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人物访谈 >> 正文

德庆卓玛:一生难舍的藏语广播情结

//m.zimplifyit.com 2015年08月10日12:49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史卫静 文/图
德庆卓玛老人回忆诉说当年宣布西藏和平解放时的情景。德庆卓玛老人回忆诉说当年宣布西藏和平解放时的情景。
年轻时的德庆卓玛曾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第一批藏族播音员之一。年轻时的德庆卓玛曾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第一批藏族播音员之一。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当时,西南广播电台的藏语播音员德庆卓玛在重庆率先用藏语向世人宣布了这一消息。64年后的今天,已经85岁的德庆卓玛老人回想起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依然觉得无比荣耀,那是她心中永远无法割舍的一个情结。

  告诉世界:“西藏和平解放了!”

  老家在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的德庆卓玛,1950年来到重庆的亲戚家生活。因为藏语说得好,德庆卓玛被推荐到西南广播电台担任藏语播音员。在这里,她第一次接触到了广播工作,也正是在这里,德庆卓玛发现自己对这份工作兴趣极大。

  “当时台里只有我这么一个藏语播音员。”德庆卓玛说,她平时的工作就是拿同事翻译好的新闻稿,稍微熟悉一下就用藏语把它们广播出去。1951年5月23日,这一天在当时的德庆卓玛看来与往常并无差别,她依然按时来上班,等待着递到自己手上的新闻稿。然而,当她知道编译部门的同事们正在翻译的新闻稿的内容时,心情立刻激动了起来。

  同一天,在与重庆相距2000多公里的北京,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而远在青藏高原的115万西藏同胞都在盼望着这个喜讯。

  作为一名西藏的女儿,德庆卓玛兴奋异常。“翻身农奴得解放!”在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时,德庆卓玛老人言简意赅地把这句话重复了两遍。她回忆说,接到翻译成藏语的新闻稿后,只觉得比平时的稿子长了好多。坐在播音台前,德庆卓玛先努力尝试着抑制自己高兴又激动的心情。当她知道自己将是第一个用藏语把这个消息向全世界宣布的播音员,民族自豪感与职业成就感,让她的心情更加澎湃。

  德庆卓玛老人至今清楚地记得,自己播报这篇稿子的时候,感情比平时更加饱满,声音也更深情。“不用刻意酝酿,念着那些内容,自然而然感情就出来了。”她一字一句咬字清晰地念着这篇稿子,都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

  最爱北京,把央广当成娘家

  完成了藏语播报“西藏和平解放”消息的任务后,没多久,德庆卓玛就被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国际部第一批藏族播音员,也是唯一的藏族女播音员,和其他两名藏族男播音员一起承担藏语新闻的播报工作。在老人的印象中,央广当时招了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藏族这4个民族的播音员。

  回首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德庆卓玛老人表示,最喜欢的还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日子。因为,在那里的4年她收获最大。“我们不光要参加学习班,学习播音知识,还要学习汉语,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也是在那里,德庆卓玛养成了天天早晨开嗓练声的好习惯。

  而能够与齐越、夏青、葛兰这些中国广播史上的著名播音员一起工作,更令德庆卓玛兴奋不已。“他们在各个方面的水平都很高,随便说句话都特别有意思。” 德庆卓玛说,和这些同仁共事,单是他们平常的言谈举止就让自己受益匪浅。

  说起齐越的播音,德庆卓玛老人满是皱纹的面容柔和了不少。“抗美援朝时最怕听齐越的播音,一听就哭,一听就哭。”她印象最深的是齐越播送的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开始声音平缓,娓娓道来,到关键情节声音立刻高亢激昂起来,让人听后不能抑制地激动。“听他的播音你是坐不住的。” 德庆卓玛说。

  或许,外人根本无法了解德庆卓玛对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感情。自从1955年离开那里之后,只要有机会去北京,她抵达的第二天肯定要去自己曾经工作过的那个地方看一看,这样心里就很踏实。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样没有忘记德庆卓玛这样的老播音员,他们曾专门派人到拉萨看望过她两回。大约七八年前,德庆卓玛老人患上视神经萎缩症,专程到北京看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得知此事后,特意安排老人到著名的眼科医院同仁医院就诊。

  “他们还专门从广安医院请来当年给毛主席做手术的女专家给我看病,又请我去东来顺吃了顿涮羊肉。”尽管后来医生对于德庆卓玛老人的病情也无能为力,但这一趟行程还是给她留下满满的温暖回忆。

  那次去北京看病,德庆卓玛老人依然独自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的办公室,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我就坐在那里回味啊,那些老同事就好像还在我身边一样。”自从罹患眼疾之后,老人的眼睛日渐浑浊,看东西越来越模糊。然而,这一刻,从这双半眯着的眼睛里却透出一闪而过的光芒。

  在德庆卓玛老人的家中,只保留了两张她年轻时的照片,还有一张是集体合影。其他大量的老照片都被她当作礼物送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了。或许,她想用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的青春一直留在那里。

  电波是她的精神慰藉

  1955年,德庆卓玛回到西藏,进入拉萨有线广播站工作。“其实那次我是从北京休假回家,就被领导留在拉萨了。他一直说西藏需要广播人才,我不能因为北京好就不管家乡的事。” 德庆卓玛说,就这样,她留在拉萨,开始为西藏的广播事业贡献力量,“服从分配”也成为她之后人生的关键词。接下来的一系列“服从分配”让德庆卓玛彻底离开了钟爱的广播事业——

  1958年,德庆卓玛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西藏公学担任藏文老师;1962年,她被分配到西藏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展览馆和档案馆的一些事务;1969年,她跟随拉萨所有机关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来到“林芝学习班”,接受批斗,进行劳改;1974年她又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粮食局……然而,这些工作在老人看来,都比不上做播音员有意思。

  在德庆卓玛老人看来,不能再播音了,日子也得照常过,只是缺少了太多滋味。多年的操劳让德庆卓玛的身体越来越差,然而,每天早晨打开收音机,听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病痛的折磨就会暂时消停一会儿。在德庆卓玛老人的心中,电波就是她的精神慰藉,她希望它永不消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