方小长城”。仗义豪爽的龙州人还在明江畔为一位云游至此的浙江僧人修建了一座寺庙,名叫日南寺,寺庙就地建在溶洞中,山顶上的大树树根穿透洞顶延伸进洞里变成了千奇百怪的钟乳石,预示交错无常的世间万象……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到十四,龙州就迎来了隆重而热闹的“侬垌节”,其表现的农耕文化是非常独特的。

  侬垌节产生于秦汉人类洞居时期,缘自原始人类对超自然力量存在的信仰,是骆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传很久以前,左江流域一连三年大旱灾,河流干涸、庄稼无收、生灵涂炭。在紧要关头,住在金龙镇神龙洞的妇女“将千金”三天三夜长跪洞里,祈求上天降雨,以拯救氏族及生灵万物。第三天,将千金昏倒洞里,恍惚中看见一位老翁飘然而至,给她留下桃棓、葫芦和两根长胡须,对她说:以老朽万年之桃棓、千年之葫芦、百年之胡须做个“鼎”,弹着它,口念心语,一切会如愿以偿。将千金醒来,果真见到三件宝物,照老翁所说做了个“鼎”,边弹边念求天下雨,结果一场罕见的暴雨哗哗哗地下了起来。大雨过后,山上干枯的树木长出了嫩叶,野果挂满了树梢,地里长出了庄稼……人们得救了。

  将千金弹鼎求天显灵的消息传开后,远近的洞民大凡有不顺人意之事,都到神龙洞来求她弹鼎祈福禳灾。奇怪的是,这一弹一念,每次都能给求者带来好运。此后每到春节期间,远近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带着自家的美味佳肴汇聚到神龙洞来参加祈福禳灾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老少平安幸福。后因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洞里容不下,人们便走出山洞,聚集在山下比较开阔的地方举行,并把这种民间活动叫做“侬垌节”。侬垌节的求天祈福禳灾仪式叫“求务”,法事操持者称“布祥”,所弹的“鼎”就是天琴。

  “求务”是侬垌节的核心内容。“务”是龙州壮族高祖与飘浮在天与地之间的神,共同承担天与地之间的沟通。“求务”是“布祥”(法事操持者)通过天琴、弹唱经书、仪式等转达人向天神祈求风调雨顺等意愿的一种宗教仪式。求务仪式复杂,从地面到天宫,要经过十三道官阴府。法事操持者根据不同官阴府所承担的不同功能逐一祈求。

  参加侬峒节的多为布傣族群。布傣族群是秦汉时期生活在中国南部与越南北部的骆越后裔,他们居住在中越边界。越方一侧的布傣今为岱族,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的高平省下琅县的陇埝、陇喉、板教、下让等社里(越南的社,相当于中国的乡)。中方一侧的布傣今属壮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金龙镇。新中国成立进行民族识别时,金龙布傣族群先自报为彝族,后改报为傣族,1958年被定为壮族,学界称之为金龙壮族布傣族群。

  因为相近相邻,金龙布傣在语言、服饰、礼俗、节俗及民间宗教信仰等方面,与越南的傣族侬族、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等相似。2015年正月,金龙镇有8个村先后举办侬垌节,不少村是中越两国几个屯联合举办。如在横罗村,是中国的4个边境屯和越南的3个屯共同举办。中越边民身着盛装,齐聚祈福禳灾,还有舞龙、舞狮、舞花凤、山歌演唱、民族歌舞表演、抛绣球、斗鸡、拔河和球类棋类比赛助兴,庄重盛大,热闹非凡。

  每年侬垌节开始,人们一大早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带来自家的小方竹桌和祭祀品,然后在田地里摆上,虔诚地烧上香火。上百个小桌被摆成了一排排大方阵,桌上的祭祀品有鸡、猪肉、沙糕、棕粑、糍粑、稻谷、玉米、花生、酒、糖果、水果、鲜花等。在“求务”仪式上,经常可以看到中国和越南的“布祥”穿着法衣,戴着法帽,怀抱天琴,脚摇铜铃,弹唱经书。他们唱道:“求一年五谷满田,一年鱼虾满泉,求三天有一晴,八日有场雨……”还唱道:“妖魔妖怪病虫病害送出村剁出外,求好来近,送灾难出田边田垌不回来,送你去苍凉大地茫茫大海,千年不回来,万代不回乡,保佑全村男女老少人人得安康……”“布祥”们所弹奏的天琴声深沉而飘忽,蕴含神秘气息,极富古骆越文化神奇遥远、扑朔迷离的韵味,令人遥想联翩。天琴的这根弦连着天和地,“务”和天都听到了人们的祈愿……

  侬垌节具有历史的悠久性、仪式的复杂性、宗教信仰的神圣性、文化象征的丰富性和民族标识的象征性、民族团结的纽带性等特征,这对于研究左江流域的古壮人类史、宗教史、民族史、民俗史、艺术史和社会发展史等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侬垌节每年都吸引来自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泰国、越南、老挝、美国、德国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观赏、考察。

  当然,还应谈到龙州重要的文化名片“天琴之乡”。古老的壮族天琴文化起源于这里。天琴的形制历经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体现了壮族人民“天”、“地”、“人”和谐共处的朴实思想。天琴不仅仅是乐器,还是广西左江流域壮族布傣族群宗教信仰法事活动操持者的重要法器,在民间承载着“喻天”的功能,是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到天琴故乡采访,是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车行乡间,只见远近山水宛如云中盆景,恰到好处地镶嵌在车窗里,看得人一路心旷神怡。这里有一个被称为“美女村”的地方——金龙镇板池屯。这个村里有一口传说中的美女泉,井水清冽甘甜,四季不绝。上世纪80年代,一位美院来写生的老师发现这里不仅山清水秀,而且壮族姑娘还个个漂亮,于是画了很多壮族美女画像。他画的壮族美女形象流传出去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写生采访。现在,每年都有很多美术家、学生前来这里采风写生,板池屯的名字渐渐被淡忘,人们习惯叫它“天琴美女村”。

  天琴艺术在龙州人人皆知。板池屯除了有“美女村”美誉外,还是壮族天琴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好几户著名的天琴世家,其中天琴传承人李绍伟一家就在这个村里。那天下午,他在家里特地为远道而来的我们表演了三首曲目:《开门歌》《跑马曲》《放雁》,琴声叮咚,脚铃响亮,歌声古朴深沉,散发出古骆越文化的神秘气息。其中一本唱谱,是著名的用古壮字记录的《唐佛》手抄本,内容涵盖了壮族布傣族群生活习俗的方方面面,堪称一部百科全书。这部手抄本的孤本已经上交龙州县文物局,我们看到的是复制本。

  李绍伟是天琴第13代传人,女儿李海燕是由15人组成的“龙州天琴女子弹唱组合”的主唱。2003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李海燕的一曲《唱天谣》,让人们在聆听天籁之声的同时,也领略了板池屯壮族歌手的天生丽质。天琴女子弹唱组合先后70多次参加国内外举行的比赛或演出活动,各地的舞台上都留下了天琴女子的美丽倩影和天籁之声。

  说到《唐佛》,必说古壮字。古壮字起源于22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是古代壮族先人创造的方块字,它发展于唐朝,鼎盛于明清,与天琴文化一脉相承。金龙镇是广西南部古壮字保存最完好的地区,现存古壮字字典、词典、经书、历史故事、歌谣、族谱等古籍,堪称广西南部的古壮字文库。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